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星洲日报·生命树 » 《诗篇》里的超验层面(01.12.2022)

《诗篇》里的超验层面(01.12.2022)

文:张文光
我投靠耶和华!你们怎么对我说:“你当像鸟逃到你们的山去;
看哪,恶人弯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里正直的人。
根基若毁坏,义人还能作什么呢?”
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
耶和华试验义人。惟有恶人和喜爱暴力的人,他心里恨恶。
他要向恶人密布网罗。烈火,硫磺,热风,作他们杯中的分。
因为耶和华是公义的。他喜爱义行。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诗篇》第11篇
图源:unsplash@kellysikkema
信仰,至少在基督教的理解中,是对一位有情意的神的认信与倚靠;而认识神只能透过“道成肉身”的耶稣。因为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耶稣将他表明出来。许多人不太认同世间真的有一位有情意的神的说法,虽然他们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就算是宣称自己是基督徒的人也未必笃信,将这个真理实践在生命中。
《圣经》分成新约与旧约两部分,旧约《圣经》中有几卷的书券合称为“智慧书”,其中《诗篇》占了很大的篇幅,共150篇。《诗篇》是许多基督徒爱读的经卷,可能是诗歌较软性,能打动人心吧。我个人也很喜欢诗词歌赋,1978年归信基督教开始,不中断的阅读《诗篇》,并买了许多的注释书。
近几年来,我也较有意图心的阅读了一些唐宋诗词。无可否认,比起中文翻译的《诗篇》,唐宋诗词遣词用字方面美丽得多,而且意象更加丰沛,情感真挚。但中国的诗学传统是“诗言志“,主要是表现自己内心的感情与意志,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也。而词本来是歌筵酒席的流行歌曲,讲的是一些男女爱情的事情。虽然词最后也加入了词人心情,抱负的表露。
“叶嘉莹曾说过:“词之言长”,词是婉约的,给人回味,韵味悠长。对于受中文教育的人来说,唐宋诗词相信是较有亲和力。可能我们读的《诗篇》都是翻译的版本,不能完全将希伯来原文的美妙、韵味表达出来;就像阅读英文翻译的唐诗,意思可能还在,但是韵味全失了。
但是有一点非常不同的地方是,唐宋诗词甚少谈到神,或超验的层面,多的是感叹人生悲欢离合的种种现象,伤春悲秋;主要注重于人的内心感动。阅读《诗篇》一个非常显著的不同就是,《诗篇》给人的感觉是诗人在跟一个活生生的“人” 或对象说话,这个“人”当然是神。每一篇《诗篇》的重点几乎离不开神。诗人有时跟神娓娓道来,倾心吐意,有时声竭力尽地向神发出求救的呼叫,甚至撕心裂肺地对神发出呐喊,哀叹,抗议。
昨天用Common Prayer来灵修,这本灵修书籍选的其中一段经文是《诗篇》第11篇。首先摄人心弦的是第3节:“根基若毁坏,义人还能做什么呢?“ 可能放眼当今大马政局,给人的似乎是一种绝望的感觉,这句话正正说出我心中的想法。我喜欢参考已故德国学者Hans-Joachim Kraus的《诗篇》解经书,因为它不像一些解经书般叠床架屋,但充满洞见,能把经文的背景,重要神学思想阐明。从他的书让我认识到这篇《诗篇》的背景,原来诗人面对一个局势大坏的混乱时代,在个人层面诗人正受到敌人四围”弯弓搭箭“的威胁。 身边好心的朋友或智者告诉他:”不要妄想了,像鸟一般逃到山中去吧。这个连根基都毁掉的局面,好人还能做什么呢?”
但是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诗人在第一节就毫不犹豫的表态:”我投靠耶和华!“ 不管时局如何诗人仍然信靠神。第4节到第7节说明诗人所以能在绝望的大环境中仍然充满盼望的缘由:因为神仍在!神仍在锡安山的圣殿,即他屈尊降贵地来到人间某个的空间,同时他也是在”天生的宝座“ ,说明神是超然,全能的;他的眼目仍然”察验世人“。
换言之当诗人把眼睛从恶人耀武扬威的现实转向全能超验的神,他得以重拾信心。他坚信神是施行公义的神;人间看似荒谬,不表示神从此退隐江湖。他仍然在掌管一切,诗人也深信 ”正直人得见他的面“。
读完这篇《诗篇》与它的注释,让我醒悟,我也当学习诗人所宣告的:我投靠耶和华。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活出这个信念。无论生活面对何等艰辛,环境看似如何绝望,必须提醒自己,有情意,充满爱与正义的神仍然坐在他的宝座上。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