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近期文章 » 季刊内文 » 教而优则写, 写而优则传——杨百合老师

教而优则写, 写而优则传——杨百合老师

身为基督徒教师,他对教育有三个层面的负担:
1、教书:传授知识;
2、教人:教导做人的道理;
3、救人:传福音给学生,让他们信主得救

 

 

整理:锦燕
在马来西亚的基督教界,杨百合老师并非什么“大人物”,但我信主后不久,就从当年的《文桥》杂志知道他;第一次参加母会的家庭营,他是讲员;进入马圣受装备,发现很多老师、同学都知道他;到教会事奉,主日讲台也常见他。他的文章、讲道,从来不用什么“高言大智”,而是平平实实、诚诚恳恳地,把从圣经领受的道,应用在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触动读者与会众的心灵。
“百合”是他的笔名,原名“杨鸿仪”却鲜为人知。童年家贫,父亲恶习甚多且经常失业,他与弟妹曾因交不上学费而失学;以致母亲逼得走出厨房,去割胶、当小贩,卖水果……经济改善了,他们才能继续上学。谈起父亲,杨老师慨叹:“他的失败,好像一部历史,我们从这部历史得到警惕,不敢重蹈覆辙。”感恩的是,如《圣经》所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提前1:15)杨父尚得于晚年蒙恩归主!

少年蒙恩之路

杨老师于初二开始,随同学到教会。因喜欢唱歌,还参与报佳音,过后却很少去聚会。教会的赵炳江牧师甚有爱心,常来探访;而这“小羊”一见其小开篷车从桥头经过,就赶紧从后门溜走!但上帝的慈绳爱索又岂能轻易逃脱?
1962年,在一青年退修会中,赵牧师让他在会中读经;这是他的“第一次”,不免胆怯。赵牧师鼓励他:“不必紧张,只要做两件事:祷告、深呼吸。”他从未诚心祷告过,但这回深感无助,只得诚心迫切祷告,结果任务顺利完成。营会最后一堂的呼召,青年杨鸿仪受圣灵感动,举手决志。信主后,内心有平安喜乐,更有永生和盼望,“荣神益人”成为他的人生方向与宗旨。
他原无当老师的伟大志愿,只是向来喜欢校园的宁静幽雅及莘莘学子的纯洁。中学快毕业时,萌生一个念头:“如何能长久待在学校?”答案有一个:当教师。三年师训后,立志做个好老师——不敢自诩“灵魂工程师”,但求不误人子弟。

教书、教人、救人

杨老师于登嘉楼、金马仑、吡叻等地执教35年,共事校长有七、八位。其中一位校长上任后,便叫学生在每个周会背校规(共22条)至滚瓜烂熟。老师们乐见其成,以为往后就不必带藤条上课了。没想到,学生照样打架、骂架、讲粗话……道德教育考试90分,行出来不到40分。因此,藤条还是不可免。
杨老师形象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却也免不了要动藤条。他说:“《圣经》教导:‘焉有儿子不受父亲管教的呢?’(来12:7)‘愚妄束缚孩童的心,管教的杖可以把愚妄远远驱除。’(箴22:5)藤条象征管教,为了学生的好处而管教他,有何不对?”没想到,阔别多年的学生,还记得这位老师。那些被藤条打得多的,不但没有怀怨,还不断联系、送礼致谢,使他深感欣慰。在2019年,一班年逾花甲的学生,还聚集为老师设宴庆生,使他既感动又感恩!
他身为基督徒的心志是——无论在何处,从事什么事业,都要为主做美好的见证、传福音、领人信主;身为基督徒教师,他对教育有三个层面的负担:1、教书:传授知识;2、教人:教导做人的道理;3、救人:传福音给学生,让他们信主得救。征得校长同意,他每周六早上在学校开儿童班“大家唱”——唱福音短歌,讲福音故事……两年后,一位校董知悉后反对;杨老师便开着福音车把学生带到金宝教会继续聚会。
“福音传给学生,也当传给同事。知晓一位F校长曾到过教会,却未信主,就祷告求主赐智慧、爱心、信心向他传福音。那时我刚好看了一本《灵魂的悸动》,我想,这本书感动过我,也定能感动他。”他就把书借给F校长,还特意勾选5篇最精彩的见证,说:“无论如何,希望您看完这5篇。”F校长果然受感动,开始每主日到教会听道,一年多后决定受洗!为此,杨老师欢喜感恩。

传承文字薪火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杨老师就开始写文章,在教内外报刊发表。提起杨百合,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写作人。70年代开始,常有机会主持写作营或写作班;多年写作并培训笔兵,在文字宣教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老师自己笔耕不辍,也常常鼓励后辈,传承文字事工的薪火。在某教会《家讯》发现好文章,也会推介给福音版编辑。文章刊出时,不单作者得鼓励,他也同喜同乐!《文桥》初期,杨老师负责编辑,为鼓励笔兵投稿报章,还特意在《文桥》开设一栏记录笔兵在报章刊出的文章,以示鼓励。
杨老师的部分书籍
1976年,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于金马仑举办青年营,杨老师受邀主持写作讲习班。参加者中有位来自昔加末卫理青年团的黄弟兄。翌年,即1977年11月,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在八打灵路德楼举行“星马基督教写作讲习班”,他也不忘鼓励这位黄弟兄报名参加。
“这写作班有许牧世教授、林治平教授、张晓风副教授等主讲,培训我们。因此际会,成立了马来西亚基督徒作团契,开始出版《文桥》杂志。往后,这位黄弟兄,也就是原名黄福溪的黄子,全时间投入文字事工,多年来与同工栽培许多新笔兵——这不就是文字事工的薪火相传吗!”杨老师为此满心感恩。
马星基督教写作讲习班

上讲台,宣主恩

“我自觉没口才,没想过上讲台,能安安静静写作事奉主就好……”但主的意念高于他的意念,上世纪70年代初,教会牧师安排他当青年团指导,常给予讲道的机会,他也只得“硬着头皮”学习、操练;且因写作广为人知,还陆续受邀到许多不同宗派教会分享。他边讲边学,一面探讨讲道法,一面留心听他人讲道——怎样用引言开始,怎样解经,怎样应用……
“我对三个讲题特有负担,就是‘不能不说’‘与主有约’‘ 全家归主’ 。‘不能不说’是为鼓励信徒传福音,至少随身携带福音单张,随时分发给亲友; ‘ 与主有约’是鼓励信徒每天灵修;而‘全家归主’多在营会传讲,提醒弟兄姐妹积极带领家人归主,末了呼召时唱:‘你的弟弟/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在哪里?你有爱他吗?……’唱罢,多有人受感,决志带领家人归主。”此言不虚,笔者确曾身历其境,圣灵借杨老师的歌触动心灵,既惭且痛,决志带领家人归主。
讲“全家归主”常唱《你的弟第在那里》
很多人都注意到营会期间,杨老师常抓紧时机与营员个别交通。他说:“其实我也不是常常‘刻意’如此,与营友交流是想知道他们对信息了解多少;同时,也盼望借个人谈道,帮助他们解开心中疑问的结,引导他们归主。”他觉得这种在主里、灵里的关怀与交流很重要。他提起有位牧师经常个别辅导会友,为他们解答学业、生活、感情、信仰等问题;他辅导的青年当中,超过10位奉献当传道。而杨老师,也以此为榜样,激励、扶持了不少肢体,成就各种善工。
杨老师与家人大合照(2018年)
回到上一页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