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萧丙松
采访、整理:陈水英
为了家庭和事业,他劳累、打转,过了人生上半场。
萧丙松今年56,经营瓷砖和卫浴用品生意,是英国和南菲公司委任的亚洲负责人。他往返国内外十分频密:出国两个星期回国,待两星期,又要出国,如此忙碌……丙松和太太有四个孩子(1个女儿,3个儿子;年龄15至26岁),家庭事业两好,上帝很赐福。
这样的生活,很美满、成功。然而,丙松一直有个使命,他想做,正在做,会继续做——把耶稣基督的福音传给人。他说,唯有上帝才能真正填满人心,包括自己。
“孩子长大了,人生下半场,我要奉献给神。不仅如此,还要全家一起服事。这,才是上帝要我活着的旨意”,丙松说。
每次国外回来,丙松就放下一切,参与教会服事,包括跟随牧师去拜访原住民村落。由于工作,时间受限,他就用另外的方式——支助牧师或相关同工,完成他们的工作。目前,他协助一名在居銮服事Jakun原住民的沙巴牧师。
Jakun原住民事工
丙松如何结识这位沙巴牧师?他说:“一次,我太太在公园参加赞美操活动,结识了这对牧师夫妇。聊着,知道他们的事工。于是一拍即合,我们便开始同工。”丙松透过长期支助,参与原住民事工。
居銮到彭亨,大约有30个Jakun族村落,而每个村落又约有20至50户家庭。这名牧师每星期进入不同据点。一开始,只在一两户认识他们的家庭聚会;3、4个月后,有7、8户家庭信主,也参加崇拜。至今,已有5、6个家庭开放门户,举行崇拜。丙松说,他最大的心愿是帮助他们,建立原住民自己的聚会所。
他们面对的困境,也是丙松投入原住民事工的原因——原住民生活简单,住处离市区也较远;且不论他们离村多远,最终还是觉得森林里的生活最舒服,最适合自己。“他们的家园被破坏,被逼迁离舒服的环境,到市镇工作赚钱。奈何他们还是离不开自己的村子,不管到哪里,他们还是想回来。但是,家园旁已经没有种植的地方,他们当如何呢?因此,这名沙巴牧师就替他们想,如何解决生计问题,以便他们找到生活费。”
丙松继续说:“Jakun原住民有吃有住就心满意足,他们不胡乱向人讨钱。他们每次提出的要求,多是日常生活面对的难题,如:孩子需要载送、需要人教导孩子学习等。”——随着时代变迁,原住民开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渐渐懂得保护自己的母语。
“这名沙巴牧师薪水微薄,1千令吉,用来支付家庭开销,有时自掏腰包,用在服事上。如此吃力不讨好,他却忠诚坚定地说:‘若我们不做,还有谁做呢?’”——这份坚定,促使萧弟兄继续支持这事工。
村落里,巫师的地位比村长高,有次巫师生病了,牧师前往关心,载他到医院治疗。就这一次,巫师开始改变思想,渐渐地也不再反对他们。
丙松说,牧师对上帝很有信心,虽然服事路上,牧师一家曾遭遇“麻烦”事——“刚开始时,有人往他们家丢鸡肠,似乎在恐吓他们。过后两次住家入贼,贵重物件没有不见,反倒偷了煤气桶。牧师坦然面对,但他的妻子因而情绪干扰,最终,他们唯有选择迁居。”无论如何,沙巴牧师继续服事,丙松就继续支持。他们没有因为这些难题退缩。
老传道在五条港
有时候,萧丙松也到巴生五条港,协助一名老传道“开荒”——福音事工。丙松的大儿子可谓得力助手,除了日常协助他的生意,也参与在五条港的福音事工。丙松另外2个孩子,因学业缘故,只能偶尔参与。
“巴生五条港的服事,是一个很特别的经历,儿子以前到过当地参与,后因学业而必须放下。但他心里还是惦记这个地方,一直希望有机会协助老传道。”
经儿子鼓励,丙松毅然接下这个棒子,并每个月带着一班年轻人进去。当地居民、村长都很欢迎。五条港的村民多是老人家和小孩,以福建话为主。他们说着大家熟悉的语言,把耶稣当年也行脚服事人的暖心故事告诉他们……
“有天,我们如常到五条港,却遇上制水问题。由于当时已经晚上,老传道来不及通知我,我们唯有‘接受挑战’。”
丙松做了最坏的打算,若真的没办法,就到镇上买矿泉水洗澡。不料老传道无意间发现,隔壁家的印尼小贩有水井!萧丙松笃定说:“神知道我们每个人的需要,不管什么景况,神必会供应,我们只要遵从即可。”
回首过去,神在丙松孩子幼小时,就预备一班弟兄姐妹,不辞劳苦从新加坡到居銮镇上,教导圣经,奠定孩子们信仰的根基。到孩子长大,他们都积极参与神的事工。
丙松还说:“女儿从国外念书回来后,她是念美容系的,但愿意到原住民村落服事,还把精彩画面录制成短片。”丙松激动又兴奋,笑说:“一家人的服事,真的非常棒,又美好,这也是我觉得最有成就和有意义的。”
把生活重心放在服事神,这是丙松人生下半场最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