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近期文章 » 刊物 » 先读为快 » 旧约圣经“五小卷”—— 从人间的爱恨情仇、悲喜哀乐看神的作为与信仰的见证(01.11.2022)
旧约圣经“五小卷”—— 从人间的爱恨情仇、悲喜哀乐看神的作为与信仰的见证(01.11.2022)
文:石美婷
在教会追求真理,出席主日崇拜或主日学的基督徒,大多听过“摩西五经”“智慧书”“大小先知书”“四福音书”,而“五小卷”就好像不那么“大众化”了。
“五小卷”指的是《路得记》《雅歌》《传道书》《耶利米哀歌》《以斯帖记》。这五卷是否符合纳入正典的资格,曾引起争议;但几度考察后,五小卷的内容确实蕴藏丰富神学背景、诗情、灵义……是为世人栽下属灵种子的书卷。
《路得记》《雅歌》和《以斯帖记》看似充满爱情的经典,书卷中男女主角所经历的,都是在神看顾并掌管之下,故事由来好比电视剧,情节发展刺激又浪漫。《耶利米哀歌》是“亡国之歌”,原文是离合诗的写法,一点都不简单。若能看懂原文,必定能看到精髓,中文翻译只能得其意,不得其韵,有点可惜。再则,《传道书》的字里行间,看似悲观,却蕴藏大智慧和劝勉的话语,重研这五卷经典,只能赞叹:神的作为是何等唯真、唯美!
“五卷”也称作犹太人的“节期书卷”(如表1),每逢在指定节期,犹太人都必须拿出“五卷”内指定的书卷,诵读一至两篇,这足以证明“五卷”举足轻重的地位。
表1,犹太人传统节日(依年代排列)
(一)《路得记》
很多牧者惯用《路得记》来讲论婆媳关系:两个女人相依为命,无依无靠,最后却恩典满满地成为耶稣家谱的一份子。《路得记》最令人感动的,是路得那一气呵成之告白中的一句话:“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路一16),这是超越自然本性的顺服,足以证明路得是耶和华拣选、命定的摩押女子。
除此,拿俄米这位聪慧的婆婆,没了丈夫和孩子为依靠,能换位思考,是难得的善良。之后为路得筹谋,让媳妇有依有靠地嫁给近亲,是一位不可多得,胸襟开阔的婆婆。书卷里唯一男主角——近亲波阿斯,更是智慧而果断,让路得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嫁他为妻。
每逢五旬节,犹太人都会宣读《路得记》,主要是提醒犹太人,即便在士师时期,所谓黑暗时代,耶和华仍然掌权,且眷顾地位低微的寡妇。无论环境如何,神会以祂自己的方式介入人的生活,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存信、望、爱,相信主的带领。
(二)《雅歌》
《雅歌》也称为歌中歌,大多数基督徒以《雅歌》为爱情手札,内容露骨又带点“情欲”。年少时,也视这书卷类似《金瓶梅》,看了不禁令人脸红心跳。后来长大成婚,经历爱情,才知道情欲乃人之本性,“性”本身不是罪,只有思想偏离,形成不该有的性爱观才应该被纠正。
“不要惊动爱情”在《雅歌》二7,三5和八4共出现三次之多。多少现代的男女们,耐不住寂寞,草草进入婚姻,结果婚姻支离破碎,离婚收场。真爱值得等待,如果对方是神允许的配偶,祂会负责到底,就算错过爱情,也许是一种恩典。所以,该来和该走的爱情,其实都在主的允许之下,男和女都应该等待爱情自发。
《雅歌》是充满学术和文学的一卷书,以交叉平行的结构写成,情爱在《雅歌》里所表达的,不能只用“字义”解读,更须从“灵义”和“寓意”来了解。《雅歌》描述的,不是单纯男女之情,是富有智慧与美满的情爱人生。翻阅无数次《雅歌》后,惊然发现,原来在不同的年龄层和不同的经历前后,重看《雅歌》会有不同的领会。当爱情在你面前时,读《雅歌》会让你看到它的诗情画意,陶醉得不能自拔;当理性当前,读《雅歌》会发现情感的真实,看见神对人那满满的情意,足以让冰山溶解,生命再次被触动。
《雅歌》在逾越节里宣读,主要是要提醒犹太人,神对人的爱是真实的,祂自创造天地以来,对人的爱永不改变。
(三)《耶利米哀歌》
年少时看过《耶利米哀歌》,只觉得 “irrelevant”(不合适)。亡国就如政治、打战,都是男人的事,和我这小小女子何干?情怀之中,感受不到亡国的痛,但若切入家破人亡,或荒芜遍地,内心就会不期然有凄凉感,但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流泪的先知耶利米,是个至情至圣的诗人,他有比常人丰富的情感。因为很爱,所以才会很痛,目睹耶路撒冷的支离破碎,国不成国、家不成家,他曾为那地付出百分百努力,为要挽救,但丝毫改变不了结局。耶利米的失望、痛心、无奈、都是百感交杂的真实感受,以致第五首诗不同于之前的四首离合诗,只能单单把所思、所想,赤露地表达于神、于人之间。
《耶利米哀歌》虽看似悲惨,却内含盼望,《耶利米哀歌》的结束,相信神依然掌权,耶利米相信神必能让曾经悖逆的百姓回转。《耶利米哀歌》的最后一句话,似乎是耶利米对神宣泄他情感的不忿,但我看到是耶利米撕心裂肺地向神倾述的祈求。
《耶利米哀歌》是在修殿节/圣殿被毁日宣读,那日宣读是要犹太人记得圣殿摧毁的伤痛,更要他们记得:回转是唯一的出路。
(四)《传道书》
年少就特别喜欢这书卷,其一原因是觉得此书卷有较深的文学思考,年少情感比较偏向消极,总如辛弃疾的诗:“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对《传道书》开始述说的一切皆虚空,觉得有“看破红尘”的清高。后来,再深入研读后,看见《传道书》是应了那首诗的下半段:“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需知道《传道书》的重点不是悲观的虚空,卷里有淡然的朴实和真实,平实地劝勉人要敬畏神,要有智慧。《传道书》核心带出的是,日光之下必须转看神的主权,人必须要有日光之上的眼光,活出今天日光之下的生活。
很多学者都认为《传道书》是所罗门年老的心声,所罗门的智慧不容置疑,他曾享尽世上荣华富贵,而今看透浮华人生,得到的结论是活在当下,不要过于执着,智慧是必须敬畏神到底,最后必会得着神给予的得胜冠冕。
犹太人在住棚节会诵读传讲,原因是住棚就犹如寄居生活,《传道书》所表达的虚空,其实是要人知道生活在世上只是客旅,唯有活在神的智慧国度,才有永恒的价值。
(五)《以斯帖记》
《以斯帖记》是儿童主日学常讲的故事之一,现在重温,觉得情节好比现代热播的宫廷剧,场面隆重华美,高潮迭起;忠臣乱贼、倾国倾城、灭族之灾、美貌与智慧、自食其果……这些都是形容《以斯帖记》故事的发展,每一环节紧紧相扣,步步惊心。
《以斯帖记》的高峰应该是在4章13-14节,当犹大人面临危难时,末底改要以斯帖思考一个重点——若以斯帖不担起眼前这个责任来营救犹大人,末底改说,犹大人依然会安全,但以斯帖将失去这永远的福分。这平地惊雷的警告,让以斯帖反省自己没有逃避的理由,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孤注一掷地到王的面前为她的族人说话。
以斯帖让人看见神可以逆转情况——祂拣选某人放在某个平台上,自有祂的美意。不但如此,《以斯帖记》也让我们看见,纵然百姓因亡国而被掳,神由始至终都没有忘记祂的百姓,祂虽施行刑罚,但施恩的手从未离开过他们。
朗诵《以斯帖记》是普珥节第一项宗教仪式,目的是要纪念并庆祝古代流落波斯帝国的犹太人,得以从灭族的危难中幸存的节日。
结论:
“五小卷”看似互不相连,但却又紧紧相关,内中述说的,都是围绕着耶和华周全的慈爱和恩典。虽然基督徒没有像犹太人那般在节期间诵读经文,但旧约这五本书卷能带给我们很多生命启示。记得马来西亚神学院讲师,张俊明博士说过那么一句话:“基督教是一个启示的信仰,必须以思考来看见神的作为。”因此,我觉得“五小卷”是值得每年重温一次,细读、思考的经典;经历不同的生命光景前后,重读五卷肯定会得到不一样的生命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