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的“美”和“痛”——写在2020年的父亲节(21.06.2020)
文:剑不虚发(Uncle Henry)
有人说:“距离是美丽的!若隐若现的朦胧本身就是美。”你觉得呢?
马来西亚实施行动管制令(MCO),它让我赤裸裸地面对距离的“美丽”和“丑陋”。
儿子快三十岁了。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我们却难得碰面。他所任职的国际会计公司常要他工作到深夜,早上不是睡到十点以后才起床,就是一大清早就出门去了。唯一跟他约定的就是星期天晚上,我们坚持一起出外吃晚餐,这是我们很珍惜的“家庭时间”。
然而,这样的“亲子关系”被MCO完全破坏了。现在我们都留在家里办工,见面次数变得无比频密。我在书房工作,他在客厅办事,走到厨房倒杯开水也可瞄到他的身影,而且现在每天晚上我们都围坐一起吃饭。
虽然相片有点朦,可是非常珍贵,那是我祷告25年后才看到的结果——爸妈接受耶稣洗礼
当家人用“最真的我”相对
大家一定觉得那是多好多感恩的事,以前一周聚一次,现在每晚都能话家常,对吗?错了!客家人有句俗语说:“洗碗碟必会互相碰撞”。因为相处的时间多,就容易察觉彼此的缺点,而且家人用“最真的我”相对,说话缺少一点委婉,情绪无须刻意遮瞒……最后演变成口角之争或是“无言的结局”。
这时候,我才猛然意识到,原来“距离”可以很美,可以避开许多争执。这样的日子,我们学习坦诚沟通,不让情绪主导态度和口舌,也谨记圣经的教训:“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另一方面,我也开始欣赏儿子的体贴。我是个吝啬的人,即便我喜欢的东西,也不太舍得花钱买,常要家人三番四次“鼓励”才买得下手。儿子知道我对英式松饼(Scones)情有独钟,而本地一个小松饼卖到整十块钱,两三口就吃完,很不划算。MCO期间,儿子召唤Grab外卖,他偶尔多买一两个松饼交在我手里,说:“这个请你吃啦!”每次收到这样的“礼物”特别窝心,毕竟他还会“孝敬”老爸一下,也特别感恩。
旧照:在家里跟爸爸庆祝生日
“距离”带来的无奈与心痛
诚然,不是所有的距离都是“美”的。同样的“亲子关系”,我却要接受“距离”带来的无奈和心痛。
新冠状病毒大流行,有病的老人成为高风险群体,我们都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他们。
爸爸94岁了,几年前中风行动不便,逐渐出现老人痴呆的症状,我们雇用菲律宾护士照顾他。现在爸爸只能吃流质食物,医生嘱咐家人要格外小心,他身体的抵抗力弱,不能再经历任何的感染。
MCO之前,我每天放工回家,若晚上没有外出的约会,我都会走进爸爸的房间替他按摩肩膀、手臂、手指、大小腿和脚趾,希望帮助他促进血液循环。爸爸也不太认出我是谁,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几十年父子一场,能在他如此高龄的时候,还有机会亲手为他按摩,这应是一份荣幸,不是一种责任或一个负担。
MCO前后,我必须外出买食物和日常用品,加上现在已回公司上班,深恐自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带回家。我现在已经不能到爸爸的房里为他按摩,只能在房门口远远地看着他,默默为他的健康祷告。
说真的,这样的距离一点都不美!疫情把我和爸爸活生生地隔开,那段距离不远,却远得让他不能感受到他儿子手指手掌传递的温度。
这个时候,我的祷告是:“天父啊!请您怜悯,让这疫情快快过去,好叫我能再走近爸爸,用我的双手为他老人家继续按摩,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