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路撒冷国会灯台右上次排的浮雕,便是展现马加比家族于公元前166年,反抗西流基王朝安提阿哥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es)的宗教逼害而发起的革命运动。雕像显示五位战士,代表起义勇士马他提亚的五个儿子,他们是马加比运动的五虎将。卧在地上的是首位死于战场的四将军以利亚撒,其头枕着代表以色列国大卫之星的盾牌。另一位手拿大铁锤者代表三将军犹大,因其英勇过人屡建战功,人们便以“马加比”(Maccabee,意即“大锤”)荣衔加给他,后来将此以色列中兴时期也称为马加比革命时期。这段重要历史的主要依据是《马加比一书》及《马加比二书》。罗马天主教与希腊东正教将这二卷书纳入圣经正典。更正教虽将它们列为次经,但其历史价值是不容否定的。
耶路撒冷沦陷后,犹太祭司、撒都该派和奋锐党人皆遭受致命打击并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只有坚守妥拉信仰的法利赛派,在面对这空前大难的生死关头,走出一条转机之路来。这转机之路也决定了犹太教未来将近二千年的延续与发展。带领犹太教走出灭顶之灾大危机的一位关键人物,便是拉比约哈南本撒该 (Rabbi Yochanan ben Zakkai)。
约哈南本撒该为了不被主战派的奋锐党人拦阻,他藏在棺中,由门徒抬出耶路撒冷城外(因死尸不得留在城市,免得使城成为不洁)并去求见罗马军队统帅韦斯巴芗(Vespasian)。及至见面,拉比便开口称他为皇帝。韦斯巴芗对他说:“你错了,我不是皇帝,是将军。”但约哈南本撒该却以坚定的口气对他说:“不,你是皇帝。”据说就在此时,有一位使者前来报告罗马皇帝尼禄的死讯,韦斯巴芗即将成为继任者。韦斯巴芗因此对这位犹太拉比的先知先觉感到十分惊讶,便问他有何要求?约哈南本撒该即刻回答说:“请给我雅夫尼城和它的学者们。”(“Give me Yavne and its sages”——这句话后来成为犹太史上的名言。)获得了韦斯巴芗的答应,约哈南本撒该便带着他的学生与犹太学者们前往位于耶路撒冷西南40公里的一个平原小城雅夫尼(Yavneh,或雅比尼Yabne,希腊文为Jamnia,雅麦尼亚),并在那里开设了一所犹太经学院“耶希瓦”(yeshiva),成为犹太人研习律法,维持宗教生活的中心。
当时,以色列各地的犹太学者们都聚集到雅夫尼的经学院来,并且组成“雅麦尼亚议会”(Council of Jamnia),据犹太传说,希伯来圣经正典(即基督教的《旧约》)也是由此议会确定下来的。同时也在此成立“犹太律法法庭”,(希伯来话称为“贝特.丁” Beth Din),延续第二圣殿被毁前的“三合林”(Sanhedrin,大公会)的功用。雅夫尼遂成为亡国后散居各地犹太人的宗教与民族中心,发挥着凝聚散居合地犹太人的心灵的重要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