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爱佩
3月一日,老师和一、二年级的学生终于可以迈开步伐,重返校园。
这个清晨,我起得特别早,也已经收拾好忐忑的心情,迎向柔光淡彩,走进久违的校园。映入眼帘的只是一个空旷寂静无声的篮球场。球场上,不再像以往孩子们追逐、奔跑、抢篮、灌篮乐呵呵的欢乐景象,场景单调无趣,矗立在我眼前的是巍巍建筑物。瞬间,叫人百味杂陈。如此美好的早晨,却又是如此寂静的校园。
步入校园的每一条通道,地面上都贴满红艳艳的箭头指标。我沿着指标来到脸面测量器测体温,再顺着梯级,进到办公室。这本是我熟悉的地方,然而,眼前见到的,个个都是蒙面人,白色、浅蓝、淡绿、粉红,还有紫色口罩,把大家的面孔覆盖了。我习惯性微笑打招呼,此刻看到的恐怕只有眼角的鱼尾纹。一米距离!记得一米距离!这就是我们见面的距离。过去随心所欲勾肩搭背,挤在一起道家常,今天心底里惦着的竟然是SOP——标准作业程序。
校园是孩子们学习,享受好时光的地方,此刻的我站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却看不见他们可爱的容颜,只有色彩斑斓的卡通书包点缀我心情;倏地,倍感珍惜孩子的到来。我的脑海闪亮着一句话:“……让小孩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圣经》<马可福音>第10章14节)
小孩是可爱的,然而,在忙碌中,若小孩来缠绕、打转,会是一种干扰。可是耶稣说:“让小孩到我这里来……”当时,耶稣在讲道,许多父母同时带小孩去见耶稣,希望祂按手为他们祷告。耶稣的门徒却责备他们,认为小孩真烦人,干扰着大家。门徒的本意或许不想让耶稣疲惫受累,或许认为耶稣的道理只适合成人。
但门徒的举动惹怒了耶稣。耶稣爱小孩,不仅不禁止小孩到祂跟前,也祝福他们。不错,小孩有时是淘气包,但耶稣重视他们的价值,还劝勉大家要回转像小孩般单纯的心思,渴望上帝,因为这份单纯最接近天国。<马太><马可>和<路加>3本福音书都记载了这事迹。
钟声响后,孩子们已陆续进入各自的课室,我走进辅导室,以往只需轻轻就能打开的手把木门,今天怎么如此厚重?当下陪伴我的是书法老师的笔迹:“一份真情一份爱,心灵治疗在辅导。”——这是我辅导室的标语,红底黑字封尘一段时间后,再度亮在眼前。是的,管制令期间,我们需要沉淀,好好调整,才能换个心情,以新的眼光,新的角度重新出发。
3至6年级的老师根据课程表进入有关的班级,打开电脑,滴滴答答敲打键盘,上网课。老师只听到自己的声音,与自己对话,甚至一个人唱双簧,因为这些年级的孩子3月8日才准返校。面向没有温度的四堵墙,老师依然要抖搂精神,告诉自己:“同学们,来上课吧!” 这就是我们新的科技,新的思想,新的感受,新的常态——必须面对的教学模式。
此时,是否忆起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还有那熟悉的朗朗读书声? 或许朦朦胧胧间,无声无息中浮现同学们讨论功课,脸上写满的好奇?下课,孩子们如洪水般冲出课室,涌入食堂制造的混乱都不见了。食堂被一道又一道冰冷锌片闸门深锁着,隔离。即使复课,孩子们也只允许订餐或自备食物,而且只能在各自的课室用餐。我凝神静听,想找回那片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喧嚣……
望着辅导室那3把服务多年的风扇,有规律地转呀转,听它咿呀作响,仿佛告诉我:“多忍耐一个星期,孩子们都要回来了。”我牵动一下嘴角,提起水桶,拿起抹布,默默擦拭着桌椅、书橱、玻璃窗和每一个冷寂的角落,整理着一本本小书,挪移需要隔开的空间。它将会比以往更光洁明亮,纤尘不染,空间也更宽敞,准备迎接孩子们再度回返。
这一天虽然没有生机勃勃的氛围,阳光依然穿透宽大的玻璃窗,倾泻而下。我的心仍然澎湃,为那复课有更美的期待。
下午4时,我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校门,刺眼的阳光亲吻我的影子,我殷殷企盼分离后再度重逢,可以穿行在孩子群中,宛如鲸鱼被成群五颜六色的小鱼围绕,尽情享受他们活力四射的劲儿。
耶稣的那句话又在脑海中荡漾:“让小孩到我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