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道:林恩瀚长老
整理:又青

新冠肺炎疫情没有缓和迹象,我思考教会弟兄姐妹的情况,总结出三种可能性:
1) 疫情过去了,也研发出疫苗、解药,大家相安无事,生活就跟从前一样。
2 )教会里有的人确诊,有的人没有;当一些人的“时间到了”,就安息主怀。
3 )每个人都确诊,可能接下来两三年世界都没有解药。这以后,世界会如何呢?
武汉爆发疫情以来已好几个月,研究团队跟进病患康复情形,发觉并不是所有人都痊愈。康复病患的主要器官可能受损,留下后遗症或并发症。他们可能会长期疲劳、无力,英文称作“Long Covid”,是一种“新冠长期症状”。若这就是我们以后的情况,我们要如何继续过活呢?
我们常引用经文“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为此被召,也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已经作了那美好的见证。”(提前6:12),表示人生在世,该打的仗已打完。但如果我们接下来的生活,是没有力量的,连下床也不能,康复后不能如常工作念书……我们还能“持守、作见证,打美好的仗”吗?
17世纪的清教徒约翰·弥尔顿,是一名大诗人,但后来他失明了,这对一个作家而言彷如世界崩塌。极度痛苦中,上帝帮助他思考,为何这些事会发生。著名的《失乐园》(Paradise Lost)就是他失明后完成的,他又在《诗集·十四行诗之十九》(Sonnet XIX)中口述记载:
当我沉思我曾有过的光明的日子还不及在这黑暗无边的世界中,
我的生命的一半时,
那一旦荒废就会死亡的才能,
对我已经无用,但是我的灵魂依然愿意服侍我的上帝,
献上我真情的诗篇,以免上帝斥责我。
“上帝真的会不给光明,却要我在白天劳作吗?”
我愚蠢的问道。但是我的忍耐阻止了我这样问,
答道:“上帝不需要人的劳作,也不需要收回他的赐予;
谁能最好地忍受他温和的约束,谁就是最好的侍奉他。
他是威严的,千万人按照他的心愿奔跑,
穿过陆地和海洋,不停歇;
那些站着等待的人,也是在服侍上帝。”
弥尔顿说,“谁能最好地忍受他温和的约束,谁就是最好的侍奉他”;就是那些“站着等待的人”,也能荣耀上帝。当一个人自以为失明成了“废人”、从世人的角度看,他什么都做不了,他仍可以侍奉神——不在乎他双手能做多少、奉献多少、有多少力量和青春, 但以他的信心接受上帝的约束,等候神的安排。
“打美好的仗”,是打真道的仗,不是健康的仗。这不是说一个病人必须快快痊愈才是打赢,若康复不了就战败。这真道的仗,是信心的仗,持定永生,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失去永生盼望、确据和信心。
因此,我们要作见证,告诉凡是看见我们情况的人,当这些事发生,我们的神仍是好的、信实的、配得称颂的,这就是美好的见证。一如《圣经·诗篇》里多处描述遭难的诗人,以及约伯的故事,都展现了他们遇到问题、信心动摇时,如何持守神对他们的信实。
约翰·派博(John Piper)说:“ The fight is a “fight of faith.” It is not a fight to get out of bed, but to rest in God. The race is run against temptations that would make us doubt God’s goodness and love for us. It is a fight to stay satisfied in God through broken hips and lost sight and failed memory. ”——这是信心的战争,不是每一天有力量从床上爬起的战争。这战争是你在神里头找到心灵的安息、力量和安慰。这是一场与试探的拉锯战,当我们遇到问题,会否怀疑上帝的良善与慈爱?纵使我们瞎眼、记忆衰退,或者患上慢性疲劳,仍要对神有信心和盼望。
《希伯来书》10章35至39节:“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因为还有一点点时候,那要来的就来,并不迟延;只是义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我们却不是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灵魂得救的人。”
经文勉励我们:当前面一片黑暗,不知黎明何时到来,我们仍要勇敢、忍耐到底,成为一个不退后的人,完成神的旨意。

战争的艺术——放慢脚步
《希伯来书》11章39至40节:“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
《希伯来书》3章13节:“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
基督徒奔跑天路完成的赛程,不是个人赛或英雄仗,而是要与整体教会一同向前。已“睡着”的人,从挪亚、大卫、彼得、保罗……这些人还在等,等我们同得这更美的事——神要全体圣徒一同走完神所预备的路。弟兄姐妹应当天天彼此相劝,这是平时就应培养的,到那困难的日子临到,我们才不会心里刚硬,被罪迷惑。“被罪迷惑”其中一种表现即自哀自怨、没有盼望,基督徒必须努力超越这样的软弱。
现代人做事讲求效率、快速,但《圣经》旧约世界却是“慢”的,如从一个地方走到一个地方需要很长时间。现代人注重快速,生活忙碌,但这急速流窜的过程,会否让我们错过一些宝贵的功课?约瑟被卖到埃及、身陷囹圄……前后十多年,对我们而言彷如虚度光阴,但旧约就有许多这类“等待”的例子。保罗到处传福音,最后被囚禁在监,这段时间他写信给教会、为教会祷告,这是他等候的日子,也是神使用他的方式。但以理年纪轻轻被掳到巴比伦,我们也许惋惜,若他留在耶路撒冷便有许多事可做、也有许多机会服事神,怎知道一掳就到了巴比伦,整70年。
神的观念与人很不同,我们被爱,不是因我们成就了许多大事,而是我们顺服神的旨意。但以理无论在哪里,对神的态度不改变,一日三次祷告。反观我们,有时情况稍有变异,祷告生活就受影响,或因为忙碌、忧虑,影响了日常生活。事奉固然重要,但我们必须与神有健康的关系;不然,神可能会将我们的生命慢下来,好让我们自省:我们的生命兜兜转转,有意义吗?若不断行走,却没有行在神的旨意中,就如同偏行己路的羊,它漫山遍野地走到很多地方,但它的生命却毫无意义的。我们也是如此吗?
依赖恩典,正如依赖空气
“我儿啊,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提后2:1)
若要刚强,便得依靠神的恩典、力量。若我们患上了Long Covid,每日只能仰卧床上,还能如何天天刚强?著名的基督徒作家 Joni Eareckson Tada身有残疾,由于意外,她几乎全身瘫痪了, 但她继续见证上帝的信实。她长期忍受身体疼痛,但在她著作里,却处处流露恩典的力量,她每日依赖恩典,正如依赖氧气——这也是我们需要的力量,因为离了祂,我们不能做什么。

“我还有末了的话:你们要靠着主,依赖他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弗6:10)
刚强的基督徒不是因为自己很有力量,而是因为他明白神的力量,也依赖神的力量。我们所认识的神,力量又有多大?是大能大力?还是“小能小力”?
“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4-10)
上帝告诉我们,得救是本乎恩,因神爱我们,赐恩典给我们,我们的生命要活出这丰盛的恩典,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当以后的世代回头看2020年,或许会说2020年是“Covid-19年”,影响了整个世界。当教会回头看,又会否说:“那些就是我们依靠恩典度过的日子”?——我们本是“神的工作”,要在生命中行出神的旨意;我们乏力陷困时,不是自夸、自寻出路,而是依靠神的恩典。
《圣经》旧约多处提及耶和华说:“我要……”“我必会……”神说祂必显明祂的力量;新约也是,有许多“在我里面”的经文,意即我们在基督里,依靠祂的大能大力——这是新旧约的共同点,人的生命需要依赖神,离开祂,我们就不能做什么。倘若我们的生命必须如同攀藤植物,需要长期依附在稳固的树干或支架上生长,你和我愿意吗?若神要我们打的“仗”、要做的见证,就是诸如此类的,我们愿意吗?

若我们出现了Long Covid症状,我们可能爬不起来,做不起工,而造成脾气暴躁、不温柔、不节制的态度,请问我们愿意在这些日子降服,让祂在我们的生命里操练圣灵果子吗?
《加拉太书》5章1节:“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
基督释放了我们得真自由,不被罪和绝望捆绑,也不被“生病了没有用、不能贡献”等捆绑,因为我们的价值是建立在“我被神爱,我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所以,如果我们得了Long Covid,或必须经过一段艰难的日子,但愿我们会求主怜悯,下定心志投靠主的恩典,刚强起来为主做见证——“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为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健康有时,生病有时。无论如何,我们仍然祈求: “父啊,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