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近期文章 » 刊物 » 先读为快 » 退休30年,不曾有过空虚或缺乏!(01.04.2023)

退休30年,不曾有过空虚或缺乏!(01.04.2023)

受访者:退休校长叶国强弟兄
采访、整理:锦燕
叶国强弟兄

 

退休校长叶国强弟兄,年届80仍精神矍铄!他自1954年开始正式投入教育界,53岁毅然提早退休(当时教师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5);近30年来,仍一直以“自由身”在宣教与教育界服侍,从无停顿或休止。
退休前,他是在和丰兴中国民型华文中学任校长。叶弟兄说:“在兴中的那些年,是我最怀念,最感欣慰的!”

不能传教,却能见证

那是很有历史的一间学校,当年约有1700名学生。叶弟兄被政府派去当校长,一开始就面对董事会很大的反弹——不是针对他个人,而是为了捍卫华文教育——他们担心一位受英文教育,会讲广东话,而华语则只懂得一些普通会话的校长,会使学校变质!但经过十多年的耕耘,大家对他不但接纳,且十分爱戴。当他宣布退休时,都舍不得他离开。
选择提早退休,是为了更多时间做主的工作。当时他担任基督徒教师团契的主席,有很多事要做,时间不够分配,必须有所取舍。他说:“校方董事一直劝我留下,说我周六可以不来学校,自由去做教会事工。但如此,我就不是个尽责的校长,也就失去了基督徒的见证。”
任校长期间,自然不方便公开向学生“传教”,他却在校内开始了“基督徒学生团契”(这不受限制),且日渐受欢迎。他坚信圣经所说,爱是永不止息/失效的(love never fails, 林前13:8)。由于看到校长是真正爱学生、为他们着想、关心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也看到学生和学校的各方面都有进步,董事会与家长也就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一年多后,学生团契有三、四十位学生在校方举办的千人宴上,呈献了一首基督教诗歌,这是前所未有的,而参与的学生都事先得到家长同意。在退休的送别会中,他自己也唱了一首诗歌,歌词内容就是《约翰福音》3:16。
第21届SPM圣经知识测验(2017),退休校长仍积极参与

不当校长,仍然教育

放下了“校长”的头衔,叶弟兄却从不曾离开教育事工,而是到各处去协助基督徒老师,分享自己的经验——如何以爱来影响学生的生命和前途。
“退休后,我担任基督徒教师团契的总干事(general secretary),以这个身份,不单在国内,也到过很多其他国家为主做见证,组织并激励基督徒老师来事奉主。这些事工都关系到宣教与教育的两个层面。我们知道,教育与信仰能够对人生与灵性带来极大转变,我的使命就是帮助基督徒教师把这两者连结起来。比如,当我到柬埔寨,我会协助宣教机构训练英文老师,这是很流动性的。如果我仍然任职校长的话,如何能行?”
他坦言在退休前并没有什么周详计划,对他而言,退休是服从一个呼召——借教育的途径做宣教(mission through education),所以如何行,何处去都看需要而定;比如柬埔寨有需要,他就去柬埔寨;缅甸需要他,就去缅甸;还有中国、尼泊尔……他过去近30年的“退休生活”就是这样过的,且全然是义务性质,无薪金、无津贴。如此,经济方面是否缺乏?
“虽然是提早退休,但当时孩子们都已长大,能够照顾好自己;而我和太太都是教师,我们都是简朴的人,靠退休金就能维持基本生活,没什么可担忧的。而这些年来,信实的神也一直在眷顾我们,正如祂所应许的!”妻子在他书桌的玻璃底下压着一张字条,简译如下:“当我不日来到生命的尽头,我必须回顾的,是比追求房屋、土地、股票和债券更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充满爱的家庭、对他人生命的‘投资’,以及真诚地服侍那造我的上帝——再没有什么比这些更有意义了!否则,我的存在就是一种浪费!”这就是他们夫妇同心一致的生活态度。

不断服侍,继续学习

他回忆起中四那年,在MBS(Methodist Boy School)上圣经知识课;当时虽没信主,却记得圣经的一句名言: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太 16:26)他满心感恩地说:“我目前能有的生活,已是超乎我所求所想的。我自小家穷,一家八口只能租一个房间安身(同屋的几家人也一样)。从小的梦想是能拥有一个组屋的小单位,一家人住在一起。但今日,我跟所有的弟妹们都拥有各自的房子。我退休时开的是国产车,但儿子为我的安全着想,给我买了性能更好的进口车。这一切都已远远超过我的梦想,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儿孙辈都有他们蒙福的人生,我们的健康状况也良好,全然没有挂虑。主的恩典满满,使我们足够有余,甚至得以分享出去。当然我也明白,不是所有退休人士都能这样,但我是确确实实领受了神的恩典与眷顾。”
退休的这30年来,他真是不曾有过空虚或缺乏的时段;在事工上的需要也是一样。凡宣教工场所需的资源,他只需分享传递异象,他的学生和教会弟兄姐妹都会协力支持。 他还有另一个座右铭:work hardconsume littlegive muchand all to the Lord(努力工作、少消耗、多付出,都归于主)。“这是一位弟兄会的先贤说过的,我希望以后我的墓碑将刻上这句话。我们要努力工作——但不是拼命;减少消耗——地球资源已经越来越少,我们实在不需要一直换新车、新屋……什么都要最新。世上有需要的人那么多,我的消耗越少,就可以省下更多来祝福别人。我想要看美丽的风景,就上YouTube看,无论镜头的远近或取景角度,都比人在现场看更美!你特意飞一趟纽西兰,就能看到鲸鱼?很多人花许多金钱和时间租船出海,耐心地等呀等……到头来收获的只有失望和失落。”当然,他强调这是个人的选择。但如果退休人士把自己的时间与金钱都“浪费”在这上面,到头来却要依赖他人来照顾晚年的生活,这是不负责任的。
至于心理上——他知道有些人在退休之后,会有空虚、失落、心理压抑的状况,他坦言自己对这些只有知识上的了解,因为状况不同,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可以理解。特别是若一个人退休前身居高位,如董事长、经理之类;退休后就失去这个身份,很难适应。而他本身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即使退休,也从未失去这个身份,顶多是没有“校长”这个职衔而已,但他只在意自己所作,而非所称。
 “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的退休生活如何,也与他之前的生活有关。圣经说:‘不要自欺,上帝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 6:7 )又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林后 9:6 )。持续播种浇灌的人,将来必有收成。你若感应到身边人的需要,就当伸出援手——这是圣经的教导。”这话是真的,当你有能力时,对别人的需要不闻不问;将来你有需要的时候,别人也同样冷漠以待。还有就是不要停止学习,他说:“退休之后,我收到的学生来信足有半箱,但只看懂最简单的几个字,有点遗憾。我现在想要找位老师教我华文,然后一封一封地,好好读完它们。”

预备自己,直至终点

“我们的政府不断发出警告,多数人在EPF的存款不多,疫情期间又取出大部分应急,就更所剩无几了。而国人寿命延长,活到七八十岁也平常,如何维持退休后几十年的生活呢?那是挺压力的。我自己身为公务员,生活与收入都相对稳定而有保障,但不是人人都如此。在教会以外,你能想到的是政府福利、EPF、社会资源等;但在教会团体中,我们更要从‘家’的概念去考虑——一个主内的大家庭。各个地方教会应当看顾自己‘家中’的成员。”
当然,有些人的晚景凄凉,是因为在钱财的使用与管理上缺乏智慧;在有能力的时候没有好好储蓄,错误投资,或因贪婪/大意而受骗等等,这也包括一些基督徒在内。教会要不要帮助他们?如何帮?帮到什么程度?这些细节都要由各教会领袖讨论、决策的。
叶弟兄并不认同那种“悠闲地享受,放松自己或到处游玩”的退休生活。他认为人无论在什么年龄,还是可以按自己的能力继续工作,继续做个有用的人——即使从事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工作。因为工作是神给人的使命——不是人堕落之后才需要工作,而是受造之后就领受了管理伊甸园的使命。虽然不受薪,他退休后却从未停止工作,而是按自己能做的继续发光发热。他可以写文章,可以协调各方资源开展事工——只要在能力范围之内;随着年龄渐长,精神体力的状况,逐步放缓脚步并知道进退。
叶弟兄夫妇
不少年轻一代(包括基督徒)有着“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梦想,即努力拼搏以至财务独立,提早退休。“我个人觉得这是偏差的做法。因为他们需要在青壮年时‘拼命’工作,才能爬得更高、赚得更多,对自身的健康并不好;而且把赚钱看作最重要,甚至唯一的目标,便会忽略,甚至失去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
“人生总有终点——从工作到退休,之后不论做什么,总会来到一个终点。从这里往回看,会看到什么?工作的时候很忙碌,从退休到离世的日子,可能是10年、20年、30年……因而退休只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不是终点。当我回顾这最后的30年,会是充满遗憾,还是对神充满感恩?——因曾继续在能力范围内做光做盐,正面地影响他人的生命——这里头包括自己的亲友、社群、周围的教会……即使在退休的年日,这仍是我要继续追求的目标——完成这呼召。人在年轻时,就要立定正确的人生目标,而不是迷失在俗世潮流中。因为人即使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文桥季刊》198期
分享:

One Respons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