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报道 | 南洋商报·牧羊人 | 福音版 写实的浪漫(序二)(29.11.2020) 2020年11月29日 由 Admin 文:晨砚(文桥传播中心文字部主任) 为了写这篇序,我重看了CK的第一本书《爱在天地震动时》。他在《继续浪漫》这一篇里,让人看过了叫人惊心的宣教故事后,倒述一下,说说何以他要继续经历这一些艰难?而当年,竟是有天傍晚,他在家外的空地伫立在小台阶上,凝视山那边的昏黄天空,仿佛在变黄的天空那端看到神呼召亚伯兰——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到所指示的地方去。于是他“时空错置,堕入了角色”,认定了自己日后远离家乡宣教的使命。 他说,年少的时候,我容易把宣教士浪漫化——这样的文人性格看来并不很适合当宣教士,但他还是去了。他战兢前行,一路走来,却发现不乏“柴米油盐汗流浃背心力交瘁”,每一步都是如此写实;除此,宣教工场不是天外境域,只是人聚集的地方,伤害是必然。 20年后,他回想起来,慢慢发现,“所有的浪漫背后都是写实的”,于是他不再“迷恋在那个自以为浪漫的黄昏呼唤,叫我的爱不拘泥于空中楼阁”——但这样的“浪漫死亡”,叫人何以为继?我们总不能这样毫无想象激情地过日子。 但他最后告诉我们:“要不是上帝赐予我浪漫地终日渴想祂的国,要不是祂叫我在离开后遇见痛苦时仍然怀着浪漫的心时刻回忆那个呼唤的黄昏,我就早已丧胆。”——他祈求上帝容让他继续浪漫,在神的恩典羽翼下。而他也真的是在各种撞击中磨练出另一种浪漫方式,譬如在“解释只有继续产生误解,后来慢慢学会了沉默”——刻意把否定的声音置于远处,以致声音传过来时变得模糊…… 这大概可称为“写实的浪漫”,不是无来由的“重主观、好奇特、反因袭、尚理想”。想想这岂不也是天下爱情与婚姻的一个奥妙与精髓,个中“三昧”么?CK的第二本书《恋一辈子的爱:婚姻的演绎》,这书名就颇能代言个中况味——充满了感性,但也接地气,所说的是一个“情理兼备的浪漫”,是需要“演绎”的;翻翻字典,“演绎”意思是:“由一般原理推导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一口气读完这句子,已经很喘。 回来看看圣经所记述的婚姻,信心伟人亚伯拉罕和他的妻子撒拉,CK说,在婚姻里的亚伯拉罕并不怎么合格,而撒拉主导,能干、急躁——“像他们这样的搭配,没有冲突和矛盾就‘不像样’了——但他们呈现了婚姻的真实;圣经并不做完美的婚姻示范,只是让我们在碰撞中学习爱,经历成长。” CK说,我与我老婆可以走在共同的步伐里,并非我们逐渐磨合,到一个“一致”的地步,我们仍然保持着彼此的不同,她不必因我而舍弃她一身多功能的“好功夫”;我也不必因她而刻意去锻炼一身好功夫。然而,我们从来不各自为政,过去许多年来,我们共同携手为主去开荒布道,从零基础开始,逐渐建立门徒,然后建设教会,多年以后,我们把所做的全部归零,再度出发前往另一个陌生地方。 “每一步,我们都以彼此的不同相互配搭,有时她确实走在我前头,毕竟自古以来女人都比男人精明,但我从不介意婚姻中两人关系里谁想得快,谁先出主意,谁先策划,重要的,是两人共同去做所策划好的事。我必须感谢我的妻,她的多功能使整个家不管面对多大的变动和挑战,都不会变得混乱……” 出于对妻子的欣赏,多年来,他耳濡目染,也不自觉地自我扩展了一点功能,至少能一边听着音乐,一边预备教材的同时,再打扫房间,还能回复微信…… 他说,只是有时人会等候“一方”调整和学习,你不碰我,我不碰你,就天下太平——就“徐志摩式”地偶然交会就好。听起来,很浪漫,但那已是变样的婚姻了。婚姻不追求偶然交会的刹那完美,而是在吵吵闹闹中,不怕麻烦不嫌弃,宁愿彼此拖累,也不丢下一方不顾自己做事去。 这样的浪漫是深具创意的,并不牺牲自己的一切去创造浪漫;在双方保存了个体存在,又融成一体——这真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功课。 但我们近日又看到了CK“能否继续浪漫”的另一个功课: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铺天盖地而来,回国过年的一家就回不到服事的地方。他在家书中说:“记念我们,十月份以后,我们又要再找另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想到又要搬家,心里真的只有一个字,烦。没有固定居所,又无法估计未来这种进退两难的感觉并不容易。” 但他又说:“既然看不到未来,就只能回过头去望一望神过往的带领,回头一望,看见的都是神的奇妙保守和柳暗花明的带领。过往的恩典,鼓励了我们,叫我们继续踏前。” 果然,未能回到工场,但他们那几个月并没有停止前线的服事,距离没有妨碍他们与远方民族朋友的联系。他们透过网络平台,与远方朋友一起查考经典故事,与他们分享好消息——“这是疫情中带给我们的祝福,也是他们的祝福。” 他们知道,远方的朋友都喜欢故事,于是他们把查考过的圣经故事精彩片段录制下来,再经过剪辑,制作有意义的音档,期望透过媒体祝福其他朋友。 未来能否获得机会常驻他们中间?真的无法估计,但他们逐渐发现父开了其它的路——可能更宽的路,去接触所关心的群体。第一,透过网路;第二,透过媒体;第三,与当地工人配搭建立线上线下的队工。因此,这段时间,就如同活在那里一样。疫情并没有拦阻了父的工作,祂开路,把一切空中的障碍都除去,让“声音”最终能抵达众人的心里。 他们也开始了线上的阅读小组,每周与远方的小朋友进行阅读分享,没能与他们面对面。但,很感恩,孩子都喜欢,而且也吸引了民族村的孩子一起……他们夫妇透过线上做活动,与家长进行个别咨询,然后,线下的那一端则进行探访和关心的工作。 超越空间,新常态,新配搭啊!够浪漫了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