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干事的话】退休后还有功课要学习(15.04.2023)
文:黄子
独立之前,公务员的退休年龄设定在55岁,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50岁左右。有些人,未到退休之龄已永休了;寿较长者,退休没几年,也就此生休矣。
独立之后,人均收入提高,营养、健康、医药以及各种条件改善,平均寿命持续提高,如今已达76.2岁。由于人口开始老化,退休年龄也一再提高而达60岁;法官65岁,律师公会建议延长到70岁——因有些国家是80岁。
退休,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已不再是大多数人所渴望等待的;因为家庭结构变化,离婚再婚、子女/再婚子女关系繁复、单亲家庭等等,难以细诉。因此,所谓内外孙儿、孙女的关系亦是名目众多,两代三代之间,直接/间接关系呈现多元,经营费心。
有人梦寐以求退休后环游世界,但恐千中也难得一有此能力。真有经济能力环游世界,给他玩上几年,万水千山看尽,游兴必定“英雄见惯亦平常”而冷却,梦醒。除非是徐霞客。可纵有徐霞客的兴致心志,退休之后的精神体力,也叫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以国人的收入状况,M40退休之后,没灾没病没什么意外开销,柴米油盐酱醋茶还过得去;可开销也得“睇菜食饭”,不能随心所欲地出手潇洒。至于B40,原就到手到口,“青呷冇够,哪来晒脯”。若有公积金,数额也是少得可怜的区区一万几千令吉。退休或被退休,若无所依靠,日子实难。
一般而言,华人教会的教牧和肢体,大都属于M40的群体,因此,教牧同工和弟兄姐妹退休后所面对的经济压力,相对而言,并非最大。倒是在退休后,如何活得充实有意义,才是重点。
年少时,刚信主。教会有位长辈退休后,“冇穿冇烂”,无灾无病,但因无所事事,活得不耐烦,常嚷着要回天家。当时听了,莫名其妙。因为所听的道,所读的见证,所唱的诗歌——有了主心中充满喜乐,有了主生命就充满意义;主耶稣来,不是叫我们得生命,且更丰盛的生命吗?怎么会想死呢?那年日,我们物质虽不怎么样,但日子可是快活得很呀!下了课,读文艺、读武侠小说、看电影、打球、游泳、露营,恨不得假期多一点,长一点,可以和死党们去玩。街边印度档五分钱一碗的“煎蕊”喝不起,只干吹牛车大炮也爽。干嘛想死?
而今啊,退休不再是遥远的事,而是日趋日近了。几十年来的生活作息,周日塞车上班、塞车下班,晚间运动、阅读、写作或预备讲章;周末主日或城里或出门讲座、讲道,周而复始。
只是一旦放下日常工作,若写作、讲道邀约也停了,每天至少多出十小时的空档,能够天天补读生平未读之书度日吗?现在读书既是兴趣使然,也常是迫切之需。退休了,若没讲道、写作的迫切性,是否能回到少年时纯粹享受阅读的愉悦?
人都需要朋友,基督徒更需要肢体情谊、属灵伙伴。虽然相识满天下,几乎每个星期讲道前后,都与各地同工、弟兄姐妹相谈甚欢,或一起用餐。但有机会有时间进一步深交的肢体,却不多;有的,也都相隔数十,数百,数千里之遥。退休之后,邻近知交,可说寥寥可数,这也将成为退休后面对的缺失。人种什么收什么,几十年忙忙碌碌,事工事工,只多做事,少经营友情,退休后又如何享受弟兄姐妹的情谊呢?看来,退休之后,必须亡羊补牢。
几十年来心思精力时间都聚焦在事,退休后没“事”缠身,除了更多时间与家人相聚,关怀人——是我必须重新学习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