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风浪过后,“小活力号”终于抵达槟城西南外海的平安岛了。那岛真的很小,站在稍为高处,几乎可以一眼望尽。沙滩应说是泥滩,有些横七竖八倒下来的大树干,还有些黏满贝壳的珊瑚礁。至于想要看的陶片,真是一片也没有。
那之前送我们几大箱陶片,已在吉隆坡定居的陈先生有告诉过我们,要在初一十五涨潮时,潮水会把陶片送上来。
但想想,那是40多年前的事了,潮来潮去,陶片大概都给人捡完了吧?
看着大家有点失望的样子,哎呀艇长快速从袋子掏出几个破碗来:“你们看,这是什么?”
你在哪里捡到的?为什么我们没有看见?
带来的啦!我在出发前就有心理准备,这沙滩已经不会有陶片的了。
那为什么要来呢?
“在这里跟你们一起看这个碗,不是比较有气氛和现场感吗?好好好,我们讲完了就在岛上吃海鲜?”
一声欢呼,大家就在一个倒下的老树干坐了下来。
x x x x x x
这碗有100年历史吗?有人问。
“没问题!超过!青花喜字碗样式始于明代,终于民国……”
“民国是在哪一年成立?”哎呀艇长忽然发问。
没有人答得出来。
“1912年1月1日,”哎呀艇长这时语气很像一位历史老师:“大家算一下,是多少年前呢?”
青花喜字碗超过百年
——所以,青花喜字碗有超过100年吗?
“那时期,就是我们上几代祖先陆续移民到南洋的时候,有些应该就是他们带过来的。或者,商船把它们运到这里。这碗当时遍布中国各省各村,其实在明清两代,就已是老百姓家中常见的器物,平民百姓用的啦。”
“以前,逢年过节村里在举办宴会活动时,每人都会把自己家中的碗拿出来,宴会结束后有时会混肴,所以几乎大部分的双喜碗碗内,都刻有使用者自家姓氏,好分辨那是谁家的碗咯。”
那么现在这百年古董值钱了吗?
完整的一百几十令吉吧。破了的不用说。
x x x x x x
每个人把碗端在手上看看吧,感觉不一样,是不是?
有人说:“上面的图好像很乱,随便画的一样,cakar ayam!”
“你以为是像鸡爪那样,随便抓搔出来的吗?”哎呀艇长随手拿起一个碗,把它放桌子上,叫人用左手托住,斜靠在桌面上,又拿出一支墨水笔,说:“你在上面写几个字看看?”
这次真的像鸡爪扒抓出来的了!四面爆发一片笑声。
“服了啦?做过的人才知道!”梅亚斜睨着微笑说:“所以真的凡事不要太快批评咯!”
“看似草率, 那笔力我们未必有,因为不是画在纸张,铺平在桌子上的。”哎呀艇长索性示范起来:“像这样,要悬腕,他们用的又是一支软的毛笔,在一个有弧度的碗上画,有难度!”
平民百姓的碗,制作的也是一般技术工人,不是宫廷艺术家,但熟能生巧啊!
【哎呀艇长有话说】
到日本餐厅吃东西,总觉得日本人最喜欢用各种小碗、小碟放些小菜,就连酱汁、芥末这类的调料都一定会分成好几份,听说将每一个道食物分开,是为了保持食物的原味,不被其他食物的 味道破坏。
讲究一点的,日本料理也体现在它的季节性,不同季节选用的食材不同,而作为盛料理的器皿呼应了这一点。不同的季节,器皿上的图案也不同。器皿有方形、圆形、船形、五角形、仿古形等,典雅大方,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
西式餐点也惯用不同的盘子装食物,而且每用完一种食物即替换盘子(现在中餐馆宴席中也一样),所以西式餐盘无论数量、尺寸,都较中式的繁复。
中国人其实不遑多让,古语有说,“美食不如美器”,美食佳肴也要精致餐具烘托,尤其是宫廷豪门,精妙绝伦何止是“盘中餐”。但在闹饥荒大移民的年代,老百姓能够吃饱已是万幸,哪还顾得上花样讲究?一碗在手,菜肴一股脑儿往碗里堆,稀里哗啦就开动,菜味还要够重,这样比较“赶饭”。
但看着那从平安岛捡拾的陶碗破片,已经很感恩。那样的年代,那样的民生,绿豆青碗还穿上个嫩青微微泛光的釉,这青花双喜碗也是技工花了点功夫去画的,好让我们端在掌上时,也咀嚼那么一点喜气,然后产生一点动力。
另:青花陶或瓷,白底蓝花,花纹用钴原料彩绘,发“蓝色”,并不是“青色”(正如“青天”即是“蓝天”),英文叫 blue & wh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