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寄生上流(Parasite)- 人性欲望的贪婪 (06.10.2019)

寄生上流(Parasite)- 人性欲望的贪婪 (06.10.2019)

文:林国盛

图源:网络

《寄生上流》(Parasite)是韩国首部摘下届康城影展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奖”的电影,由多次获奖的韩国重要电影奖项影帝宋康昊主演,并由制作过《Snowpiercer》(2013年)及《Okja》(2017年)的著名导演奉俊昊执导。导演通过怪诞及别出心裁,却不失真的手法来诠释现实生活中的阶级与人性欲望的贪婪。


故事叙述“金基泽”(宋康昊饰)是一位失业的司机,太太忠淑曾经是职铅球国手, 退役后成为家庭主妇;儿子金基宇已经4次落榜大学联考,女儿金基婷空有艺术天分却缴不起学费。金家四口住在半开放的地下室里面(该空间有一半楼层露出地面), 以折叠纸盒维持家计,是典型生活在贫穷线以下的“低端人口”。


在拮据的生活条件下,金家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活法则:金氏两兄妹因缴不起电话费就得沿着天花板偷用邻居的无线网络。一日,基宇的学长带了伴手礼前来拜访,并介绍了英文家教的工作机会,授课对象是富裕人家的女儿朴多蕙。在妹妹的巧手下, 基宇成功的以假的学历证书,并冒充名校的大学生进入到住在半山豪宅的朴社长一家四口家庭当任家教。

洗不掉的寒酸味

基宇和妹妹从小就在贫穷环境中长大,身怀生存技能的小聪明,总是能装腔作势,随机应变。在面试多蕙英文家教的那天,朴太太要求旁听,基宇机警的临场应变,第一堂课故意要测试多蕙,并且点评说:“临阵对敌,靠的就是气势。”基宇的“另类”教学方式获得了朴太太的赞许,并支付一个月的薪水。


基宇趁此机会把妹妹介绍给朴太太,顺利成为小儿子多颂的绘画兼艺术治疗师。基婷混入朴社长一家后,透过一些手段把社长的司机和管家都搞走, 让爸爸和妈妈顶替空缺。然而,电影中的金家四口即便穿上体面衣服,却永远摆脱不了的穷酸味 —— 剧中的朴社长及朴太太在不同的场合更闻到了金基泽身上的味道。这股味道极可能是长期生活在潮湿及光线不足的地下室所致。其实,韩国人体味不重,却是对味道极其敏感的民族, 尽可能把异味排除在生活以外。


金家四口个别以虚假身分在朴家得以“谋生”,让他们的人生起翻天覆地的变化,却开始跌入“有钱就可以任性”的迷思里,直到有一天朴社长全家外出露营而迎来故事的大逆转。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深夜里,金家四口在偌大的豪宅中开派对,畅饮狂嗑零食,享受前所未有的快感。突然有人按了门铃, 前管家“雯光”找上门来,辩称当时离职时有东西忘了带走。令人诧异的是,这所豪宅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室,而雯光的丈夫为了躲避债务已经在这里躲藏了4年多!忠淑知道真相后执意要报警,却因为金家一家人一时不小心,被雯光识破了身分以此要胁,就此触发了杀机。


电影的节奏畅快,布局充满了悬疑及暗流汹涌的流程,上半场有不少幽默场面,下半场却是来个峰回路转,明确的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对立及个中隐喻。导演没有把穷人和富人塑造成极端对立冲突的两端,也没刻画出谁对谁错,谁善谁恶的二元对立。观众却可以看这两家人的社会处境及生活样貌,还有两者的各自表述,尤其是处世态度和面对社会的准则。奉俊昊成功的具象化了贫富及阶级差异, 把这看不到也摸不到的议题作了最清晰且残酷的划分 。我们看到了两者天渊之别的差距:富豪居住在半山的宅邸, 明亮宽敞;穷人屈就于湿气重、蚊虫多、下雨的时候容易淹水的半地下室。一场磅礴大雨也给两个世界的人带来“上下阶梯”的强烈对比:朴家的住所在上坡上,来访的客人必须爬楼梯,来到主人的客厅及房间;金氏住的狭小的半地下室,当窗口打开时,街上的霉味如消毒药就飘散进来。


显而易见的,这部电影切实反映了韩国贫富差距的严重性。《愤怒韩国》一书的作者张夏成悲观的指出,韩国领薪阶级高达90%的人难以存钱,更令人吃惊的是,30%的人生活在贫穷线下!韩国近年来广为人知的是。 “地狱朝鲜”一词,指称的即是艰辛地狱社会现况:主要因工作难找,职场环境恶劣、竞争激烈,以及退休生活没有保障等问题,年轻人被压挤到喘不过气来。现实中经历贫困的何止是年轻人?就连富裕的新加坡也有越来越多的贫困老人因经济压力下捡纸皮讨生活,当中不乏过着流离失所、露宿街头的生活的老人。联合国人权专家更近日指出, 大马发布的贫穷线过低,实际的贫穷率应该是16%-20%,我国的贫穷问题比想象中更为严重。

图源:网络

将关注转移到上帝身上

《寄生上流》的英文名是parasite(寄生虫),似乎有暗讽低端人口如同社会毒瘤, 带来严重的社会弊端。我们无法苟同金家以行骗欺诈的计俩来得到朴家的接纳,却无法忽视贫富悬殊所造成的社会矛盾。现代社会的贫富差距是什么造成的?是制度上的结构失衡?还是资本社会无止境追求利润带来的社会冲击?


另一方面,社会也总是以物质生活的优渥或贫乏来衡量一个人的“身价”,造成我们只能从自身的角度看到他人的“有”,而为本身的“没有”,感到生活里的欠缺。扪心自问,我们在物质上拥有的是否已足够,甚至富足?反之,在情感、精神层面是荒芜、贫乏的呢?


也许是时候来个实质上的转变,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为身体忧虑穿什么。耶稣的这番话告诉我们,忧虑是没有用的;天父必然看顾。但我们却常常本末倒置,把问题倒转过来:关注饮食,却不关心生命;追求衣裳,却不理会身体。耶稣接着提醒我们,我们比天上的飞鸟更宝贵;而飞鸟不忧虑,因为天父会养活它。耶稣不是告诉我们不必工作以维持生计,而要我们把关注点从物质转回到上帝和自己身上。


使徒保罗更在《腓立比书》为我们揭露了知足的秘诀:“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富裕;我已经得了秘诀,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或是饱足,或是饥饿,或是富裕,或是缺乏,都可以知足。”(四章12-13节)我们无法拣选贫贱或丰富、饥饿或饱足、缺乏或富裕,却可以全心依靠基督,从容的应付生命里的不同境遇。

分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