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台青
晓芬是三个孩子的妈,丈夫是传道人,自己是师母,在教会带领妇女团契。最近,15岁的儿子要求购买一套VR眼镜和动作捕捉手套……13岁的女儿沉浸在宝可梦Go,有次她从女儿手机画面看见一只精灵就站在客厅……10岁的小儿子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玩ROBLOX。
“几个月前,元宇宙课题还挺热的,现在好像比较冷了。”传道对师母说。
“元宇宙不过就是另一种虚拟游戏吧?体验过了,潮流也会过去。”
“是啊,元宇宙听起来很玄,之前新闻报道一个母亲透过影像重见过世的女儿,应该就是这种技术吧?先不说将来会发生什么的事,现在跟青少年的代沟也越来越大了……”
“看看孩子们就知道了,整天把时间投置在虚拟世界,毫无意义。”
忽然,晓芬左腕传来震动,原来是崇拜时把手机静音,忘了重启,还好智能手表有提醒功能。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由希腊语Meta(超越)与Universe(世界、宇宙)结合而成,是虚拟与现实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世界。
误解一:只是游戏
元宇宙不仅仅包含游戏,而是超越游戏,可以展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还能创造价值,在现实世界收获盈利。
误解二:最近才出现
30年前,“元宇宙”一词已出现在一本小说里;在更早之前,人类就已经朝此研究开发,只是当时并未使用这名词。
误解三:只是风行一阵的潮流
元宇宙不是稍纵即逝的潮流。如果它确如晓芬所说,只提供体验效果,那可能只风行一阵;但从技术与经济价值来说,它被专家视为继网络革命之后的元宇宙革命,将来还可能带来现实世界中的产业革新。
根据“加速研究基金会”(Acceleration Studies Foundation,ASF)的研究,元宇宙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包括:扩增实境(如:宝可梦GO)、镜像世界(如:Google Map)、生活记录(如:穿戴式之智慧型手表)、虚拟世界(如:Zepeto)。而这四大类型又相互影响,逐渐进化融合。
元宇宙虚实相交,由人们各自经营的空间连结起来,成为一个小宇宙,与现实世界平行进行,人们往返其中生活。元宇宙注重互动性,运用五感,致力突破画面的局限,摆脱“低头看画面”;未来,“整个世界都是画面,就跟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完美整合在一起。”——专栏作家Mark Pesce在ABC访谈中提到。
2021年尾,Facebook更名Meta,元宇宙话题一时夯热,跟着是本地神学院、教会或机构等举办线上讲座或发布相关文章,谈元宇宙与基督教的关系。不过,大部分人跟“晓芬”一样,一方面对Z世代活跃的元宇宙一知半解,一方面对自己身处大趋势被推挤向前丝毫不察。或许问题已不再是“要不要踏入元宇宙”,而是——基督徒身份将如何影响你在其中的定位。
无法想象的事正在发生
在我们才开始探索“新世界”时,元宇宙游戏“要塞英雄”全球已经有3亿5千万名用户(2020年5月为止);Zepeto 2亿名用户(截至2020年底);Roblox 1亿6千4百万名用户(截至2020年8月);Minecraft 1亿1千2百名用户(2019年为止)。
2018年《时代杂志》评选网络最具影响力的25人,其中一位是Lip Miquela。她当过模特儿,出过个人专辑,推出自己的服饰品牌。至2022年4月为止,19岁的她拥有3百万IG追踪者,而她,是一名“人造人”(虚拟人)。
未来,越来越多领域将更广泛运用元宇宙,包括制造业、医疗手术、教育界、购物、广告、房地产等等。今年2月,马来西亚的I公司宣布投资1,000万,将I-City打造成大马首个科技城,使用元宇宙技术,让人可以身临其境,体验效果更佳。
你所预测到的事已经发生
无可否认,就如硬币的两面,元宇宙也有黑暗面。曾有用户投诉遭其他虚拟角色(avatar)性骚扰、跟拍、言语暴力等。一些平台设置泡泡功能,只要开启,就能防止其他虚拟角色碰触自己。除此,这些平台还会成为犯罪分子交易的场所。
另一广受欢迎的是色情平台,美国某成人内容企业在2015年开发了VR成人影片服务,到2016年12月已达至2千万次下载量。2021年,某女士被陌生人勒索巨款,否则就将她的性爱影片公开。然而,影片主角并不是真实的她,而是犯罪分子使用深伪技术制造出几可乱真的影片。
经验分享——以元宇宙基督徒中文团契为例
受访:Nelson、GraceWSL
天马行空的世界,大家都飞上天了。
Nelson(50岁)和GraceWSL(43岁)是一对中年基督徒夫妇,这是他们在其中一个元宇宙空间Altspace使用的名字。去年10月面子书更名Meta后,Nelson发现所有区块链的元宇宙资产值都迅速倍增。11月,他购买了第一个虚拟现实(VR)头戴设备,登入面子书的元宇宙,结识了很多欧美朋友,从中得知还有很多虚拟平台存在。他又到他们的教堂参观,但这些都是英语为主的,于是萌生创设基督徒中文团契的概念。2022年2月13日,Nelson和Altspace朋友Blake弟兄(台湾)以及几个马来西亚基督徒在ALTSPACE共同创建的虚拟教堂场景,办了第一场元宇宙基督徒中文团契。
NELSON & GRACEWSL
他们说:“在元宇宙,人们自由进出不同世界,无国界、低成本、自由;一切天马行空的,将来都可能在元宇宙实现。元宇宙还有很多场景,例如:讲座、展览馆、学院、聊天室、歌厅、游戏场所;但也有赌场、同性恋场所、酒吧等等,甚至还有毒品交易。当然,不排除异端、诈骗集团存在。因此,基督的福音,怎可缺席?”
安平牧师在“以圣2022研经与实践网上神学讲座”说到,在元宇宙并非虚实对立,而是虚实融合——有实有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时虚时实、虚虚实实。而教会可做的,就是持续关怀真实的生命。他说科技发展,好与坏都会体现出来,但正因如此,教会要更积极使用,突显好的一面。安平牧师也提到,基督徒和教会在新媒体和元宇宙里得注意3个重要原则: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公共意识(详情可上网搜:以圣资源培训中心《教会如何迎接“元宇宙”?》)
Nelson和GraceWSL认为,元宇宙存在挑战和危机,但也有很多机会,无需过分排斥与畏惧,就如当初教会使用网际网络、面子书、Youtube、Instagram、Whatsapp、ZOOM等等,作为聚会和彼此连接的管道。
Nelson夫妇和朋友创建的虚拟教堂场景设定全天候开放,让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进来走走、祷告、聊天或放松(场景有放烟花和投篮功能等等)。有时,他们会碰到陌生人出于好奇进来参观。GraceWSL说,有的人从未踏入教堂,直到在元宇宙才勇敢去接触。近期,有来自不同国家和教会的传道人借用场景,安排聚会,共享空间。
Nelson夫妇说:“大学有大学基督徒团契,职场有职场团契,而元宇宙基督徒团契是希望能接触并认识已经身处元宇宙的用户,邀请他们参加团契,接触福音,以便将来有机会转介他们去现实世界的教会。”
至4月份为止,他们已经办了11次团契,人数时多时少,最多12人,每次聚会都有几名慕道友和未信者。活动都由团契里的弟兄姐妹轮流协助,包括唱诗、祷告、分享和交流环节。目前,已有不同宗派教会的牧者传道、长执、青少同工联系他们,了解并体验元宇宙情景。3月和4月尾,他们联办了两场比较大型的元宇宙特会,由团契里的弟兄讲解NFT区块链,也有牧者传道分享见证和福音的契机,共吸引约40人(avatar)出席。
可以随意切换身份,这两人都是我,你认得吗?
虚拟世界,每个阿凡达(avatar)背后都是真实的人,很多人进入元宇宙找朋友、闲逛或参加各类型活动,但并非人人都愿意表露真实身份。Nelson夫妇和其中一些人只是一面之交,他们会尊重每一个avatar呈现的身份。几个月以来,认识了一些能深交的朋友,大家在面子书加友,以便在元宇宙之外继续保持联系。他们说,元宇宙里的朋友,或许永远只能是远方的朋友,并不能取代现实世界里的弟兄姐妹。
基督徒进入元宇宙也需自我提醒:不论身在何处,只有一种身份,就是神儿女的身份。尽管在看似没有严格法规、去中心化的元宇宙,我们看似有了“替身”,但我还是我,应自律、负责任——神并不会因我们有个“替身”,另颁布一套标准。
根据Nelson和GracWSL观察,目前元宇宙教会和团契不会成为现实教会的替代品,他们的目标也不是把现实中的教会搬到元宇宙。他们说:“元宇宙可以成为现实教会的福音辅助平台,宣教管道之一,对象是元宇宙里的用户。鼓励牧者领袖先探讨,才能给教会和年轻一代指引。”
他们也观察到,不是所有元宇宙都免费让用户创建场景,或许将来创建的成本会提高,因为有的虚拟土地价格昂贵,而且需要时间栽培虚拟世界宣教人才。“当赌博、娱乐、商业领域和其他宗教活动等等已在积极行动,教会和基督徒还能无动于衷吗?”——Nelson夫妇问。
刚过的一场团契,一名传道人问道:“虚拟的东西,有永恒价值吗?”——或许我们认为这一切很快就过去(从永恒角度,的确如此)——即便如此,“就让我们善用短暂的,连接并建立永恒的!”这番勉励,值得深思。

#有意了解“元宇宙基督徒中文团契”,请在面子书输入“元宇宙基督徒中文团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