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橄榄园 » 从“她”的伤口,看见守护的责任 (13.09.2020)

从“她”的伤口,看见守护的责任 (13.09.2020)

文:黄启城

编按:作者黄启城1960年26岁踏入木业,从普通文员跃升督工经理,再到总经理;全盛时期在全砂甚至沙巴,二十多座山场都有其足迹。一晃眼49个年头,他亲眼见证半世纪以来,砂拉越木材业如何红火,却又惨淡收场;茂密森林累累硕果,何以消失殆尽。选摘黄启城即将出版的《森林情·原住民心》一篇短文,抢先刊在马来西亚独立月,一是回溯,二是呼吁,爱吾家园,守护这片土地。

一、森林资源今昔比

砂州木材业始于五十年代,初期只限湿地木山,靠人工苦力,选择性开采,品质优良的如:兰敏、不蝶、宗光、亚兰之类。五十年代末,木材业蓬勃发展,仍靠人工苦力,环保性开采,产量不多,只供应本地锯木厂,出口的也只有欧洲等几个国家。


湿地森林可分为:兰敏山、亚兰山、杂木山等三大类。我六十年代初走进木山工作时,看到密密麻麻的苍天乔木,长在河岸边的,用斧头砍伐推进河里,就可结排售卖。较远者也不过五七里铺铁轨路的距离,生产成本也低。


迨至八十年代,开采机械化,但对森林破坏太大,俗称“神手”可36O度灵活旋转,所经之处小树都被碾压在下。其他有价值的收集;无用的,倒的倒折的折,茂密森林变成一片荒场,看了伤透心。这样无度地采伐,一直到九十年代,湿地森林资源就渐渐式微了。


至于山地森林幅员广大,五十年代开始,拉让江上游近河边有人工砍伐,并由大笨象拖拉囤集一处(拉木的大象是从泰国购买,还带有驯兽师指导,在拉让江支流峇厘河地区拉木。由于气候不适宜,大象食量又大,病的病死的死,这个工程不算成功。),待雨季大水时,顺流而下。这些木材数量不多,只供本地火锯厂,锯成木板销售。六十年代中期才引进机械,试验性运作;七十年代初才渐渐有小规模的生产。海外也大有市场,但买家严格选择,以致浪费了许多有价值的树桐。

七八十年代笔直的大圆木

品质优良树种荡然无存

九十年代初,逐渐进入大肆生产,并相继设立大型锯木厂和三夹板厂,发展下游工业,增加了外汇收入,也增加了就业机会。曾几何时,红红火火地搞了二十多年,到了21世纪十年代,就渐渐走下坡。不及半个世纪,往日的风光景象,变成夕阳西下的工业,令人叹息。


综观本州木材工业,湿地木山面积较少,采伐只三四十年就荡然无存。品质优良的稀有树种如:兰敏、亚兰、宗光、实不蝶、密丹莪等几乎灭种。因为湿地森林砍尽了树木,转型为油棕业,油棕树属棕榈科,是人为种植培养的,生意人为了赚钱,大量施农药农肥,破坏了土壤正常循环,污水毒质注入河流,非人类之福也。

七八十年代清澈的河水
今天污染了的秽流

山地森林,虽然幅员广袤,木材蓄存量丰富,但管理失当,乱砍滥伐半个世纪,如今就日暮西山了。大多数经营者都收山转业,剩余者也只在惨淡经营,苟延残喘之中。


森林资源如此迅速地枯竭,究其因都是人为的——本来殖民地政府有立法有策划,严格管理;独立初期还沿用旧制,保留旧政府行政管理,如有违规砍伐即遭重罚,严重者森林局长有权吊销开采执照。但不久,国家政策规定,所有政府公务员都要本地化,外籍官员被辞退打道回府;有些旧制慢慢取消,加上行政管理疏怠,就有乱砍滥伐的事情发生。这生生不息的森林资源,消失得更迅速,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祸延子孙后代,罪过也!

二、令人心疼的结局

五十多年前拉让江两岸,除了树胶园,就是茂密的森林,砍伐的都是要两三人合抱的大树,但如今手腕这么大也通吃,木材行业真是日暮西山了。这归咎于当局执法有漏洞,没有策略性地管理;还有经营者,没有为上帝作地上的好管家,贪图近利罔顾法制,违规任意砍伐,所以就如此地枯竭,风光不再。


如今,木山使用的重型机械、运木的大小驳船、拖船等,闲置在拉让江边,还有大部分在山场上苟延残喘。许多当年投资亿万元的三夹板厂、锯木厂等,也都“投闲置散”。但这巨大的损失对业者而言,却只是九牛一毛,因为他们早以赚得盆满钵盈,逍遥四方了。有些投资家有远见,看风转舵发展油棕业,又是令吉滾滾来。


直接受害的天然环境,其破坏无法弥补;还有那些弱势原住民,生存环境、就业机会蒙受损失,前途茫茫……


上帝所赐的森林资源生生不息,如有好好保护管理,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像西方国家的森林,开发了数百年甚至千年,但去到市郊,又是绿油油的一片,树木分布井然有序——因为这些都是再造林。他们有策划性地立法管理,砍树种树同步进行——有砍有种,有种才有得砍,确保森林资源永续发展,绿化环境。

需效法策划性管理

另外,我曾到中国大陆,看到有树木的地方,总会有“封山防火”这类告示牌,防止人民进入森林,留下火苗,引发火灾破坏森林。另外,中国法律明文规定,任何树木都不可随意砍伐,甚至是种在自己地上的,也要向森林局请准,才可按规砍伐,否则就处以重罚甚至坐监。我也听闻中国实行退耕还林政策,鼓励老百姓把农地改种树木,也在北方沙漠地带植林,每年种上千万亩,绿树成荫。中国的口号是“把沙漠变绿洲”——这些都是我们所当效法的。


本地木材经营者到了九十年代,觉得既开设了三夹板工业,投资数目巨大,不是三五年就有收益,加上,他们看到森林资源渐渐减少,就计划再造森林。但是,他们向当局申请执照后,只是胡乱种植了一部份。后来,国际木材需求量大增(因为中国及印度两大市场加入),本来日本、台湾等国家不要的硬木和杂木,都变成抢手货,而那些小木在本地市场也供不应求。


有了市场,投资家见钱眼开,借着再造林的招牌,把山里大小木一扫清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就此成了光秃秃的荒场。

茂密的原始森林现已成了光禿秃的晒谷场。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