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为社区打造充满爱的“新常态”

为社区打造充满爱的“新常态”

【疫情·大城小事】
06.05.2020
——STAYHOME,让故事出走
受访:梁伟荣(25岁;沙巴卫理公会神恩堂)
采访、整理:又青

图1:出发前……
图2:孩子们高兴地接过物资;右为梁伟荣
图3:一包白米,但意义重大

梁伟荣加入沙巴卫理公会神恩堂的“天使心”义工团队已经3年,天使心以“陪伴癌童走完人生最后一里路”为目标,是临终关怀事工,也是医院探访事工。


这样的服事,打开了一条缝隙,让一颗年轻生命,窥见仿佛应该在遥远岁月才有的生离死别。于是,伟荣认识了生命;他不止帮助癌童,也利用这样的经历和经验,帮助教会里受癌症折磨的会友和家庭,伴他们渡过艰难。


去年尾,伟荣加入另一个志愿团——沙巴卫理赈灾救援小组(SMCRD),担任执行长,负责行动策划和宣传设计。


新冠肺炎病毒日益严重,伟荣放下民宿工作,投入救援赈灾。沙巴卫理公会神恩堂一向有服事贫困群体,定期为他们的孩子提供学习课程。因此,疫情爆发后,伟荣和团队马上召开小组会议,安排粮食援助计划,帮助有需要的人。


他们在4月1日安排50份粮食援助品给弱势群体和工地员工;4月17日再发放第二次援助品,是给30户透过线上申请的家庭。后来,还有第三次发放;因此,4月份就总共出动3次。


伟荣说,这项行动是为了让受惠者减少粮食短缺导致的恐慌,以及生命的危机感。其次,这也是履行社会责任,避免他们流落街上乞讨食物,增加社区感染风险。


伟荣和团队很注重防疫措施,每次援助最多出动5人;他们也提前和百货公司接洽,由员工包装物资,减少群聚。之后,再由义工领取,分发到各户家庭。这些行动通常几个小时内完成,而幕后的安排和计划,都是线上沟通。


“一开始,我家人不鼓励我参与行动,毕竟是需要‘走入社区’,靠近人群,曝光在染疫高风险地带。”——很多人正焦虑等待救援,但义工家人往往会有另一种担忧。伟荣还是选择参与,尽量和团队做足防范措施,让家人安心。他说:“我们经过电话联系并部署,减少参与的义工人数,确定有足够的防护配备;分发物资过程,大家也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看见”五饼二鱼的上帝

亚庇地广人稀,有些住户落在偏远郊区。就有其中一户原住民家庭,住所离小镇40公里,外出或购买日用品都不方便。伟荣和团队几经障碍,才把物资送到“隐在荒山野岭”的家庭。他说,过程艰辛,但看到原住民同胞领取物资时,开心的笑容,所有疲乏尽都消失。


过程中,有时会有意料不到的事情。伟荣说,每次在社区派发物资,都是叫出一个一个名字,然后受惠者上前领取。就在其中一个村子,一名骨瘦如柴的妇女走近他们,要求物资。义工翻查登记名单,她的名字不在其中。但这些物资都是提前备好,而且有限,不能随意派发。妇女仍不断要求,希望临时加上自己的名字……


“虽然物资有限,但上帝是那施行‘五饼二鱼’神迹的主!我们派发到最后,有一户家庭没有来领取物资,而村民也同意把这剩下的一份,转让给妇女。”最终,妇女带着感恩的心,还有手上那份珍贵的物资回家去。对伟荣和团队而言,援助行动就是在分享上帝的爱,还有恩典。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40)


伟荣说,这项援助行动让许多人受惠,但目前面临挑战——无法帮助偏远地区的家庭,援助行动也还需要更多资金。他鼓励弟兄姐妹携手对抗疫情,虽然疫情约束了日常生活,但也减少了消费主义对我们的捆绑。他希望所有读者、教会尽一份绵力,行动管制期间,多留意有需要的家庭,为社区打造一个充满爱的“新常态”。


疫情好转后,他们也会继续提供学习课程给弱势家庭的孩子;并鼓励接触过的家庭,参加附近教会的活动。

图4:偏远郊区·把物资送给需要的人家

您的捐款,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SHERN EN METHODIST CHURCH
PUBLIC BANK 3115006022
请把汇款收据WhatsApp传至019-812 1211,并注明“天使心 Covid 19救援行动”。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