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近期文章 » 【行我所知】 信仰知识的四个领域(15.12.2022)

【行我所知】 信仰知识的四个领域(15.12.2022)

文:王樾
教育学家Baxter Magolda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分为四个领域——绝对知识(Absolute Knowing)、过渡性知识(Transitional Knowing)、独立知识(Independent Knowing)语境知识(Contextual Knowing)。第一阶段是绝对知识。学生将老师视为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专家,对传授给自己的知识全盘接受,不疑有他。第二阶段是过渡性知识。此时学生对现有的知识体系产生疑问,不再像以往那样对所学知识肯定地接受,而对某一些知识持不确定的态度。第三阶段是独立知识。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理解、看法和立场。最后一个阶段是语境知识。学生开始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下,以最合乎此种语境的方式来应用知识。

打个比方,当学生开始识字时,诸如字的读音,笔画顺序等,就是当牢记在心、非对即错的绝对知识。到了学习阅读理解——特别是面对高层次思维技能(即KBAT)题目时,学生会发现不同的老师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这意味着开始进入过渡性知识的阶段。当开始学写论文时,学生就需要有自己的见解,也就到了拥有独立知识的阶段。当人进入职场或学术界后,需要在不同的处境中发表意见或撰写报告;此时就当灵活应用自己多年所学,以满足各方需要。这是最为复杂的语境知识阶段。
图源:网络
 Magolda关于知识领域的看法,有明显的相对主义倾向,似乎更适合文科的领域,因为诸如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确实难有明确的对错之分。相较之下,如数学、科学等理科,就未必能接受“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近日数学家张益唐发布对某数学猜想的的证明论文,相信没有哪个数学家会认为此证明的正确性是相对的——他的论文或许无懈可击,因此是正确的;或许存有漏洞,因此是错误的,绝无中间地带。
文科领域的相对主义思潮极为盛行,以致许多教育工作者不相信有绝对真理,也大大影响了年轻一代。但基督徒相信独一真神和祂所启示的绝对真理,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科类著作时,要谨慎自己不要陷入网罗。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的信仰知识皆是如此绝对。在此我借用Magolda的理论框架,对此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首先,基督教信仰的基要真理,自然是不可置疑的绝对知识。当我们从属灵前辈那里领受诸如三位一体、神人二性、因信称义等核心教义以后,就当持守一生;倘若背弃,结局就是灭亡。如保罗在《加拉太书》1章所警告的——“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1:9)
当基督徒开始在灵命上成长,越发熟悉圣经时,便会发现——在一些具体事例上,究竟怎样做才是遵行神的旨意,弟兄姐妹甚至传道人之间也会有分歧。在此需要强调,这不应成为我们怀疑圣经真理的理由,而当看为对我们的提醒:我们的理性和智慧何其有限,神话语的丰富内涵需要我们一生去理解认识。
图源:unsplash@rod-long
这时基督徒开始有自己的主张和理解,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信仰体系,成为独立知识。比如有的基督徒不认同让婴孩接受洗礼,即使身在奉行婴孩洗礼的教会,也会让孩子长大后,亲口表示愿接受基督为救主之后,才让他受洗。有些基督徒不认同某个宗派的立场,认真思想过后,决定转会至另一个宗派;只要他们仍然持守信仰,继续委身于主的教会,其他弟兄姐妹就当尊重、祝福他们,而非妄自论断。唐崇荣牧师曾说:“如果你把相对的绝对化,就会把许多弟兄当作仇敌来对待;如果你把绝对的相对化,就会把许多仇敌当作弟兄来对待。”
因此,一个成熟的基督徒,不会将绝对的圣经真理变成相对的可有可无;但也深知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按着圣灵的引导和一些外在条件的限制来行事为人。 “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罗14:2-3)使徒保罗并不抗拒吃肉,但为了软弱的弟兄,宁愿选择不吃。他如此做不是在信仰上妥协,而恰恰是为了遵行那不可妥协之主的吩咐——彼此相爱。
《文桥季刊》197期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