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近期文章 » 季刊内文 » 【读史苏醒人心】耶路撒冷国会灯台讲述的故事(一)大文士以斯拉与大拉比希列

【读史苏醒人心】耶路撒冷国会灯台讲述的故事(一)大文士以斯拉与大拉比希列

凡超越圣经教导的,都将使人离开
真神与真道;凡高举人的权威过于
圣经者,必带来堕落与败亡。

金灯台原是耶路撒冷圣殿中的物件,公元70年,圣殿被毁,金灯台被罗马人当成战利品带到罗马去。今天我们能获知希律圣殿金灯台的样式,乃根据罗马城提多凯旋门浮雕所显示——罗马士兵从耶路撒冷圣殿抬走金灯台至罗马的情景。以色列复国后就按该浮雕的金灯台图像作为以色列的国徽。
今天耶路撒冷国会大楼外矗立着一座巨型金灯台,乃英国国会于1956年赠送给以色列国会作为以色列立国八周年的纪念品,被称为“以色列国会灯台”(Knesset Menorah)。整座灯台是青铜雕塑,高4.3米,是英国犹太雕塑家艾班劳(Benno Elkan)用6年时间完成的艺术作品,上面雕塑了犹太历史上大约30个关键人物或重要事件,并以对称排列方式展现出来。
雕塑家 Benno Elkan与其作品
本系列将按序从国会灯台上的四个对应浮雕,讲述八个历史人物故事,尝试勾勒出一幅从两约之间到近现代的犹太史诗画卷。读者若细读并稍作查考,便能对形成今日犹太人的文化与宗教意识增加些许了解。
国会灯台左上首排的第二个浮雕是文士以斯拉,对应右上同排的第二个浮雕是被称为犹太长老的拉比希列(Hiller the Elder)。这两位对犹太教【注1】后来二千多年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重大影响。

大文士以斯拉

以斯拉浮雕
以斯拉是以色列人被掳归回的一位主要领袖,于波斯王亚达薛西一世第七年(458BC)(拉7:8)带领约五千人归回耶路撒冷。与80年前(537BC)所罗巴伯首次带领归回的四万二千多人相比,显示巴比伦犹太人的后代子孙回返故土的热情并不高昂。
因回归犹太人数稀少,益加激发以斯拉力图强化作为神“余民”(remnant)的犹太人在种族与宗教上的纯正素质。以斯拉吩咐凡与异族通婚的犹太人皆向神认罪,休了外邦妻子并离绝他们所生的(拉10:3,11)。同时,以斯拉致力教导以色列人明白并遵行神的律法(尼8:8)。国会灯台浮雕展现以斯拉双手打开《妥拉》经卷向回归的犹太人宣读并讲解律法,众民聚精会神听着并举手表示热切领受。
失去圣地与圣殿的圣民,唯一能维系与神关系的只有圣经。以斯拉是一位神特别为被掳之民预备的仆人。神使以斯拉“定志(拉7:10,参腓2:13)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并以“教导以色列人明白遵行律例典章”(拉7:10,尼8:8)为神圣使命。经以斯拉领导,犹太余民脱离种族与宗教混乱危机,重新建立“严守律法、分别为圣”的圣民体统。
以斯拉在巴比伦搜集、整理、誊抄并编辑《妥拉》(Torah),成为《摩西五经》的最后编纂者。以斯拉不但在保存、护卫、传承神的律法上贡献极大,并且在如何解读并应用律法上,成为新生代犹太人最重要的导师。以斯拉对律法的严格要求,对后来塔木德米士拿(Talmud Mishnah)中,犹太律例(哈拉哈Halakha)的细化解读及延伸应用,产生极大影响。
按犹太传统,以斯拉为巩固犹太人坚信自己为神选民并明白本族本国的根源而编写的《历代志上下》,成为犹太余民不可或缺的历史教科书。据亚兰文译本犹太圣经塔库姆(Targum)记载,《玛拉基书》也是出自以斯拉的手(“玛拉基”的意思是“我的使者”,并非人名)。《玛拉基书》乃以斯拉针对归回者的诸多偏离正道及干犯神与律法的行为,加以责备并纠正、教导。
以斯拉在余民中建立的行政与宗教管理机制(尼8-10章,拉10:16),形成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大公会(Sanhedrin)以及第二圣殿被毁后延绵至今,借以联系散居之民的犹太法庭“贝丁”(Beth Din)。
综合以斯拉在以色列余民中建立起来的权威、体制与教导,成为后来犹太人的宗教文化道统;因此在塔木德《哈加达》(Aggadah)中称以斯拉为“第二摩西”,因
为以斯拉不但为他们重启律法之光并且为全民带来“百花绽放的春天”(雅歌2:12),为犹太人开启一条新生之路,以斯拉也因此被尊为犹太教之父。

大拉比希列

希列浮雕
希列(Hillel 110BC?-AD10)生于巴比伦,家境贫寒,自幼勤学《妥拉》。40岁远赴耶路撒冷,在两位著名拉比——舍玛亚与亚夫塔尼翁(Sh'maya and Abtalion——希列与沙买 [Shammai] 之前的一对犹太“双哲”[Zugot]【注2】)门下学习犹太传统律法(尤指口传律法)。生活虽极其匮乏(以劈柴为生),他仍竭尽所能地到拉比学堂去上课。有一天因无收入,无钱交入门费,便爬上屋顶透过天窗听课,结果被大雪覆盖而失去知觉……
据犹太传说,希列如摩西活到120岁;首40年在巴比伦学习《妥拉》,次40年在耶路撒冷学习口传律法(Oral Law),末40年传道授业,创立影响深远的希列学派(Houseof Hiller)。有人认为耶稣的教导中显示曾受希列的影响。使徒保罗则是希列之孙迦玛列的学生。
希列学派在解经上采取相对宽容与自由开放态度。他认为经学者们不应拘泥古训,却要以理性及逻辑思维,按不同时代与社会需求灵活应用。希列成为初世纪法利赛开明派宗师。第二圣殿时代结束时,希列学派压倒沙买学派,取得领导地位,成为拉比犹太教正统。
《塔木德》中记载有关希列事迹中最著名的一个,莫过于在国会灯台浮雕所展示的。故事说到曾有一位外族青年来以色列求学《妥拉》。他先找到拉比沙买,要求沙买在他单脚站立之时告诉他《妥拉》的精义,结果被脾气暴烈的沙买直接轰出门外。他便转向希列并发出同样的请求。希列听后即刻回答:“你所憎恶他人做在你身上的事,你就不要做在他人身上。这就是律法的总纲,余下的都是解释,去学习吧!”

一点感想

大拉比希列被后世犹太人视如与大文士以斯拉为同等的崇高人物,都是神派来教导他们明白并遵行《妥拉》的伟大导师。但遗憾的是,他们的继承者法利赛人为博取人的尊崇,以口传律法的道统承传者自居,“照古人的遗传”(可7:5),“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训人”(可7:7),很快便将圣经信仰演变成为“拉比犹太教”,抬高拉比的地位与权威过于圣经,致使犹太人与神的真道渐行渐远,直到今日。
教会当鉴诫:凡超越圣经教导的,都将使人离开真神与真道;凡高举人的权威过于圣经者,必带来堕落与败亡。

(注1)“犹太教与犹太宗教并非同义词。犹太教具有更广泛的内涵;犹太宗教只属犹太教的一部分。犹太教综合地涵盖了犹太人的集体思维、 情感与贡献。易言之,犹太教是犹太全民特具的精神表现的总和。”(《犹太人与今日教会》176页)

(注2)主前170至主后30年之间,以色列出现五对属灵领
袖,被称为“双哲”(Zugot)时期。

回到上一页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