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医院事工资讯平台——线上解答

医院事工资讯平台——线上解答

08.04.2020
【伸出援手 · 拉近“距离”】

报道:陈水英

医院事工资讯平台(HOSPITAL MINISTRY RESOURCES)从本月2日开始,将在线上为你解答新冠肺炎(COVID-19),与你分享有关的医学知识(一):疫情的起源与进展,由马大脑科专科林庆祥医生主讲。


有兴趣者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加入分享会:http://us04web.zoom.us/j/753222504,由于是通过ZOOM平台,只限100位参加者,分享20分钟及10分钟问答时间。


笔者把林庆祥医生当天分享的内容,做了一个浓缩的整理,希望读者能通过医生所提供的资讯,掌握新冠肺炎的认识,并正面看待。


林医生说,隔离14天是否足够呢?病毒每次感染都有一个巅峰期,大约1个月,之后就会慢慢下降。从一个人开始传播给一个或一群人,大约6至8次之后,只要过程中没有大集会,感染风险就会逐渐减少,因此行动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 MCO)是势在必行。


大马的新冠病例是从1月25日开始,因有人参加2月下旬的大集会后,感染人数迅速增加,至前天(4月1日)的确诊病例142宗,至昨日(4月2日)280宗病例,情况还是受到控制,不过每日新加确诊人数起伏不定。是否会在4月中达到巅峰期,仍需要继续观察和跟进。


怎么确定一个人是否受到感染呢?医院是会抽取鼻咽喉样本进行检验,若呈阳性,需要马上进入医院接受隔离14天。到目前为止,医院的病床还足够以应付新近患者,只是检测的用具需要量很大,恐怕会供不应求。


近距离的接触指的是什么呢?(一)身体接触如握手等(二)没带口罩时,受到咳嗽后唾沫喷在脸部(三)与患者在2尺距离里面保持15分钟时间,(四)同时在一个课室或一个范围内,长达2个小时。


可以探访病人吗?医院只限一位亲人探望。因此我们鼓励多使用多媒体关怀病人。若发现病患心理烦躁、焦虑,可以找线上辅导服务,如文桥辅导室、博爱辅导等等。

以下是提问:


问题一:
倘若一个人受到感染,之后是否还会再受到感染呢?有报道说这有可能,因为有些病人在检测阴性(negative)之后,又出现阳性测试(positive)。不过,这也有可能是检测出错造成的。


问题二:
打包熟食是否安全呢?
这个问题涉及的课题包括病毒怎样传染。病毒是通过唾沫传播,会停留在塑料袋或桌面一段时间。若碰触这些不干净的表面,就有感染的风险。而煮熟的食物,因为高温消灭病毒,就没有问题。所以,只是预备食物的人确保常洗手,又或者打包时使用自己的容器,可以减低感染的风险。


问题三:
痊愈之后是否有后遗症呢?
轻微病患应该不会有后遗症。重症者则另当别论,因为很多重症患者肺部有疤痕。年长者常有其他并发症,导致痊愈后的后遗症。


问题四:
搭GRAB是否有问题呢?
GRAB司机必须做防范措施,如带口罩、洗手液、每天清理自己的车辆,特别是使用Touch’n GO后,尽可能事后用洗手液(70%的酒精)洗手。乘搭者当带口罩,也可以在坐下前用洗手液擦抹座位。

问题五:
我们碰触病毒后肯定就会受感染吗?
病毒是透过口腔、鼻子或眼睛进入身体。只要我们常洗手,不要触摸眼睛或嘴巴,病毒就不会这么容易进入人体中的。

问题六:
蒸口罩是否有效?
一般不鼓励蒸口罩,特别是三层口罩,里面是吸水、外面则是防水。高温虽然能杀死病毒,但是也有可能会破坏口罩外层。

问题七:
暴晒可以杀病毒吗?
病毒能在高温摄氏60至70度或者70%的酒精被消除,而人身体的抵抗力也会杀死病毒的。太阳的温度只有约摄氏40度,是无法杀死病毒。

问题八:
若碰触确诊病例,当怎么办呢?
这个是PUI (Patient under investigation), 要做检测。倘若确诊要隔离14天。家人在这个时刻的关怀与帮助,是最大的助力,倘若无法克服心理压力,马上向辅导员求助。

问题九:
若要派发食品给已经确诊的难民,当怎么办?
派发者尽可能戴口罩、保持距离。食物可以放在地上,让他们自己出来拿,尽可能不要有近距离接触。

相关讲座如下:
1.COVID-19 与你有关的医学知识(一):疫情的起源与进展(林庆祥医生)
2.COVID-19 与你有关的医学知识(二):疫情的预防与治疗(林庆祥医生)
3.食物预备与灾区分配(FARID HII 弟兄)
4.MCO期间的焦虑(吴秀红传道)**4月8日(星期三)8PM;有意参加,请浏览医院事工资讯平台了解详情。

详情
脸书:Hospital Ministry Resources
往期视频: YOUTUBE: HOSPITAL MINISTRY RESOURCES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