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近期文章 » 季刊内文 » 【专辑】百花齐放?更新、多元的神学教育模式

【专辑】百花齐放?更新、多元的神学教育模式

受访者:陈约翰博士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部分时间讲师
采访、整理:锦燕

教会牧者和神学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如何在数码时代,  
继续在基督里忠心培育、喂养渴慕神话语的羊,  
借着“正规或非正规”的神学教育,  
把上帝的子民装备成君尊的祭司群体、圣洁的国民!

以前谈到神学、圣经课程,似乎都是有关神学院训练教牧同工和宣教士的事;神学训练的基本模式是“蒙召的基督徒经过某些考核、推荐、申请(有些还要经过考试)进入神学院受装备,毕业后到教会或福音机构全时间事奉神。”而一般信徒的装备,就是牧者透过讲台、讲座、主日学来教导;或办研讨会、训练营等,邀请知根知底的外来讲员主讲;或鼓励信徒参加“安全”的机构或讲员的讲座、课程。
而今情况大不一样。随着网络资讯的便利,神学教育这一块似乎“失控”了,无需透过教会收到的海报宣传或牧者推介,任何信徒都可以透过网络报名任何书面、现场、直播或视频的各类神学课程。形形色色的“神学院”“圣经学院”也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

反思神学训练的本质

谈及此课题,马圣的部分时间讲师陈约翰博士坦言,这是进入数码时代就已经存有的现象,适逢疫情,就更为突显,使得神学院和教会不得不正视并回应它;比方说提升在数码领域上的技能,才不至于落后或脱节。
“从正面看这现象,是为现代信徒提供多元化的训练;同时也显明信徒对神话语的渴慕——因为是有‘市场’,才会有供应。
“至于负面——就是难免出现一些‘不明确’的神学课程(不清楚教导者的神学背景);许多异端也都大量使用这些平台来传播,迷惑、影响根基不稳,未懂得辨别的信徒。”陈约翰老师如此说。
神学院面对这样的挑战,首先必须要反思:神学的本质是什么?陈老师认为“神学训练”不应只为牧者同工,乃是要装备同有“祭司”身份的信徒!教会牧者和神学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如何在数码时代,继续在基督里忠心培育、喂养渴慕神话语的羊,借着“正规或非正规”的神学教育,把上帝的子民装备成君尊的祭司群体、圣洁的国民!(出19:6;彼前2:9;启1:5-6;参看弗4:9-16)

回顾历史的脉络

“回顾圣经和教会的历史,神学教育的‘模式’不断在更新,但传授的神学内容却是不改变的古旧福音——那是我们普世基督教信仰的基石。只要能达到装备信徒的目的,什么模式都是次要的。”陈老师也提起在旧约时代,就已经有所谓的“先知学校”——先知和门徒互动的训练模式(撒上19:18-24;王下2章,4:38-44;摩7:14;参看 申18:15-22)。在《申命记》18:15-20已经提及假先知的存在,先知学校也需要训练门徒分辨真假先知。
新约时代并没有神学院,门徒都是跟随主耶稣,得祂传授有关神国的第一手教导。不单教导,祂还差遣门徒出去清楚传讲神国的福音。
“有新约学者指出——保罗以书信形式做宗教性质的教诲,就是一个革命性的创举。因此我相信保罗若活在21世纪,他也会使用Facebook、Zoom之类的新载体——只求把神的道传开。但不表示他会以这些方式取代原有的门徒训练。如果客观环境许可,他还是会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地继续他的宣教和牧养信徒的旅程,与弟兄姐妹面对面团契交流;只有在无奈之下——比如身在囚牢,才选择以书信的方式。”陈老师很肯定地说。他举《罗马书》1:10-13为例,保罗写道:“常常在祷告中恳切祈求,也许我可以照着祂的旨意,终于能够顺利地到你们那里去。因为我很想见你们,好把一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定;也使我在你们中间,借着你我彼此的信心,大家一同得到安慰。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好几次预先定好了要到你们那里去,为了要在你们中间也得一些果子,像在其他的民族中间一样,可是直到现在还有阻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如何渴慕到罗马去,而不只是写信。在监狱写的《以弗所书》也提到他自己人在监里,仍差遣人去服侍他所顾念的信徒(弗 6:21-22)——保罗是以多元模式成就他领受的福音使命。
“来到15世纪,古腾堡发明了欧洲第一台铅板活字印刷机,印刷革命从此展开,西方教会的宗教改革和神学教育也向前迈进了关键的一大步!这发明更是促进了圣经、圣经注释、讲义、讲章等等的翻译与出版,对教会及神学教育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到了21世纪,数码时代的革命,当然也会影响教会崇拜及神学教育的模式。陈老师的看法是:为造就、服事那些渴慕学习神话语的求知者,“网络神学”的发展是难以避免的。这也确实形成了一些竞争局面,但这样的良性竞争也促进神学院开发网上教课。如果教导模式不能与时并进,很可能就会错过了服侍/喂养“网民”的机会。网课对许多神学老师是一个挑战,需要在技术上配合与提升。往后,神学院训练或也可以考虑用在线上加线下的混合模式;比如4年的课程,可以两年在线互动,剩下两年还是来到神学院进行群体训练。陈老师重申:不是盲目追求现代化,也不是取代旧模式;而是带着正确神学训练的本质和目的,以多元模式达成同一个目标。

整全与健康的装备

论及传统与新兴模式的差异,陈老师认为正规神学训练有整全的规划,以帮助教牧同工明白、掌握并传讲神的话语。而一般在线课程则缺乏一致性与整全性的神学知识,多是一些碎片神学训练的知识,针对现实生活某一方面的需要,或为探讨某些社会伦理议题而开设,属于应用的层面。信徒报读网上课程时,也多半偏重于个人喜好。但对基督徒来说,更根本的需要是认识神、认识耶稣基督、认识教会的本质是属神的群体,要彼此建造……等等。而神学教育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训练牧者同工过群体团契生活,这是网课所不能满足的;若是录制与回放的方式,就连在线互动都做不到。
虽然情况比以前复杂与“失控”,但陈老师认为牧者还是应当关心并了解信徒的灵命与栽培,包括他们报读的各类神学课程。他提到健康与不健康的两种情况:
不健康的情况——牧者缺乏安全感,感觉地位受到威胁,因而不喜悦信徒“在外面”上课、受栽培;觉得自己不受尊重或信徒不受掌控——自己的羊为何跑到别处去吃草?是嫌弃自家的草不够好?若出言干涉或表达不满,更会引起信徒的反感与反弹。
健康的情况——牧者欣喜“羊群”肯主动追求长进,会自己找草吃而不是等着牧者喂到口边;但绝不是抱着“撂担子”的心态,把栽培信徒的责任丢给他人,而是要扮演“督导”的角色,主动关心网上神学的师资阵容、课程编排等等;并根据信徒灵命与成长的需要,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程。如此,信徒会跟牧者分享学习的需要与得着,而牧者看到信徒成长,也会感恩、喜乐;甚至鞭策自己也不断进修、提升。
最后, 陈老师分享自己的理想与憧憬——成为一位永远持守“学生心态”的老师,一生不断地学习、进修,不停止成长;不自恃有博士学位就止步不前。他更希望这样的心态,也能影响他的学生——不断地认识神、认识神的话语,装备自己与信徒成为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民!
《文桥季刊》196期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