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南洋商报·牧羊人 » 每位学生都是一座宝藏(05.06.2022)

每位学生都是一座宝藏(05.06.2022)

采访、整理:语帆  
受访:蔡慧玲牧师
蔡牧师
入职以来,蔡慧玲牧师踏踏实实地摸爬滚打,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秉持“每位学生都是一座宝藏,都是自己服事对象“的理念,倾情投入工作,不论日夜、日晒雨淋,她一心一意为学生排忧解难,栽培、陪伴,成为上帝合用的器皿。
每当学生问及牧师有空吗?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有空!” 若是学生要喝茶,她再累再辛苦,都不会拒绝,甚至学生半夜不睡觉,她义无反顾地聆听、开导及祷告,学生们都称她为”母亲“。
慧玲牧师陪伴不同阶段的大专生,同样热诚,深信神有自己的旨意。

她就是蔡慧玲牧师,目前是在美里福音堂史钠定(Senadin)堂会牧养一班大专生。这一班大学生,每个学期都会有旧人走新人来,她总是发信息接触新人、沟通、关心并培训——一直在重复这样的工作,而成效未知。
但她不感到挫败,因为她知道不能用人的时间来衡量神的事工,神有自己的时间,她顺服忠心于神所托付,只要能推动一些人起来服事神,一切都值了。
“牧养就是一种生活,与你服事的群体一起生活,彼此了解,共同成长。”蔡慧玲牧师语气坚定。在青年人眼中,慧玲牧师犹如母亲般照顾他们的生活点滴,经常与他们共餐话家常,犹如自己的孩子般。其中大部分是一班缺爱的孩子,每当见到他们,她便动了慈心,爱护着他们,因为他们也融化了她的心。
因为在他们的身上,她看见过去自己曾经失落的岁月。
现年54岁的蔡牧师来自美里,曾是一名教师,30余岁以传道人的身份投入青少年服事,被委派到西马柔佛士古来。士古来以草根家庭为多,一般父母到新加坡工作,留下孩子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照顾,算是隔代教养。在士古来服事10年间,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初期逐家派发补习传单外展事工,招来10至70人,从幼儿园至中二生。久而久之,彼此熟悉后做家访,走进家庭关心孩子的父母。
与一班年轻人一起服事,慧玲牧师似乎也年轻了(你找到她吗?)
人称的蔡老师,每次与孩子在一起时,总是不自禁想要多爱他们一些,除了课业以外,她也关心孩子们是否有吃饱喝足,然后每回都会提早载送,打包早餐,偶尔带他们到公园放松,一旦时间许可,必会到嘛嘛档吃宵夜。
谈及在士古来的服事,牧师有一个欣慰、一个惊讶和一个心痛。曾有位天性调皮的男孩,有三个兄弟姐妹,学校已举白旗,父母无计可施,只好把他交给教会;刚开始确实很大的挑战,经老师们爱的关心,调教,男孩渐渐转变,因此与家的关系改进。
而最令蔡牧师惊讶的是,也是在美里不多见的情况,这里一个家庭,孩子个人就有3个姓氏,追问下是爸爸入狱,妈妈离婚后改嫁,之后又再离婚改嫁……至今她与这家人失去了联系。
而最让她心疼的是,年仅7岁的女生,每天都要帮家里清洗衣服,而家里的洗衣机,竟比她的个子还高,试想一个小孩怎能应付呢?她常暗地里为她伤心,所以每天都会提早出门,去看看她,希望能给这孩子少许的帮助。

“我不要下地狱,所以我要信主。”——她豁然,有种傻大姐的气派。
蔡慧玲牧师声称自己是心灵叛逆的小孩、性格倔强又小气,能为了一件小事,生妈妈和妹妹闷气,在一个屋檐下,犹如陌生人般,因此她笑称自己原来这般德性,准会下地狱的。
因着如此的想法,她16岁就信耶稣,也是家中第一个信主。
信主后,感谢神赐她信心,忠心到底必蒙厚福,神赐给她洞察孩子内心的能力,在服事中很容易感受他们的无助和需要。
“我有一个观念,服事的对象是人,特别是服事青少年,当有适当的弹性,一旦他们遇上问题,必然以他们为先,放下自己手上的工作,倾听他们的需要。而他们其实也只是需要人陪伴。”
“在服事中,必会有耗尽的时候,当有人屡劝不听,心里难免伤心气愤,但却不挫折,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会尊重。当然我不会让自己困得太久,会出外旅行,调整心情再重新开始。”
服事大专群体,蔡慧玲牧师自认,至今仍没办法突破一件事,就是到大学派单张,心里总是觉得别扭,因此会找学生陪同去派邀请卡,鼓励学生把同学带到教会。
当教会有新朋友,蔡牧师都是采取主动方式,以发短信问候,问几个问题,了解他们对教会的印象,有没有去过教会?等,若有回应,牧师会与邀约见面喝茶聊天。倘若好几次的问候都没有回应,就会找那些有回应的新朋友了,但偶尔还是会再联系那些只回应问候,却不再来教会的新朋友。
聊天,是可以聊出很多,因此吃饭是这里的习俗。
慧玲牧师的手机都是在开机状态,大专生一般晚上最活跃,读书压力、感情出现问题,奇难杂症都遇上了。不过,学生圈子比较单纯,只要听他们说,揪出问题,给予出路,用圣经的教导解决问题,进而巩固他们的信仰。
初期投入大专服事,由于过分投入,而忽略了两名儿子的感受,幸及时回转,开始在家办小组和聚餐等活动,让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并了解父母的服事,迄今已获得他们的体谅。
带着大专生一起出国宣教,身体力行。

慧玲牧师非常注重门训,主要帮助他们跟随耶稣,分享见证、讲道等,以便能在教会负起事工,并带领传承。许多时候,牧师是带着“做”,让他们学习,不管是布道或宣教,都要以身作则,让他们能委身服事之余,对事工有负担。
门训是真理的根基,主要把信仰活出来,在爱与陪伴下,立下深厚的感情,大家都是无话不谈;与青少年相比下,大专的担子轻省多了,只要一个提示一个命令,他们必能完成,一旦有问题也就提出,彼此信任。
蔡牧师流露真情地说:“当一班整天在你身边吵闹不休,一直要我给时间的大学生离开时,我还是会暗自流泪,毕竟彼此曾经一起生活。”
有些接受门训的,因教会的需要而留下,不过大部分都回到家乡,值得感恩的是一直都有接班人,因此不担心。
不过也有受装备的青年,回到自己教会后,因交接不良,没有环境,缺乏归宿感,选择放弃服事的机会,为此她实感惋惜。牧师盼望各个堂会能正视此问题,以便让他们能继续服事神。

来自吉隆坡的资豪,牧师给他的印象是比较疏离,有距离感;而蔡慧玲牧师却颠覆了他的刻板印象,她热情真诚,让异乡的他倍感窝心。资豪是经朋友邀请到教会,刚开始对于牧师的热情很不习惯,而相处下来、沟通,参与小组、团契后,渐有归宿感。牧师也犹如母亲,照顾大家的饮食,能在外地享受住家饭,真的好幸福。
培训中,他的属灵生命成长非常快,也有服事的机会;牧师一点架子也没有,不使用自己的身份“镇压”,在各个方面都给予自由,只要不违反圣经的教导,牧师都会随和配合。
资豪说,真性情的蔡牧师,在处理人事问题上欠佳,甚至怕冲突,不过,在陪伴年轻人,牧师的体力,他真的甘拜下风。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