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张富喜牧师(福音自传会同工;关爱沙登教牧团委员)
报道:又青
“MyCARE 人道救援组织前往雪州一座兴建中的高级公寓建筑工地,该处约有 140 名本地和外籍劳工。过去一个月,没开工,没薪水,断粮食,当地居民知道了,通过电话向外界求助救援。正当一行人抵达,工地华人管工闻风而至,赶紧联系了老板。电话中,老板急问怎么知道这里的情况?因为工地员工是不允许外出的。他说,三周前已吩咐一辆菜车来这里兜售;但员工说没钱买菜……工地规定,没开工就不能发薪,因为他们是日薪制的。他允许发放物资,但别跟外人说他们在挨饿……”
看了这则网络流传信息,忽然感触,原来“直视他人的需要”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已经习惯“单顾自己的事”,所以《圣经·腓立比书》2章4节才殷殷嘱咐:“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还有,要“爱人如己”(《圣经·马可福音》12章31节),爱自己是“天然”的,去爱别人,却是一辈子要努力学的事。有人陷困,我们最先考虑的是什么?哪些顾虑,左右了怜悯心?我们物质充足时,还有多少人的需要,是“被看不见”?
永远填不完的坑洞
张富喜牧师从事社会关怀、扶贫工作十多年,清楚知道“需要”的坑洞有多深,永远填补不完——就像他第一次去到沙登Seri Pulai廉价组屋,从外面一路进去的柏油路,坑坑洼洼,说明许久没有派人来修补了。我亲临过那个地方,因此富喜牧师描述的“环境相当恶劣”,我能理解。无论楼梯口、店屋前后,都是垃圾,这给每个去过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几座廉价组屋坐落在沙登和无拉港交界处,平时很少人注意到。这次因为疫情,富喜牧师为了给一群客工购买口罩,认识了Faithworks扶贫事工的David。后来,David又因其他人,知道了这个地方,而且里头几百户居民,约三千多人,大部分因疫情陷困。这长期缺乏牧人照管的地方,里头的羊群,饥饿离散,等待喂养。
于是,富喜牧师参与的“关爱沙登教牧团”,里头三所教会的弟兄姐妹即刻回应需要,连同Faithworks组织一起去援助。他们透过当地居民Lulu做协调工作,收集需要急难救助家庭的名单,预备救济品,在指定的周末到现场设立柜台,登记面谈,派发物资。
派了一两次,富喜牧师说:“这里的需要很大,当你只是分发物资,可能没办法很好地接触到这些家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做家访,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

“爱”能战胜恐惧
其中一次,他们联络了有关当局一起去了解社区需求。他们的反应出人意料,认为这个地方很难插手,加上黑社会当道,所以无能为力。听了这些,这群义工虽然少许灰心,但还是继续去做,第二次第三次,不断地想做更多、做更好。这里的居民华巫印都有,还有无身份的外籍客工、难民,而无证件的孩子也不能上学,接受正规教育。如果这样的生活没有改善,孩子以后会怎样?
于是,“爱”胜过了内心的恐惧,虽然有恶势力,义工们没一个喊怕逃走。富喜牧师单纯地感谢神,说:“我们知道这是为神而做,知道这里需要很大。”
现在,他们停止大量地派送救援物资,改以家访形式,了解不同的需要和困境,呼吁各教会弟兄姐妹参与“认领”——每个月80令吉,以物资帮助一个家庭,现有约10户家庭受惠。形形色色的个案需求,包括残障无法工作、生病需要纸尿布、年老者、吸毒者家庭、工作不固定等,心酸故事背后,总叫人唏嘘。
教会不分彼此整合资源
每个时代都不缺穷人,每个社区都是福音禾场,“关爱沙登教牧团”的使命和宗旨就能说明——2004年12月26日,圣诞节隔天,发生了震撼全球的“南亚大海啸”,死亡失踪近30万人。沙登区各个宗派教会牧师紧急筹款帮助灾民,当中吴慧芬传道、周国坚牧师、张富喜传道一同联系沙登区牧者,举办爱心义卖会,“关爱沙登教牧团”就这么成立,有10间教会、2间福音机构。

此后,他们秉持“同心合一,高举基督,兴旺福音”的宗旨,执行 “效法基督,关怀社会,显出爱心,不分彼此” 的使命,每年举办社区活动,跟当地居民建立了十分友好的关系。过去5年的圣诞节,他们都会举办嘉年华会,但眼下疫情严峻,只好作罢。但富喜牧师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见了疫情给教会带来的提醒:教会需要更加团结,看见社区的需要,让社区知道,教会存在,教会也愿意关心。刚过的10月,他们就举办了联合祷告会,同心求神怜悯那些福音贫瘠之地。
这样的联合,让富喜牧师感恩,他说:“原来教会之间可以配搭,整合资源,可以一起分享,一起学习。过去,教会可能是各自做宣教和培训的工作,但现在不同宗派,不分彼此地在服事。”
疫情期间,教会也许还来不及解决各自的问题,外面的呼声却又阵阵传来,难免压力。富喜牧师承认这份“难”,但他相信,教会更重要的是紧紧抓住上帝的教导——除了自己,也关心邻舍的需要。他说:“虽然大家在疫情中都会面对困境,但只要按着个人能力来服事,无论金钱还是劳力,只要尽力,就会更喜乐,更经历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因为祂是供应的神,而这条跟随上帝的路,也会走得更有意义。”
亟需愿意委身的弟兄姐妹参与
富喜牧师也是福音自传会同工,特别在外籍人事工、宣教等有负担,经常鼓励弟兄姐妹参与,又带着团队到各个教会分享事工需要。他越服事,越开心,说:“每次想到能够跟教会分享这些信息,大家一起来参与,我就非常喜乐,越做就越起劲!因为当我们更贴近上帝心意是,就越做越好,这很感恩。”他附上的一份事工简报,照片里受惠的客工,尽管只是每人一包口罩,还是掩不住喜悦。另外一张,一名妇女因得到援助而感动,脸颊挂着泪——我们觉着微不足道的帮助,却可能是他们面对明天的希望。
沙登组屋居民的跟进工作是长期的,不是只做一下就走人;反之,他们希望有弟兄姐妹更愿意委身,长期参与服事。“关爱沙登教牧团”里不同的教会,每间教会有各自擅长的项目,因此就能贡献和参与,比如:以后可以在附近小礼堂举办健康卫生讲座、义诊等。他们也一直念念不忘在路边组屋楼下游荡的孩子,因此考虑联合其他难民机构组织办教育,或以7979的陪读班模式帮助他们。

但无论如何,富喜牧师说:“除了祷告疫情快快平复,最重要的,还是希望有愿意委身的弟兄姐妹参与。”

▶ 有意了解服事详情,请联络:张富喜牧师(0 12-381 1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