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橄榄园 » 你们开始“聊天”了吗?

你们开始“聊天”了吗?

文:宵灯

图源:hannah busing@Unsplash

马来西亚行动管制令实施有30天了。此时我不由想起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那一大段两极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今年因着这场横行全球的瘟疫,很可能是大家这一生看来最坏的年分;但是,一两个月的居家隔离,使得家人有了日夜相伴的亲密时光,换个角度去看,2020年也可以成为一家人一生中最值得追忆的年分。


约四年前,有位校长指着校外一整排的店铺,告诉我:“这些补习中心都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而得以生存。”这些中心很多都是补习兼安亲班,“补习”和“安亲”这两样合起来的概念,就是孩子会留在补习中心相当长的时间。他们一放学,补习老师就像母鸡带小鸡,从学校这座高大宽敞的建筑物,转移阵地,到另一座空间无疑窄小许多的建筑物。他们大多数要等父母亲傍晚下班后来接载,加上交通阻塞,回到家,少说也要八、九点。


平日放学就去补习中心的孩子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在“量”上已嫌不足,若星期六、日再去学才艺或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这“量”就更是少得可怜。至于“质”方面似乎也不太乐观,在大都市烦交通烦业务的父母亲经常疲惫不堪,和孩子在一起很容易陷入唠叨、烦躁和不耐烦的网罗里,就算对自己的言行心有警觉,但还是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对于双双在职场拼搏的父母,让孩子留在补习兼安亲中心是最让他们放心的,课业有人补助,也不怕孩子到处溜达……久而久之,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


我们很少思考,长期这样的生活,对孩子的身心有无欠缺?即便中心办得再好,每个孩子心深处还有一个“特别的空间”——饥渴着自己的父母去浇灌溢注。


这个“特别空间”就是有关彼此关系的共同记忆,这道门一旦打开,目所能及是破瓦断墙,废墟残骸?还是风光明媚,鸟语花香?


在职父母如果能够彼此体谅,通过分工,轮流每天一两小时,持续地和孩子一起欢度时光,这就再好不过!哼哼歌曲,讲讲故事,做做家务,自制玩具,散步聊天或开拓其他生活情趣 ……这些活动都不必花多少钱,只要放点心思和创意,肯定孩子的记忆篇幅里就有了独特且鲜活的内容,这些内容必然会影响他们将来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


我特别想提提“聊天”,这是许多孩子喜欢的。可惜有不少孩子告诉我,爸妈很少和他们聊天,通常关心的脱离不了功课和成绩。因此,孩子就把心中的各种情感和情绪压抑下来,选择闭嘴。


“聊天”,在现代的忙碌家庭生活里逐渐消失了。


“聊天”的好处其实很多。它不需要任何规定的题目,也没有师长评审打分,更不必担心对错好坏,只要把心中的各种感受和看法讲出来——包括天马行空的幻想。聊天可以让孩子从每日一成不变的的规范和框架里溜出来透透气(这些规则和框架都是大人设定的),在聊天的过程,孩子其实也在探索自己和所有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甚至信仰。


可惜,我们一旦成为父母(尤其亚洲父母),我们很快就变成一板一眼的道学家,我们说话像道学家,横眉竖眼,没有幽默和趣味的语境;心思像道学家,锋利论断,没有敦厚和细腻的同理心;意志像道学家,刚愎自用,没有开阔和包容的培育精神,我们总在拔苗助长,却往往欲速不达。


行动管制令实施这段日子里,父母老师最担心的还是孩子的学习被耽误了,所以,有关网上教学的信息多得数不清。我最好奇的,却不是网上学习进度如何?而是在这段算是充足的时日里——父母和孩子开始聊天了吗?


你们可以随时随地,有感而发。聊聊你们一起分工煮熟的食物;聊聊你们饲养的狗儿;聊聊你们观赏的网上电影;聊聊拔完杂草的花园;聊聊刚刚欣赏的绘本;聊聊刚学会的折纸艺术——你们可以从桌上的食物聊到因为疫情失业而三餐不济的穷苦人家;你们可以从可爱的家犬谈到被人抛弃的流浪狗;你们可以从电影的男女主角谈到善恶问题;你们可以从焕然一新的花园谈到生命的更新;你们可以从绘本的各页插图,发现彼此对色彩构图有不同喜好;你们可以从折纸艺术看到几何的奥妙,从而谈到上帝的创造又是何等神奇……


聊天就是一种从彼岸又漫游到此岸的寻宝旅途;聊天就是随着林间闪烁的萤火虫追至天上一览璀璨的星空;聊天总会在双方不经心不费力的时候,像根小小的火柴,点燃了彼此的心。有了温度,有了光线,有了视野,这关系才能走下去,且越走越宽广,翠绿,清香。


我想起耶稣,他就是最会聊天的人,他总是随时随地进行“随机教育”,如果讲得高档点,就是“生命教育”,从言到行,贯穿无误。他多用生动的比喻,取材于当时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由浅入深,发人深思。直至今天。他的聊天内容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生命和价值观。耶稣让跟随者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他从不需要门徒当场记录,因为他知道他的聊天内容,通过现场直播,绘声绘影,脉络分明地烙印在追随者的记忆里。


再问一句,你们开始聊天了吗?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