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活力 第467期:岘港——椰林、石灰岩山、簸箕船 2018年10月27日 由 Admin 文:简姐姐 图:国星 简姐姐的越南骑行,从古代骑到现代。清晨离开古色古香细雨迷蒙的顺化, 中午翻越海云关,接近黄昏时分她抵达岘港。 “岘港现代感很厚重。”她蹙眉想了想“怎么说呢?”绍远大副问。“它的经济,整个城市生命力蓬勃,主要有几座桥连接两大新旧城区。” 投影荧幕出现椰林沙滩。“这个是城市边的靠海区。这座沙滩对面一众星级酒店林立。”堂皇有规模的酒店矗立蓝天之下。 “身为前海军基地,这儿得天独厚,海运事业蓬勃发展。”“我在靠近沙滩的弄巷民宿以70千盾日租租了一个床位。”“床位?”梅亚没有概念。 “是, 就与其他游客拼房,各别有自己的床位, 床头灯,充电插头等等。价格比起租一间房便宜得多。”“那不就没有私人空间吗?”“旅行或背包,很多时候大早出门晚上回来睡觉,没有花费太大在住宿上。”简姐姐是典型包客。 “岘港是最后一站,它还有什么地方好玩?”哎呀艇长饶有兴趣。“抵达隔天,骑去市郊的五行山。” “五行山?”“是,它距离市中心七公里。是五座以金木水火土命名的石灰岩山。当中好些洞穴,有着浓厚的历史感。”“石灰岩, 和我们这儿霹雳州怡保周边的山相似了。”有人说。 “山脚下好多家石雕厂。 那些云石雕刻的圣经人物场景, 栩栩如生。叹为观止。”简姐姐投影的照片, 白色石雕体积和真人一般大小。 近海捕鱼的“簸箕”小渔船 “在那儿走了一天, 傍晚时分我到海边吹风。看到独特的捕鱼船。”一颗一颗圆圆可爱的竹船在岸上浅搁。“这叫‘簸箕’的小渔船,是这儿渔民近海捕鱼时使用的一种独特交通工具。”“近海?”“是, 就不是远航的, 只在靠近岸边的海域配合捕鱼的工作。” 简姐姐接着说,“越南语 ‘CANO’或‘XUONG’(簸箕船),意即‘basketboat’(篮子船)”。“好特别啊!很可爱。”绍远大副双眉一扬。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皇帝阮福昶,为了修自己的皇陵, 下令向每一艘渔船征收三十巴仙税收, 那时为了躲避这个苛刻政策, 人们变通发明这种船。”简姐姐如数家珍。大伙恍然大悟。 “不要看它小小,如果不是当地人, 掌握不到划船的技巧,没那么容易让船只直线前进。”“我笨手笨脚去试了, 小圆船在原地团团转, 啊不然就是左摇右摆, 差点跌水里去。”“当地人很厉害,坐在船中,用一撸长桨,任凭风浪摇摆,划得飞快。” “它是完全竹编的吗?”绍远大副有疑问。“它通常是由竹子皮编织而成,底部再放上树胶或桐油防水。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因必须要编得严密扎实,在出海时才能经受得起风浪的考验。”大伙目瞪口呆。“我问一个老伯渔夫,他那艘筲箕船用了三代。”扎实的工艺,能够承载岁月时光的侵蚀。 “为什么不要直接把渔船开进海湾呢?”第二天清晨,我大清早往海滩,终于明白了整个运作。外海的大船捕鱼回来, 水深不足, 会停在比较外面的地方。 那么船上的渔获就由较小的接驳船载往海湾,最后再由小圆船上场, 把渔获接到沙滩上贩卖。 照片里的河面好像一面绵延的镜子。 粉金色的晨曦从云朵中漫出。一个个小圆船和浪花拍打海面,一静一动, 形成一副动人的图画。旅行,很多时候要放缓脚步,才看得到美景呢! [box] 【哎呀艇长有话说】 贡多拉与簸箕船 真惭愧!哎呀艇长倒真是第一次知道有簸箕船这种水上交通。说起船,水乡威尼斯的贡多拉是声名显赫,没到过这地方的人,即使不上网,大概也会从报章杂志图书看过这艘修长,两头高跷呈月牙形,有个钩嘴形船头的“共渡乐”。威尼斯这个不通汽车的城市,船向来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当然现在也有了水上巴士,而贡多拉就几乎专门用作载旅客之用了。 比起贡多拉,簸箕船就显得有些寒酸了。当然它们都是“手工制作”,但贡多拉是由8种不同材料共280多块木头制成;船头还包着钢片。簸箕船是由竹子皮编织而成,造型也不够大气,簸箕是厨房的东西,感觉很平民百姓,好处是它看来很童话,亲切随和。 而旅客登上贡多拉和簸箕船,感觉也很不一样。贡多拉的船夫会依顾客喜好一边掌船一边唱歌,“泛舟大运河,船夫的歌声如行走的歌剧”哇! 而那圆形的一艘艘簸箕小船,在视觉景观上也不赖,有人形容那是“海上一颗颗跳动的音符”;船夫们也不乏花招,在椰林海风中让你随波逐浪,看他的桨在环绕点击……忽然,他舞动起来,木桨急促击打水面,簸箕船于是像陀螺一样转动,有时还左右斜晃,几乎要把人甩到水里去——这叫“接触一种生活,体验一种刺激”。 能够的话,就都去体验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