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朱润玲(《亚珀要上学!》绘本作者)
采访、整理:又青
一次无意的谈话,催生了我国第一本关于彭亨珍妮湖的中英双语绘本——《亚珀要上学!》(Apok wants to go to school !);由文桥传播中心出版。
珍妮湖,坐落在彭亨河中游南部,一条五公里长的珍妮河把它与彭亨河相连。十多年前,珍妮湖获联合国基金会颁布为“生物圈保护区”,但如今因各种生态破坏,正面临遭除名危机。
湖床变浅,因从小河入湖的水流挟带泥沙;加上树木砍伐、开矿活动,泥流失控;湖水不流动,不断沉积……有天就会变成沼泽或湿地。从前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现在叶枯蕊蔫,零落残红绿沼中。

朱润玲是《亚珀要上学!》绘本作者,十多年前,一次参加泰北短宣,打开了她对宣教的视野。她一连几天,跟当地少数民族基督徒一同生活,见证了他们因上帝的话语而转变的生命。回到马来西亚,她开始对原住民关怀工作感兴趣——尤其“教育”和“语言”两方面。
于是,她和一班基督徒常常进出原住民村落。途中,总会看到好些颜色各异的湖泊:蓝色、深绿色、浅绿色等,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极具特色、碧蓝的湖。但这不是湖水原来的颜色,是铁矿开采蓬勃,才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废铁矿湖,呈现不同颜色。要不是当地人引着,润玲不会看见,这道隐在采矿公司设立的高铁墙后边的景色。
湖,因人而美丽;湖,因人而失色。
后来,润玲和朋友到访彭亨著名的天然湖——珍妮湖,但眼前场景令人失望。“我们参观的是珍妮湖官方游客中心,但偌大的中心,只有我们几人,相当冷清萧瑟。”润玲曾听说,珍妮湖以莲花闻名,但一眼望去,不多。听熟悉此湖的朋友说,近年湖水遭到污染,莲花不能生长;好在如今水质开始改善,莲花才又生长。
润玲和朋友拜访几个住在湖边的原住民,原住民领着他们,到了一个当地人使用的小码头。两艘小船泊在岸边,一只是木舟,一只是买来的舢板,却好像很旧。原住民说,以前湖水清澈见底,鱼也多,他们还可以划船到湖的另一边。但湖边采矿以及砍伐活动越来越多,河床慢慢地浅了,加上旱季,水路不通行,只好改用陆路。
这都是创作《亚珀》的故事背景,围绕在“湖”,也围绕在不能通行的“教育路”上。故事里,亚珀和同伴因此没法上学,连划船载乘客维生的麦诺叔叔也失业了。

润玲胆大,勇于尝鲜,试着坐上小木舟——平衡感不错,但划起舟来不怎么熟练。旁边一个原住民女生当场示范,她轻轻踩上木舟,一划,就轻盈地飘到了湖中央,越划越远,成了一个小点。回来时,舟里多了好几个莲蓬,她教大家剥开来吃。她又捧起那沾着水珠的荷叶,一转一扭,插上荷花,变成一顶“限量版”的荷帽,戴在头上。

她是如此轻巧,在湖中自由行动。但现在她和同伴,只能依靠陆地维持主要生计。他们种植果树、割胶、种菜、上山采集草药……好像也不敢吃湖里的鱼了。他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看来,珍妮湖被污染,已经有一段时间。原住民面对这些,往往默默承受,当周围森林被大量砍伐,代之以油棕树、橡胶树,他们赖以为生的土地也没了。
润玲一阵感慨:“为什么湖边的采矿活动会被批准?为什么允准砍伐活动?报章上有许多关于珍妮湖污染的报道,为什么不保护她呢……?如果被除名了,也不奇怪。”

今年6月头,大马生态组织(PEKA)因珍妮湖再出现新矿场开垦,促请彭亨大臣撤销州政府发出的采矿准证。2021年6月14日媒体报道,彭亨王储兼摄政王东姑哈沙纳谕令,停止珍妮湖一带采矿活动,并会扩大珍妮湖森林保护区的面积。
如果原住民要面对的不仅是新冠疫情威胁,还加上收入来源受影响,甚至因人为破坏引致的灾害……这样的生活,换着是谁,都不能承受太久。
不仅仅是“上学记”,不仅仅是“原住民的”问题
《亚珀要上学》,反映了这一个原住民无言以对的困境,孩子因为湖水变浅,水道阻塞,无法乘船上学。这本蕴含丰富议题的绘本,从多角度探讨自然生态环境、弱势群体的问题。其中,就包括重要的“教育”课题。
润玲说:“我们希望教育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但很多原住民小孩没上学,有的则辍学工作。讽刺的是,有些少年替村庄附近的伐木公司打工。”原住民教育程度低,工作选择有限,多打工厂工或散工。如果能接受教育,原住民的生活就有机会改善。
她继续说:“神创造天地万物,吩咐人看管受造物。上帝把我们从所创造的活物中分别处理,却没有给我们滥用受造物的权力。我们能‘拯救’也能‘毁灭’受造物,这是一项选择。上帝吩咐我们做好管家,滋养、保护、维护祂所爱的创造物。愿我们都能当上帝的好管家!”
翻开《亚珀》,里头的人、交通工具、居住环境等,都跟城市人不同,这或许不是多数人所熟悉的,但他们确实就在我们周围,不远而已。润玲抛出问题,要大家思考:“人类对自然环境剥削式地开发、污染、耗竭……这不只是原住民的问题,而是全人类正在共同面对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并正视马来西亚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不能置身事外,而应当共同承担后果,担负起造成环境问题的责任。我们以为发生在原住民身上的,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真的不会吗?我们日用的水源也经常受污染,每年也有烟霾侵袭。我们要把这样的环境,留给下一代吗?”
润玲从《圣经》的角度解释,当基督徒对有需要的人施予、接济,就等同于对基督的事奉。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我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旅客,你们接待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衣服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太25:35-36)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所作的,只要是作在我一个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我的身上了。” (太25:40)
《亚珀要上学!》说的是珍妮湖、是亚珀和同伴对上学的渴望、是那些因环境受牵连的小老百姓,更是说着你我的故事。我们同在一片土地上,一片天空下,文桥传播中心出版此绘本,希望它成为传声筒、扬声器,帮助大小读者,看见每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需要、我们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