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非常应对——文桥文字事工(15.05.2023)
文:晨砚(文桥总编辑)
求变中的文字事工
文桥传播中心今年进入45周年了。文桥的服事是从文字开始——出版杂志、书籍,供稿给本地各大报章等等,后来也渐渐走向多元,譬如:辅导、校园事工、儿童事工等等,而向来跟文字部紧密关联的美术部,为配合时代需求,2020年也衍生了资讯传播部(IT),在文字外,加进影音。形式多元了,而目标是一致的。
近年来我们面对网络媒体冲击,纸媒节节败退,书籍出版困难;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是一个非常时期,需要“非常式”地应对,这时求变是必须的。《文桥双月刊》在2019年下半年已改为季刊,并在2021下半年,由单色转为彩色,增加元素吸引读者。至于从1986年就开始的报章福音版,星洲的《生命树》,自2020年4月开始,文桥每个月只需供稿两次,跟东马的《卫理报》轮流供稿,凑成每月4期。此外,南洋《牧羊人》已从2018年改为网络版。2020年4月,我们创建了文桥《新泉眼》网版。因为报章福音版,已不足以应付各种快速变化的课题,覆盖面也未能周全,而有些课题,报章也不方便刊登,譬如说同性恋,或有些被认为不可思议的神迹。
图像示意的时代
而文字培训 ——提升作者、读者“创作力与阅读力”;出版本土的作品,培育天国文字人才,兴起作者,亦是文桥文字事工的一个重点 。基督徒写作团契/文桥自创办以来,从未间断主办文字讲习营,或与其它教会、机构联办——在这个以图像示意的时代,文字语言面临一个严苛考验,“视觉”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影响途径,我们也已经从文本中心,转向了视觉中心;连文化的呈现媒介与受众,他们的接受和思考习惯,也渐渐视觉化、图像化。再说线上的往来讯息,一般比较随性,于是有人写起文章来也有网络气味,而这似乎也受落。有时有人不免会想——所谓的文字训练,还需要吗?当好些人趋向“浅阅读”的时代,精确的文字还需要吗?
其实文字依然是要讲究,真理依然要有条有理地言明;载体改变,方式调整,但我们仍然要加紧装备,各尽己力;恪守原则,动用神国丰富资源,为主做信仰讯息的好管家。我觉得基督徒为要弘扬主道,还得多掌握创作手法、技巧和形式,能把事情说成话,说得有力度,能感动人。
文字事工在自媒体时代
此外,我们的生命是与神连结,而又从神领受属天的资源。我们要紧紧记住,神的道是丰盛的,容不得草率粗糙,而文字的技巧可以学,如何用比喻,如何营造意象,如何下笔又鲜活又强劲……磨一磨,便逐渐掌握,功力就日增,但切不可认为“不需要”。
而我们的文字培训,这几年也从之前的“写作人”,扩展至:读者及各种需要运用文字的群体,譬如写报告、作记录、备讲章、小组分享,录视频等。因为现在是个自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讯息,我们得加紧装备,抓紧这个时代传福音的契机。
上帝开了宽大又有功效的门
而出版,我们很直接就考虑到读者,还有市场,但我们也不能太市场导向,专注鲜明的目标市场。文桥的异象是:“透过文字传达天国的福音”,比较关心的是读者。以供主内外不同程度及年龄层的读者需求。
而除纸版书外,我们也出版了电子书,上架平台,以符合现在一些人的阅读习惯方式。反应不错,这也跨越空间,包括了好些海外的读者。但也有人仍然讲究书本捧在手上的质感,更不喜欢在那闪亮的屏幕上阅读。所以纸版书,除了内容,封面设计和书名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从视觉到触觉到包装都得讲究,而书的印量少,但要精美,有收藏品的意味,这是从事出版必须面对的事实。
文桥在1997 年开始了丛书赞助,既是奉献支持,也是先付钱后拿书,现在只需RM200,便可赞助一年6-7本的书。说到制作成本,除印刷费外,编辑润稿修正,确保文字品质,还有美编排版、封面设计等都耗时费力,那是一个常看不到的成本。
而疫情期间因为行动管制令,我们的书房运作困难。应对之策是成立网店,通过线上营运。而反应出乎意料,业绩稳定,并有上升的趋势——上帝的确为我们开了一道宽大又有功效的门。
2021年5月,我们也开跑了“线上读书会”,文桥阅读室在2022年共举办了12场的读书会+ 聊书会。读书会是比较系统性的,聊书会则比较随性,了解大概内容,也促进作者与读者的了解。内容涵盖:情绪如何疗愈、宣教士谈“走入旷野的上帝”;大马中文教会、机构对国家及社会发展的贡献,信仰书籍解读等。
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定于10月8日庆祝文桥45周年——《与神同工,进退有据——从文字到多元》。敬邀主内牧长、教会/机构领袖、弟兄姐妹拨冗莅临,同颂主恩;且让我们继续在天国的路上,彼此扶持,互相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