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朝强牧师
情人节,就来个重温当年吧。
话说有一天,在砂拉越拉让江水之上,摩多船里,我竟然对坐在对面的一个小女孩注视起来。她那弯月般的眼睛,黑溜溜的眼珠,纯朴的外表,都深深吸引我,动了我的心。於是,鼓起勇气写信给她!由于写作功夫极差,写了丢,丢了又写,百般推敲,终于把信托给同校的三姐交给她。
自此,日子在等待再等待中过去,回信却犹如石沉大海。一天放学回家,她又坐在对面,她低着头看书,偶尔抬起头,目光一接触,就闪开了。这有意无意的眼神,激起我不放弃的决心,断断续续再写了两封信!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收到她的信了,我赶紧找个地方,躲在那里偷偷地读,细细品尝……只记得她送给我一张相片,加上一句:“友谊永存”!——这样的话,叫人足以时时回味。
后来,又写了几封信,她就没有再回信了。也许,她觉得自己才念初一,年纪还小,不可太早论及感情,而要专心读书。我把她唯一的一封信放在钱包里,发黄了,折痕的地方都断开了,还舍不得丢掉。那相片啊,也跟我搬了好几次的家。我想将来无论是否成为我的爱人、我的妻子,她总是我生命中永远忘不了的人。
初三毕业后,就到诗巫市區读高中,这一别就是三年!有时在摩多船上偶尔遇见她,也不知如何開口问候,总是把那份情深深埋在心里。后来,她初三毕业了,也转到诗巫读高中,虽然不是同校,但却是启动交往的好机会。可是,写了几封信之后,有天,她托一位同学带口信跟我说,不必再写信扰乱她了。一下子,犹如斗败公鸡,我羞耻莫名。为什么她不屑写信给我,竟然叫一位男同学“羞辱”我!於是,相当气愤地写一封给她,想不到她竟然回信了。於是,断了线的风筝又再接上了。之后的两年多,有信件往来,也有约会。记得,第一次手牵手走过那一条Exchange Road 时候,好像握着仙女的手踩在云端之中,飘呀飘!
难以置信的改变
可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因为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而我却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宗教观,不免争论。最后,她带着一颗失落的心去台湾求学,而我因家庭经济问题,高中九号毕业后先执教鞭两年。过后辗转到民都鲁及印尼木山工作。
在离别的5年日子,虽有书信往来,但她没有提到情,更没有谈到爱。她只把每主日崇拜讲员讲道的大纲、福音单张及一些灵修小品寄给我。我曾经问她,为什么你的信如此冷冰冰?而我自她离开,才深深感到生命中不能没有她。於是,立志要把圣经读过一遍,一方面告诉自己说,若是圣经提到的耶稣是真神,我就信了祂!若不是真神,就找出祂的破绽,告诉她说:“醒过来吧!不要再执迷不悟,信耶稣了!”
谁知,当我读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时,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突然,如触电一般,我想,这怎么可能?所读历史上下五千年,有人被诬陷临死前,有说过这样的话吗?没有!一个也没有!我想,若是我含冤莫辩而死,奄奄一息时,我会对陷害我的人说什么话?肯定说:“你这样陷害我,我要做鬼回来掐死你!”就是变不了厉鬼,也要让他恐惧过一生!然而,耶稣不一样。他不但没有恐吓、咒诅,反而为那些审判、陷害、讥笑、辱骂、鞭打,钉祂十字架的人代求。求天父上帝饶恕他们!
电光火石间,我明白了一件事,原来祂的死真的是为我这个罪人而死,并且饶恕我一切的罪!我竟然泪流满面,整个人仿佛刹那脱绑,充满着不可置信,前所未有的喜乐与平安——难道这就是基督徒所说“赦罪的平安”吗?那时,我就跟耶稣说,以后我要向人分享这美好的经历,让他们也能得着这天人合一,无比的福分。
我急忙写信告诉在台湾的她,说:“我信耶稣了!”她的回信还是冷淡的,以为我要骗她的感情。直到有一天我跟她说,她要不要嫁给我没有问题,反正我把终身大事交托给耶稣了。谁知,这么一说,她反而跟我谈起感情来,而且越来越融洽,经历了11年的恋爱艰辛路,她终于嫁给我了。
婚后,有一天,我对她说,真不知道一个无神论者怎么会信耶稣!她说:“你知道吗?在台湾5年的时光里,我每星期六禁食一餐为你信主得救祷告!” 难怪,那天的读经圣灵大大地感动我,祷告的力量真是大啊!后来,我的爸爸、妈妈也都信主,真是神恩浩大。如今,他们都已回天家,得享受天国恩泽福乐。
聚少离多的日子
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五年的离别,然后相见,也结婚了。她在医院工作,我在朋友合资的小公司打工。那不是我熟悉的工作,而且月入百元,实难维持生计。每次想到过去因家贫不能出国读大学,成为生命的遗憾。因此,自己暗暗地立志,将来无论多艰难,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大学。
那时,大儿子已出生,看着妻子一边轮值上夜班,一边还要照顾孩子。她说,夜晚疲倦时,站着都会打瞌睡。真是辛苦啊!刚好前公司也希望我再回印尼工作。於是,几经商议,最后硬着心肠,挥别心爱的妻儿到那遥远的深山野林工作,盘算三五年有些積蓄之后就回乡团聚。谁知此去经年15载,才能结束印尼的工作,回乡一家相聚。
那些年,夫妻不知经历了多少相思之苦,我暗中流了多少男儿泪。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网络、WeChat或WhatsApp。每次看到公司的拖船来到木山营时,都期待能够收到家乡的來信。感谢她每星期殷勤地寄两封信,让我再次如收到第一次情书那样的喜乐。这些信读了再读,時時玩索回味,想象自己也在她跟孩子们当中,过每一天的生活——就是这些家书及圣经的话语,那一封封的爱,让我在遥远的异国,能够持守那一份情、那一份的爱。

Views: 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