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刊内文 | 近期文章 恢复集体崇拜 2022年02月09日 由 Admin “ 老实说”,你期待吗? 会友角度: ╋“我并不期待教会重开,习惯了家里崇拜,舒服不拘谨,还可边吃边看。” ╋“集体聚会讲道枯燥,线上的话可以转台参加其他教会崇拜,尤其当天证道标题看似无聊时。” ╋“恢复集体崇拜就有些不方便了,要调整时间,还要开车过去。” ╋“线上我反而能够专心,实体干扰太多。” ╋“疫情到现在,没有人关心我。” 牧者角度: ╋“以为线上崇拜能鼓励平时不方便出席聚会的人参与崇拜,岂知几个月来他们都没参加,连群组报告也没留意。” ╋“许多青少年虽仍参与在线团契,但却选择其他教会‘更活泼、高水平’ 的线上崇拜。” ╋“长者成了最失落的一群,他们不熟悉且抗拒电子产品。” ╋“原有事工发展停滞,如戒赌事工、特殊孩童事工。” ╋“聚会出席率下降六成,奉献减少七成。” 受访:林天赐牧师(巴生浸信会) 有人说:“如果回到实体,我一定比线上崇拜更专心!” 有的说:“如果教堂开放,我一定比现在更能够好好带领教会……” “线上线下”,差那么多?当真正开放,又有多少人愿意回到实体? 去年10月份,雪隆迈入国家复苏计划第三阶段,宗教场所重新开放,巴生浸信会的林天赐牧师着手预备,重开教堂。在今年头,他一口气看完了科林·马休(Colin Marshall)和东尼·潘恩(Tony Payne)所著的《枝与架》,一本被形容为“预想了疫情下教牧事工,以及如何在疫情后继续倍增门徒”的书。在这本2009年出版的书,作者构想了一个严重流行病爆发的情形——当政府决定禁止三人以上聚会长达18个月之久,你身为120名会众的教会牧师,你会怎么做?——这与今日情况不谋而合。 数大便是美? 《枝与架》给林天赐牧师启发之一是:牧者有时太看重“大的”——聚会人数、奉献数额、大公司一样运作的大教会,以及靠赖事工节目维持吸引力。然而,一旦发生像新冠疫情事件,许多事工活动停顿,教会还能继续运作吗?当会友渐渐流失,才发现成熟委身的门徒屈指可数、信主多年的会友一直还是无法独立的“婴孩”。 过去,林天赐牧师误以为“健康教会”就是开创很多事工,办很多节目,但人力物力财力终究有限;加上一旦没有举办活动节目,又担心会友觉得自己偷懒……因此,他一次又一次陷入沮丧。后来才明白——牧者的安全感若不是建立在主基督身上,就会错把指标设定在数字,导致牧者与会友疲于事工节目,失去服事焦点。这么一来,那真正能够建立人的门徒训练,反倒忽略了。 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2:2) “就像经文说的,要将真道交给那能够交给别人的,但这样的门徒训练需要花很多时间,而且一开始看不到显著效果。相反的,办一场活动可以很快吸引人参加,但长此下去,牧者就没有精力做更重要的牧养与教导。” 林牧师发现,许多教会只有少数人在服事,其他都是观众。他曾为了让更多会友委身服事,不断设法开拓新事工,结果最终连最重要的讲道预备与祷告都没时间。另外,这也可能导致牧者无法好好栽培门徒,教导他们自己读经祷告。 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务实主义 林牧师说,教会信徒里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与务实主义。一些信徒受洗归入教会或转会时,对信仰认识不深或不清楚,以后又没有继续接受栽培,以致不明白基督徒的责任与为何信主。他们大部分信主都有某种动机,如取决于经历或当下的需要,抱着“宗教心态”参与教会,而非秉持“得救的信心”。 林牧师认为,宗教心态无法让人真正委身,而是类似于交易——有需要就去教会;遇到难题就多祷告多服事;没需要时委身程度大大降低——这是一种只考虑自我方便的态度,凡事以“我”为考量,而非注重《圣经》怎么教导、我对神是否委身。而“得救的信心”包含两方面的认识——唯有神能拯救我,以及我需要被拯救。 他说:“若我们看见自己是罪人,而耶稣为我们付出那么多,自然会感恩,并且对神委身。这好比我们真爱一个人,会排除万难,想尽办法与对方建立坚固且密切的关系。” 而“务实主义”只求听道对我有帮助,如:如何做好丈夫或妻子;至于福音,已经知道了,就不必在乎那么多。因此,疫情期间崇拜,只要觉得证道内容不适合自己,就会转台。 牧者责任大 “无论哪一种心态,都会让人觉得来教会是负担;归根究底,这是因为我们对信仰的认知不够彻底。造成这样的情况,牧者也有很大责任;我们太注重人数,有人愿意 信主就非常高兴,忽略他对信仰的认知。另外,我们可能也不太注重福音宣讲,把福音看成让人仅仅得救,而非能够影响生命各层面。” 林牧师认为,基督徒的委身应是同时委身于“救主”与“主”(耶稣为我们的主人),并且也是委身于祂整个身体,就是教会。《哥林多前书》12章提及,我们受洗 是归入主的身体,是对主的委身,也是透过有形教会彰显出来。但基督徒有时太强调个人关系,以致忽略群体委身。因此,疫情期间,当我们失去了可见的岗位,没有所谓的“服事”,还会继续委身吗? 重新调整优先次序——从小做起 教会运作一般有三种模式:① 以牧者为中心、② 牧者为主导但聘请许多教牧同工(大部分像公司运作、事工导向)、③ 门徒训练。其中第三种是最常忽略的。 林牧师听说,某教会急聘青年部牧师,否则少年人就不继续来教会,他们的父母也不会来。又有一户家庭为了孩子前途决定转会,理由是现有教会年长者居多,没什么服事机会,因此要转到更大、节目更充实的教会。可见信徒到教会,最主要的动机,或许并不是为了主。 受访:邹泉源传道(雪隆归正福音教会) 疫情打破了教会固有观念,线上做不了太多、太大的事工,只能从小处着手;若平时缺乏门徒栽培,就很难跟进所有会众。在这后疫情时代,教会需要改变,门徒栽培方面,林天赐牧师建议参照《枝与架》,先列出三方面人选:未信主、初信者、成熟的基督徒,然后一对一地带领栽培,以后再由他们去带领其他人。 “葡萄树(基督徒)成长需要依靠架子(事工),但架子并非最主要的;特别是当教会有人刚信主,他们就如新生婴儿,需要更多注意力(栽培),否则就会死去。” 因此疫情期间,林天赐牧师尝试更多一对一查经,每次一小时半左右,每周一至二人。他这么做除了是传福音,也是栽培他们自己读神的话语,而这同时也就包括了牧养与关怀的成分;将来他们日渐成熟,可以用同样方式去帮助其他人。 “教堂开放后,若牧者只图强行将流失的羊群拉回,却不花心思栽培装备,那也只是把人勉强留着;唯有在福音里深根建造——地基越深,建筑物就建得越高——教会才能长久健康成长。” 距离产生美 雪隆归正福音教会2019年开创,隔年就进入MCO,但这期间线上崇拜人数不减反增。主理邹泉源传道说,许多人匿名参加,不打开视频,多次报告请他们留下联系 方式,但回应的人很少。他估计恢复集体崇拜后,他们可能不会继续出席。他也注意到2019年三四月间,总部雅加达归正福音教会的数据显示,唐崇荣牧师系列视频流量特别高,甚至一度当机。到了最近人数慢慢减少,但还是很多。 “这期间,很多人转台听名牧证道;但有了比较,我们就容易觉得自己的教会不吸引人,我们有很多‘幻想’——觉得自己的牧师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就跟我们幻 想拥有完美的伴侣;问题是,当我们真的遇到困难,陪伴我们的终究是现实里的另一半——基督徒也一样,有需要时,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是当地牧者,这是网上牧者做不到的。” 羊群流失,牧者难免心急,但邹传道引用耶稣的迷羊比喻解释:“教会常用数据衡量是否增长,但都市教会人来人往,这周来5个新人,之后可能走3人,但我们却只注意增长率。耶稣告诉我们,每一只羊,不论是那99只或迷失的一只,都同样重要。要重新把羊招聚需要时间,虽然尽了力也不一定找得回。” 无论实体或线上,邹传道都不鼓励信徒随意或频繁转台。他曾遇过有会友说转会,结果过后发现他根本没去教会。因此,从转会的教会背景,到转会过程,牧者都要留意跟进,这也是为了避免羊群误入异端。 要多舒服,才叫教会? 教会是一直处在舒适安全的环境吗?瘟疫、战乱、饥荒不是自古就有吗?旧约以色列人、新约教会,岂不是在不断变化的困境中学习相信,持守上帝永不改变的话语吗?那为何疫情期间,有的人能坚守信仰,有的人不能,甚至离开教会? 《以赛亚书》45章5-7节: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除了我以外再没有 神。你虽不认识我,我必给你束腰。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使人都知道除了我以 外,没有别神。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灾祸;造作这一切的是我耶和华。 邹传道解释,大家来教会的原因与动机各异,有的因为家人朋友,有的像参加社团……却不一定是为了耶稣基督。历史上,教会曾多次受逼迫,若我们遇到这种情况, 承受得住吗?会放弃信仰吗?理想很好,现实里却未必做到。今天我们在疫情中,还不至于是大逼迫;但在困难面前,我们会否不自觉把上帝缩小?忘了上帝透过以赛亚告诉我们的——是祸是福,祂都掌管?邹传道提醒,基督徒面对疫情,无论想法或应策,都应从上帝做为主角和核心开始,而非人的实用性。就算在最糟糕的环境,教会仍是教会,上帝仍掌权、居首位。 在基督里的知足喜乐 16世纪,在加尔文与伯撒时代,曾出现致死的瘟疫,弟兄姐妹以抽签方式派遣人照顾这些病人,向他们传福音。当时医药不发达,这举动如同送死。邹传道反思,若是 自己,会愿意吗?虽然今昔有别,但前人的信心确实能成为我们的参考。他又问,若至今没有冠病疫苗,我们会怎样?他坦言会害怕,但这害怕大不过上帝赐予的救恩确据、喜乐和保障。 疫情期间,有人不满线上聚会——自己无法专心,形式枯燥又乏闷;有的认为线上限制了自己的领导力、影响力,若回到实体,这情况肯定不会发生。邹传道说:“能 够回到实体,当然非常鼓励,但假如今天没有疫情,不必戴口罩,我们确保对教会或对牧师,就会满意了吗?无论有无疫情,我们还是有很多不满、有很多要求。就像聚会达到了100人,我们会追求500人……不是不可以,而是要问,是什么推动我们这么做?就算初期教会,信徒经历逼迫时,保罗仍提醒他们——抓住耶稣基督为我们受死的福音——中心点是福音,任何情况,都应该可以在福音里知足。” 要多久,才愿意走出来? 邹传道说,疫情持续了两年,教会重开也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团契生活受影响。大家习惯了避开人群,就算开会,可能也不愿面对面;到底要多久,我们才愿意“走出 来”?疫情带来的恐惧,影响人的心理状况,教会的健康不仅是信徒肉体上的健康,也包括灵魂健康,包括团契生活健康。 “ 就像电影《魔戒》其中一部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这 fellowship(团契)里的哈比族、人族、精灵族、矮人族,经常吵架,好像不怎么同心,但他们同有一 个神圣使命——保护魔戒,对抗恶势力。初期教会到现在,基督徒本就有同一使命——为基督舍己,背十字架。这过程可能面对各种危害,包括病毒、死亡,而我们会放弃这团契,还是继续下去?” 教会重开,我们愿意回去吗?有的认为,信仰放在心里就好,担心爆发感染群云云。有的人因公司需要果敢回去上班,却以上帝慈爱为借口,认为不去教堂也没关 系……邹传道认为,行动由内心发出,正如爱我们的伴侣,不会只在心里爱而毫无行动。 教堂开与不开,我们回与不回,关键在于我们把认同感建立在人的看法,还是上帝?值得省思。 回到上一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