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报导:锦燕
论到肢体的软弱,无可讳言——很多时候教会把圣经教导的“群体纪律生活”搁置一旁,鲜少用爱心说实话,而是抱着 “家丑不外扬”“隐恶扬善”的态度。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一个又一个“初犯”纵成了“惯犯”,直至远离神、远离教会。甚至很多时候,自己也在这种宽松纵容的氛围里,苟且地自义:“我确实不够好,但至少没有犯过‘那人’所犯的‘那种罪’……”
当国际著名的讲员/护教家/畅销书作家——拉维•撒迦利亚(Ravi Zacharias)的性丑闻被揭发,就如一重磅炸弹炸开,给教会界带来相当大的震惊与伤害。或许这也是一种对信徒、对教会的考验吧?这事件的负面影响肯定有,但是否也如警钟一般带来正面的提醒呢?
为此,马圣的陈约翰、赵丝丝与谢奕丰三位讲师约同几位校友,于3月8日晚上8时,透过“Zoom”平台举办一个视频分享会:“从圣经辅导视角谈牧者的性软弱——牧者如何回应拉维牧师的性丑闻”,广邀众教会长牧公开讨论这课题。
主持人陈约翰老师郑重提醒:大家是带着沉重而非“自义”的心态来讨论;不是为定罪,而是以神的话来彼此提醒、问责。
首先,有沙巴磐石城市教会的郑圣杰、杨惠璇传道夫妇分享如何为受影响的教会整体和个别肢体祷告;因受影响的并不止于拉维本人,还包括其家人、受害者、一起事奉的同工、敬仰与支持他的主内信徒、读者等等。这些肢体都不免经受打击,背叛,甚或因而软弱跌倒。
要重建落入性诱惑及软弱者的生命,谢奕丰老师建议由至少三位成员(包括当事者)的小组形成一个问责系统,采用“复原12步骤”共同扶持软弱的肢体。圣经也教导:“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6:1)因个人难免有软弱或不慎之处,一个团体则可彼此扶持、提醒并互补。
复原12步骤
1. 帮助当事人看清并承认自己的问题和软弱。
2. 相信神能帮助。
3. 愿意来到神面前悔改、更新;将自己生命献上给祂。
4. 勇敢地对自我作道德检视——包括自己心灵、个性的软弱及环境的诱因等等。
5. 不单向神认罪,也要在小组里认罪;如雅各书所教导的:“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雅5:16)
6. 求主挪去一切个性的瑕疵,并弥补环境上的疏漏。
7. 求主赦免我们的罪,洗去一切不义,真切地经历神的恩典。
8. 列出事件受害者(包括自己的配偶)名单,有真心补偿的意愿。
9. 用实际行动向他们认罪道歉,并尽可能补偿。
10. 继续敏锐地检视自己(特别在最为软弱之处),一发现即刻认罪悔改。
11. 透过祷告、默想、读经等管道坚定与神的关系,更认识祂。
12. 得到复原、回转之后,要去帮助那些有同样软弱的肢体。
随后,有槟城威南长老会黄瑞祥传道与万饶基督教会郑一献传道分享。黄传道曾非常羡慕这位资深牧师的事奉,事发后也受相当打击并醒觉:自身须得小心,时刻提醒自己事奉的动机是为荣耀神,而不是要得人(或特定某位异性)的称赞和注意,也不是要从任何人得到满足;特别在自己最容易受试探的时候要加倍小心。郑传道则以保罗的劝勉来提醒自己:“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后2:22)时刻谨记什么是当“逃避”与“追求”的,不让自己掉入陷阱。郑传道认为坦然公开已婚身份很重要。每当外出事奉时,尽量偕妻同行;若无法安排,最好能与其他同性同住,以免落入试探。郑传道认为教会的角色是要建立一个透明化的机制,保护牧者免受试探。
在第四个环节,赵丝丝老师分享“教会如何看待纪律”。纪律是神赐给教会极重要的权柄,因为我们在主里是一体的,一个肢体受损害,整个身体也受损害!然而据她所见,在这个时代,不单华人教会避谈纪律,连海外西方教会也一样。执行纪律的过程复杂,牵连很多人与事,且予人负面印象——如站在审判者的地位责备他人。谁乐意扮演这种“黑脸”角色呢?
但,《圣经》却已指明当教会发生此状况时的处理程序。首先,要明白纪律的目的何在。《马太福音》18章15-17节、《哥林多前书》第5章的经文可作教会纪律的基础;《马太福音》论纪律的上文,是失羊的比喻:牧羊人撇下99只羊,去寻回那一只迷失的羊。再往下看纪律的经文,我们知道这是与主的爱、恩典与救赎分不开的。而在《哥林多前书》5章更清楚说明对罪人施行纪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林前5:5) ;我们不要受罪人的影响,而要把他们挽回(参加6:1、帖后3:15)。《希伯来书》6章也说“主所爱的,必然管教”。所以,纪律的目的不是站在高处审判他人,而是为了爱和恩典。
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教会整体的益处。《哥林多前书》5章用了一个比喻:一点面酵能使全团面发起来。同样,一点罪也能影响整个团体,若教会不执行纪律,罪就如发面的酵那样一直延续它的影响。
第三个目的是为了神的荣耀。信徒当有好行为、好见证,以致看在人眼里,就能归荣耀给主,甚至因而归主。
最后,赵老师要特别强调的是“2D”——门训(Discipleship)及纪律(Discipline)的密切关系。纪律不是为惩罚,而是要挽回软弱中的肢体,让他/她能在作主门徒的道路上悔改归正,与基督联合。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晓得上帝的恩典不是“廉价” 的,实施纪律有严谨的过程及步骤。“廉价的恩典”只强调宽恕却不要求悔改,然而做主门徒是背负十架不断成圣的过程;在软弱时,必须有严谨的纪律,让我们借悔改归正得以挽回。
门训(Discipleship)及纪律(Discipline)的关系,提醒我们正面看待纪律——不是“刑罚”,而是“挽回”,是基督的恩典。这恩典亦与圣洁密不可分,故我们更要谨慎按圣经教导,实践纪律要求,不因各种因素而漠视圣经指示的,正确的纪律行动。
最后,主持人陈约翰老师为此专题分享作总结:
基督徒领袖当从两方面自我反省:
(1)从圣经的人性观看性“软弱”。基督徒常“错引”《 罗马书》7章的“我”作为“软弱”(犯罪)的借口;但按照文学和神学脉络,保罗无法自拔之“软弱”是指在非信徒(有律法的扫罗)的光景(传统基督徒一般把这经文指为基督徒的软弱)。《罗马书》第7章指出非基督徒有“软弱”且不能胜过而“犯罪”的结果;第8章(另参加5章、林后11章至13章、约壹)却指出虽然基督徒也有“软弱”,却能依靠复活的基督过得胜而不犯罪的生活!
(2)正如《比利时信条》(The Belgic Confession, 1561年)第29条指出:执行“教会纪律”是真教会的标志之一。为此,基督教会/机构应有健全的问责体制来保护教牧领袖,并正确执行纪律,为要劝诫并挽回软弱、跌倒的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