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南洋商报·牧羊人 » 墓园•慕源(17.03.19)

墓园•慕源(17.03.19)

文:温泉


2月22日,我游访实兆远垦场博物馆,为实兆远有这么一个饮水思源的博物馆而惊艳感恩。叫GRAB回去爱大华途中,左边瞥见一个华人墓园,新旧交加、时光斑驳,拥挤而立,猝然给了我几许感喟。

其实,墓园与死亡,虽令人敬而远之,却同时也令人受惠。有人去瞻仰了墓园,仿佛看破一切,海阔天空,不再醉生梦死,却更珍惜感恩亲人的同在;有人从死亡关生还回来,大彻大悟,变成一个虔诚的牧师或信徒;有人目击身边一个个亲友瞬间消失,因此及时行乐,能吃就吃,能喝就喝,不再执着,不再熬夜,不再节省;有人像曾子视死为自然程序,甚至在举丧中,请来辣妹跳舞唱歌,红白喜事,见仁见智。

十多年来,我常常携带孩子,一起到马来墓园跑步,陪伴墓园的花儿开得很美,鸟儿鸣唱悦耳,水流淌中,可见白云倒影。孩子们走马看花,习以为常,对于死亡,没有任何哲思恐惧,只有流汗的舒畅。

死亡是不速之客

我觉得,无知的童真是幸福,但死亡是不速之客,总得找机会跟他们谈论。对于墓园的装潢设计,我倒是跟他们表达了那是一个暂时的纪念碑,不是鬼怪出没,或者膜拜的地方。

现代人仍然非常注重墓园后事,花费不少给墓园公司,让长眠者安睡在郊野丛林,不受世俗干扰,这或是因为文化传统,或是因为风水名声。无论怎样,这是对已逝者的尊重和怀念,就如博物馆的设立,是历史,是思源。

不过,我想,人都死了,墓园还需要那么讲究吗?这一代也许还会景仰扫墓,追溯过往,寻根感恩。可下一代,再下一代,就没有人那么纪念它了。读《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她写道:“水灾、旱灾、大饥荒,加上连年的兵灾,人民成群外出逃难,倒在路旁的尸体,连绵数里。”那是个怎样的年代?谁还记得他们的墓碑?

Photo by Miguel Á. Padriñán from Pexels

 岁月洗牌,最终会叫人对墓园对前辈失忆。

我们那必朽坏的身体,终归是要回到创始源头——“土归土,尘归尘”,像起初上帝借用泥土造人,也必然将人类归还泥土,这泥土,终究被后人践踏。

但上帝创造人类时,在人类的鼻孔里吹了一口尊贵的灵气。我们最需要看重的价值,应该是人的灵魂,在离世那刻,是否就能回到上帝哪里?人类灵魂,何去何从?如果一个人汲汲营营、忙忙碌碌,只为短暂今生,却毫不知道,也漠不关心他灵魂的永恒去处,他算是智慧吗?人生,难道是如此虚空,没有永恒灵魂的事吗?

更美家乡在天上

《圣经》说:亚伯拉罕离开家乡,要到上帝应许之地,但死时,并没有看见应许实现。可是,他的信心之眼透视短暂今世,看到了永恒的境界。他真正羡慕的,乃是更美的家乡,就在天上。

墓园,只能让我们的身体回原,回到黄土去,而让我们的灵魂能够回到源头,回到天上去的,是信心,是信靠耶稣的救恩。

当耶稣死后第三天,妇女们要来祂的坟墓膏抹祂的尸体,可是光明的天使宣告:“祂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

在我们人类的历史里,古往今来,没有人可以粉碎或脱离死亡的爪牙,多少辉煌的朝代,兴起了,又没落了,正如多少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云人物。可是,我们的人生绝对不是绝望的,我们的生命不是如花白开,如鸟白唱,如水白流。因为有一位救主,是已经粉碎了死亡的咒诅和权势,祂就是耶稣基督,用祂自己无罪的生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恶,成为赎罪羔羊,叫一切信祂的,脱离了罪恶的捆绑,获得了永恒的生命与盼望,给了我们灵魂最坚固最安全的保障。

墓园的意义,其实最重要的,是“呼唤我们慕源”。

人死了,有没有坟墓,有没有人纪念他,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羡慕回到天上源头的信心,我们有没有死而复活,与上帝同在乐园天家的盼望。

如果你信耶稣死而复活,如果你愿意信祂为你生命的救主,那么,你是有福了。你这一生,并没有白走一遭,一切刹那都将变成永恒。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