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爱佩
犹太宗教领袖——法利赛人和文士向来都按照圣经旧约律法行事为人,但是他们没有活用教义,反而被种种规矩或教条捆绑。形式上,他们严守律法,生活上也是死守教条,不深思也不灵活使用。当他们看见耶稣和罪人在一起用餐,立刻精神紧绷,议论纷纷, 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圣经》〈路加福音〉15章2节)
这些宗教领袖认为耶稣破坏他们的规矩,触犯他们的律法,扰乱他们的生活,留下坏榜样,更担心其他人跟随耶稣的教导。
耶稣当时到底和什么人在一起,他们如此不安?原来耶稣和宗教领袖眼中恶贯满盈的税吏及罪人在一起,所以一股冲击力迎向他们,不得不震惊。他们的律法是禁止和这些人互动,耶稣的举动确实不可理解,更不合当时的规矩。
其实,律法是大家的启蒙老师,主要是启发引导人学义,有它存在的价值,在特定情况下也能产生功效。
耶稣不仅不受律法规条束缚,他也破除种族之间的藩篱。过去,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彼此反目,互不往来。耶稣却打破这种关系,而且还与一个行为不端的撒玛利亚妇人交谈,那时这个妇人正在井边打水。耶稣有礼地向她要水喝。妇人感到惊讶,因为耶稣是犹太人。耶稣非常清楚这妇人的身份,但却没有嫌弃她。过程中,妇人内心有疑问,也不完全明白耶稣的意思,尤其耶稣提到自己是叫人喝了不会再渴的“活水”。耶稣对她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圣经》〈约翰福音〉4章13-14节)
耶稣要将祂的爱与宽恕临到妇人身上,因此,耶稣一针见血指出妇人的罪:“你已经有5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约翰福音〉4章18节)妇人面对自己罪恶的私生活,渴望这活水的浇灌。由于她愿意敞开心门,成了认识耶稣就是基督的一个好机会,生命就在那一刻开始转变。
我们口渴时,喝杯清水就可以暂时解渴,而肉体与属灵的生命一样,都需要充饥和解渴。耶稣提的就是人内心灵魂的饥渴。内心饥渴时怎么办呢?这解渴的方法,就只有来到耶稣面前认识祂,亲近祂。因为祂是生命活水的源头,喝了这生命水就永远不渴。
耶稣不分种族身份高低,不分年龄、性别、国籍、教育水平或经济状况,祂更不排斥每一个宝贵的生命与饥渴的灵魂。他来是要瓦解彼此的敌意与偏见的高墙,成为生命流通的管道。耶稣以爱接纳道德上有瑕疵的人,他要饶恕人的过犯,医治破碎的心灵。
祂来,因为你,因为我,只有打破心中的水泥围墙,拆开围墙上的铁丝网,才能一同坐席吃饭,一同举杯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