Home » 福音版 » 走出盲点(14.07.2019)

走出盲点(14.07.2019)

文:张秀芳

图源:网络

昨天和一位新客户通电话,这通电话是决定我们翻译社可否夺标的一个关键。在半小时通话中,客户查问公司和我个人的背景,以鉴定我们有资格与能力承接这个专案。言谈间,很自然提及自己的履历:在中国报待过两年,星洲七年,南洋三年,主要都在做财经新闻。客户听了对我们信心大增。


过去在新闻线上的经验被“资本化”,成为我人生下半场的“红股”,这真是始料不及的事。


今早灵修想起此事,虽然离开报界,脱掉无冕皇帝的光环,但把生活重心从工作调整至以上帝为重心与中心,祂在天堂为我存留永不朽坏的冠冕,那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不再追逐远在天边的虚幻眷恋,抓紧近在眼前的踏实依靠,我终于找到人生的定位。

用爱心说诚实话

有天和马来文编辑谈到一些马来文的遣词用字,也谈到经常出现的一些语法错误。


她说有位优秀翻译员竟然会犯些很普通的文法上的错误,例如di 和下个字分开是指在哪里,若相连是指“被动”。


以我对他的了解,我相信那是他的“盲点”。就是说他不是不知道正确的用法,即使一再纠正,却老是会犯上同样错误。


看过一些中文很好的朋友会写出“辛福”或“幸苦”的错字,有个中文系毕业的朋友总是搞不清楚“藉”和“籍”,会错写成“籍口”。


每个人都有盲点,有些盲点可能无伤大雅,只是造成自己与别人的不便,但有些盲点不刻意去纠正,却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通常和我们很亲近的人都会看出我们有着哪些盲点,然而他们有没有勇气与智慧,以及适合的管道纠正我们?我们又有没有那种肚量胸怀,谦卑去接受呢?


圣经教导“要用爱心说诚实话”——在这个忙碌功利的世代,若还有人愿意用爱心向我们说诚实话,尤其是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盲点,倒真的是要感恩呢!

纵十年磨一剑,仍需持续学习

我是翻译员,要承认自己也有翻译错误的时候,可能是看错,也可能是想错,总之就是不觉察自己错了。


前阵子看到别人在上市公司年报翻译的句子:
“翻译版本仅供对照用途,而非严格遵循马来西亚财务报告之准则。”


这句话出现在业绩报告那部分,我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句子?
查回英文,是这样的:
Please note that translations were done purely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and were not required to adhere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Malaysian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我笑了,translations是指翻译,没错,但用在财务报告时,也可以是指“外汇的换算”。


今天与一位前辈闲聊,他问起我们翻译社的业务,我坦白说:“我们并不是全能型的语文人才,只是专长在财经,就像精品店那样,专攻这一类稿件,而不是像包罗万有的杂货店。”


像上述句子,真的需具备一定的财经知识,才会把translations联想到”外汇换算“,而不是框住思维在”翻译“二字。


十年磨一剑,即使如此,我也不敢说自己这把剑已很锋利,反而会深感学然后知不足,只是靠着原有的根基,再谦卑持续学习,也靠着团队作业的品管流程尽量把失误率降到最低点,力求稳步前行。

理财也理人性

有阵子,手头比较紧时,某天下午去商场办事时,脑海里突然会想买这个想买那个,忘了当时想买什么,总之不是非买不可的必需品。


当这些意念涌现脑海时,心里有些奇怪:“平时我都不会这样的,今天我是怎么了?”


独自一人一面走着一面省察内心,发现原来自己那几个月的收入不稳定,内心有些不安,所以会想到买东西来“抓住”一些安全感。


弄清楚自己的内心后就释怀了,过后也没有去买那些“有的没的”的东西了。


后来收入恢复稳定,偶尔还是会想起当时自己那一刻的意念与领悟。这种内心的交战,只有自己知道,不说出来,旁人也不会觉察,别人只会 看到我们外在的行为,不明白这个人怎么那么爱买些不管用的东西——理财,不只是关乎金融知识,更是一门关乎人性的功课。

分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