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近期文章 » 刊物 » 【神仆在马】 与神同行的峥嵘岁月——拿督陈忠登教授

【神仆在马】 与神同行的峥嵘岁月——拿督陈忠登教授

访问、整理:锦燕

在马来西亚,有一个人——无论在医学界、在教会界或在华社,都备受尊崇,那就是拿督陈忠登教授。

医学研究

在医学界,陈忠登教授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敬业的医生,有一颗为众人谋福利的仁心。


他认为,圣经所说的公义,必然包含“照顾社会中的弱者和弱势群体”,这是文化使命的一部分。这个理念,让他始终留在政府机构服务,而没有走向高薪厚禄的私人医院。转到私人专科医院任职,所能服侍的,大多是有钱人;而更需要他的专业知识的,是普罗大众。为此理念,他也常常到一些更落后而贫穷的国家去做培训,因为“超越国界与族群”也是他的信念,并把这信念传承给他所带领的部门和团队;因为他知道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应该让它成为整个部门的“文化”,方能发扬且持久。


自1977年以来,陈教授一直在马来亚大学担任讲师/脑神经学家(neurologist)。1992年荣升教授,直至2018年退休,获授“荣誉教授”尊衔。

马大医学院荣誉教授

陈教授坚信专业知识的分享与提升极其重要,因而在过去40年来,参与了各类机构建设;包括公共机构建设如马来亚大学医学院;学术机构建设如“马来西亚神经科学学会”(Malaysian Society of Neurosciences)、“东盟脑神经科学会”(ASEAN Neurological Association)、“亚洲脑神经医学学刊”(Neurology Asia Journal)


1999年,陈教授带领马来亚大学团队,研究调查当时震惊全马的立百(Nipah)病毒;这新型病毒导致全国爆发大规模脑炎,并传播到新加坡。当然,对这病毒的研究也包括症状、病理、病源、如何感染、如何临床诊断、治疗的药物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情况;研究的成果也分享给其他国家与机构。这个重要的研究荣获国内两个声望极高的大奖:一、2006年获得马哈迪科学奖(Mahathir Science Award),二、2008年获得首届默迪卡医药与科学奖(Merdeka Award)。

默迪卡医药与科学奖 (左图)、 马哈迪科学奖 (右图)

社会关怀

除了医学,陈教授也很注重文化传承与推动,他曾任“华社研究中心”(简称华研)理事及主席超过20年,带领华研进入学术研究的领域,今为该中心的荣誉主席。他还在华研建立了一个“学术研究中心”,使研究工作永续不断,对社会发挥更多作用。


2019年,陈医生荣获华社中声誉极高的“陈嘉庚精神奖”;该奖的宗旨为“表扬对国家社会有实质贡献,在推动政经文教发展方面有杰出表现,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心慈善的公民或公民企业(包括个人或团体)”。在纪念得奖短片中,陈医生如此说:“我想,人生不要太局限于自己的文凭,自己的专业训练,而应该超越这些……思考社会所面对的问题。”

陈嘉庚精神奖

教会与信仰

少年陈忠登医生

陈医生从小就在上帝的恩典中成长。他已故的母亲罗巧玉姐妹17岁从福建家乡嫁到南洋的槟城,一共生了11个儿女。正好,接生妇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把福音传了给她。而她也凭着单纯的信心为丈夫与儿女的安危祷告,多番经历神的恩典与神迹般的眷顾,使她的信仰更为坚固,连身边不信主的人都说:“你们的上帝真灵!”


“母亲留给我们最大的影响,是基督的信仰与虔诚。我儿时对母亲最深刻的记忆,是她抱着一大本圣经及诗歌本在朗诵,以及我们被逼陪妈妈跪着祷告整个小时的经历。母亲从来没有正式上过学,在信主前,是文盲。信主后,她很快学到以拼音的闽南语读圣经,然后认汉字。她时常对周围的朋友说:‘我没有读书,不聪明,不过我会带孩子到教会,让上帝教导他们。’母亲的意思是——基督信仰建立了我们的家。虽然没受正规教育,但母亲却是一位智慧的妇女。”


父亲去世时,陈医生才13岁,排行第八。当时大哥已经26岁,小妹才4岁,有5位兄姐已在国外念书。就如许多大家庭一般,较年长的兄姐们分担了父母的责任。靠上帝的恩典,这一大家的孤儿寡妇就这样走过来了,而且儿女个个成才,当中很多学医的,也有从商的。


“父亲去世后,比我大两岁的五哥,那时还在念初三,决定退学到芙蓉打理父亲留下的胶园,也因此支持了在国外念书的兄姐们。还好那时国外的学费是很便宜的……”陈医生念完高二,也跟随兄姐的脚踪,到澳洲升学。


现今,陈医生参与八打灵三路福音堂的侍奉与敬拜,担任教会长老近20年。自1984年12月以来,陈医生也一直担任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MBS)的董事会主席,非常积极关注神学教育。


虽然身兼多职,重重负担,对陈医生而言,却不觉太难。他分析说:“其实我在社会与教会所关怀的,多数都与我在医学院担任老师、学者、研究员的身份有关联。就如马圣与华研,都是关乎教育与研究的机构。在80至90年代,我在教会的主要事奉是讲道与写书,内容也专注于如何在职场中实践信仰,而不是一般牧师传道所讲,有关神学与培灵的课题。”


最近这两年,陈医生夫妇也联合具同样负担的基督徒医护人员一起推动“信望爱安宁疗护”的临终关怀事工,关顾病人在医药、心理、灵性上的需要。这岂不是百上加斤?但陈医生并不以为重。他说:“我是看到教会在这方面的缺口与需要,且又与自己医者的身份有关——因为所投入的各领域都有连贯性,也配合我的恩赐与在大学的工作,因此可以说是事半功倍了。”


身为一位教会领袖、医者、学者,这一生可说是非常充实与多姿了;对他个人而言,最重要的理念是什么呢?


“我想――串连我人生最重要的理念,应该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信仰。我认为圣经启示的上帝,是恩慈,也是公义的。圣经对公义的观念,又包含怜悯。就如弥迦先知所说:‘祂向你所要的……无非是要你行公义,好怜悯,谦虚谨慎与你的神同行(新译,弥6:8)。’因此我很重视职场与华人社会的投入,做光做盐。”


他的理念,不仅表现在他热心投入的各项领域之中,也从他的各类著作中表露无遗。当中包括:《癫痫并不可怕》《恼人的头痛》《精神病与中邪》《勇士手中的箭》《敬虔的脚踪》《亦僧亦俗》《俯首甘为孺子牛》《俗世天职》《吾爱吾乡》《族群和谐与全球化的再思》等。


陈忠登医生这些年来不懈怠的耕耘与无私的付出,使他在世上获得许多荣誉与大奖;但相信他所行所做的一切,不是以这世上短暂的荣耀为目标;而是以圣经为准绳,成为他信仰与处世之道。

美满幸福合家欢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