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报道 | 南洋商报·牧羊人 | 福音版 为什么要出版这么一本书?是爱,不是浪漫(01.09.2019) 2019年09月03日 由 Admin 文:黄子(文桥传播中心 / 马来西亚基督徒写作团契总干事) 黄子(文桥传播中心 / 马来西亚基督徒写作团契总干事) 信仰中拔剑而起的服事 马来西亚在开始老年化,老人,无论贫富,都是家家一本难念的经。不过是老人问题,已足使子女人翻马仰,其他孤儿寡妇单亲残障问题,同样是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比乱麻还乱。有这么一位的亲人,已难以应付那源源不绝乱七八糟的情绪和情节,持续高潮迭起又峰回路转…… 倘若是家有病态赌徒、吸毒者、网瘾,即使是沾亲带故,个中错综无奈失措失序,长期下来,也是一家子兵疲马困,师老无功,家境亦或因此衰败,难以为继…… 面对这一切,自家父母子女近亲,大家尚且惟恐避之则吉。能为他们安排好去处,尚好;无计可施,狠下心如吐出喉中之痰,拔掉喉中之梗——放生也在所不惜,以求脱身,以求自保。 哪,对于非亲非故,全不相干的“他者”,哲学家沙持说“他者就是地狱”,情况那么复杂,难度那么高的问题,为什么要揽上身?帮助这些“等待打救的第三世界”,简直是往火坑里跳。 一种米养百种人,百种人或是先天,或是后天,衍生出千奇百怪的奇难杂症,要服事,要解决,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心力资源,以及无限的爱心包容忍耐,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投入其中。只能说因为爱。因为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因为〈马太福音〉25章说: 42 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 43 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44 他们也要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 45 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因为有耶稣基督如此的教导,施恩惠爱在任何穷人、病人、缺衣缺食囚徒弱势等等的身上,就是做在创造天地宇宙万物、舍身被钉在十字架上人类的救主的身上;因为千千万万的基督徒,领受了上帝的恩典,饱尝主的救赎之恩大爱——为了回应主的爱,白白领受上帝的恩典,白白领受主耶稣的爱,也因此遵守上主的教导,爱人如己。把白白得来的恩典,白白舍去。 也因此,在大马,数以百计的教会、福音机构开设,数以千计的基督徒,投入各种各样的服事,帮助、照顾家人至亲也无法照顾的弱势。 文字工作者的责无旁贷 自2004年,我们开始主办马来西亚中文教会历史研讨会,旨在邀请各宗派撰写各自教会历史,以便编辑成册,为大马中文教会留下史料。先是梳理两个世纪的宗派通史,随后我们再举办三届的断代史,依次:紧急法令时期到宣教士撤退、本土信徒接棒到公元两千年、2001–2015年教会发展。 从2004年至2016年,十二年之久,四届研讨会,结集历史论文四册。这连本土学术机构也不会消耗有限宝贵资源的傻事,我们可以告一段落了。大马宗派中文教会的史料杀青之后,焦点稍作转移:教会以及其“臂膀”——投入“一般教会不能服事、辅助教会服事教内教外”的福音机构,他们的贡献对国家社会的发展,释放的正能量,功亦大焉。 他们多年所付出的,有些有目共睹,更多是默默无闻,不为教会内外所知,谁来记述肯定表扬他们呢——虽然他们服事原非为此,而是在圣灵感动下,回应神的召命。我国尚未有一个学术机构,主动研究并记述这多年来数以百计机构、数以千位无名基督徒所付出所贡献的,而教会恐怕也力有不逮。这样徒耗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回酬,也不属谁的责任或谁的义务。我们决定,再干一次傻事。 吃力不讨好的苦活,若认为应该做,而估计若整合资源,群策群力,理应能完成的历史负担,就做吧——我们也坚信神将与之同工。 工作开动,惊觉原来已经有这么多基督徒,因为圣灵的感动,看到各种各样的弱势需要,拔剑而起,挺身而出,无私无怨无悔地付出了那么多。他们所做的,远比我们可以想像的多。了解了,不止感动,还有汗颜——我们这些书生,讲得多,做得少,大多数时候,光说不练。 环顾服事团队 19世纪西方宣教士来星马设教,与传福音同时并行的,是教育、医药、戒鸦片、孤儿院等慈惠服务。马来亚独立之后,宣教士被令离境。本是社会边沿群体——弱势的基督教会开始自立, 自养自传。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站稳脚跟的中文教会,在神学认知上,逐渐加码,把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社会公益慈惠的服事上。马来西亚的基督徒占人口约10巴仙,华人基督徒占华裔人口也大约如此。华人教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非十分丰富,惟近四五十年投入在各类公益慈惠,相当可观。其中有国际分支,以及本土基督教会和机构。 几年前,一位戒毒中心的同工,研究大马福音戒毒中心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神学院论文,看看文桥能否出版。我们资源日稀, 爱莫能助。但,基督教戒毒事工,对我国的反毒运动,剑及履及正面的贡献,可谓首屈一指。而上世纪60年代西方嬉疲士传来的“白粉”,白粉道友们,即使尚未“遽归道山”,也都年事已高。江湖上的毒品,白粉早已如昔日的鸦片,渐渐淡出舞台,被新的产品摇头丸冰毒等等取代。白粉以及福音戒毒事工生命周期的完结,差不多等于完成使命,“服事了一代的人”,也是总结这事工的合宜时节。 中文教会宗派的历史,尚且难以引起教会教牧同工、领袖, 更枉论多少会友的关心、兴趣。机构的历史、见证,又属谁的门前雪?又是谁家的瓦上霜?关谁的事呢? 福音戒毒事工,与老人院、孤儿院、残障事工,同为教会、社会上较为显眼的事工,偶尔也受报刊杂志青睐,为发扬好人好事,专题报导。新闻专题刊在之前朝生夕逝的媒体上,受关注, 也极为短暂,受感动的人,捐钱或物资,过后随即相忘于江湖。 进退维谷,唯主在望 在这纸媒版图日益萎缩的年日,单单出版大马福音戒毒事工始末论文,是过于奢侈豪举,超越文桥的资源。与其仅书福音戒毒事工,不如把所有基督教机构“一网打尽”,因此,四年三年前同工讨论,如何着手。办研讨会,谁来参加?过去四屇有时连论文发表者,有者亦是等到他宣读时才出现,讲完得赶着走,还能期盼谁来关心呢?也有建议出版时,与报馆合作,举办一个17盛大的基督教服务事工展览大会——问题仍然是回到,费了极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会有人潮吗? 这年头,还有什么特会会吸引人潮呢?大家的生活如此忙碌紧张,巴生谷任何时间都可以突发事故塞车一两个小时,没什么至关重要非赴不可之会,谁愿去看他没分,又非自己教会的活动呢?最终,还是把这专案缩到基本面,只做文字。初步计划,列出各类该写的事工,再由同工义工分头采访整理。结果是答应共襄义举的义工,因各种原因,纷纷告退。 而绝对值得一书的福音戒毒,原请从事戒毒所同工负责,摘要其原论文;时限将近,她身体欠佳而退,我们另委同工整理, 她过目后,终因未能达到共识,转而拟自出单行本。只好割爱。撰写马来西亚基督教机构对国家社会的贡献,而无法收录福音戒毒事工,至为遗憾。 大多数的收集、采访工作,落在同工身上。原期两年完成, 足足延迟了一年有半。福音戒毒、老人院、辅导等,在教会内是最为显眼的事工。近年来救灾也是,吸引许多年轻和力壮的弟兄姐妹出钱出力投入。投入研究,才发现原来大马基督徒设立的相关机构,多不胜数。许多是我们熟悉的,有些服事领域则是我们孤陋寡闻,未有所知。原来,人的需要,竟然如此之多,差异如此之大,在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有弟兄姐妹,先知先觉,有感动,有行动,投入服事,而且孜孜不倦,埋头苦干多年了。 本书粗略把基督徒投入的服事,分类为11种。每一类型的事工,并非仅在巴生谷这人口密集,问题最多最复杂的大城区, 其他城市亦然,虽然那儿教会不多,基督徒人口亦有限——即使范围如此之小,也无法全面涵盖所有教会及机构的事工。基督教机构,更只敢限制在中文源流;英语教会的机构,以及他们的服事范围,可能更广更多。因为英语群体的服事对象,普及各民各族,包括各国外劳、难民。 不可或缺的陈述纪念 巫统治理下的历史课本偏向马来种族,华印以及砂沙两州各族,都被忽略边沿化。人口约半的各民各族,尚且难见官方经传,基督教、教会历史,更不待说。至于基督教会及机构为这国家社会,无论我们付出多少,对国家社会贡献多大,向来谁肯定?谁记念?谁理会? 此次采访、整理、撰写大马中文教会及机构所做的慈惠事工,应不致挂一漏万,但遗珠难免,不完全的叙事,已耗掉远比计划中的资源更巨。除了无奈割爱的福音戒毒事工之外,采访书写的单位约百。采访、文字整理,再让受访机构或受访者过目、修正。耗时逾两年半之久,编辑、美术排编,印刷费,粗算一下,同工都咋舌。 但想到那么多肢体,身体力行,回应主的召命,去照顾去帮助成千上万的弱势,工作是那么艰难,耐心爱心泪水汗水夹流, 相较之下,又算得了什么。帮助服事人,出点钱,其实最容易, 把他们所付出所贡献的,写下来,可以说难吗? 收入在本书,只占大马四五千间教会中的一部分中文教会、机构所做的慈惠善工,而且,还不全面,约一百家而已。倘若, 没有这百家教会、机构,以及数千计的志工投入,我国许多弱势必处在无助的悲惨状态中。他们的至亲,因为负担过重,家庭的经济,个别成员的生命成长事业发展,必会受到极大的拖累妨碍;社会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样遭受重阻。本书收录的百家教会、机构的服务,对马来西亚社会,以至外劳、难民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感谢主的恩典,廖春煌医生第一个答应支助我们;前槟州州议员陈清凉姐妹任主席的 JAWI CHARITY FOUNDATION 也愿鼎力相助,减轻我们沉重的负荷,同时为青年体育部副部长沈志强在百忙中拨冗为此书写序,致以万二分谢意,愿主亲自纪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