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网络扩版·新泉眼 » 别再“精神内耗”了!(24.11.2023)

别再“精神内耗”了!(24.11.2023)

文:郑琇文 Sammi (文桥辅导室 · 临床心理治疗师)
图源:unsplash@zachary-staines
你听过“精神内耗”吗?
近年,很多人使用“精神内耗”这词——无论IG 、小红书、或是心理学书籍都可以看到。我们常说:“累”!“我觉得很累!”“生活很累!”我们常感觉心里疲乏,尽管一天下来,什么都没做。其实,这不是生理上的累,而是心累了。
随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挑战,很多人陷入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就像头脑里有天使和恶魔,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意见,不断互扯。慢慢地,消耗我们的心理资源/能量,导致我们“很累”。
精神内耗也称“自我损耗 ”,是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提出的理论。精神内耗是一种心理状态,指是一个人的自我控制和意志力暂时下降的表现。换言之,当我们需要做决定、要控制、要节制,或是自我管理时,心里的能量也会慢慢被消耗。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就像肌肉疲劳需要休息一样。

精神内耗有什么表现?

精神内耗的表现广泛,不易察觉,但却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上演。例如:不断纠结、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反复回忆过去、常常后悔、胡思乱想、完美主义、做事前拖延、常常否定自己等等。以下是三个精神内耗的例子:
第一,过度担忧和犹豫。
当我们不断回顾过去的错误、不断衡量利弊,或不断考虑未来,就可能陷入内耗的恶性循环中。这种表现可能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对失败的担忧,或担心做错决定。结果是,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我们焦虑、难以专注于重要的任务,以及面对选择困难。最终,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甚至精神健康。
第二,完美主义倾向——行为和思维两方面
当一个人不断追求完美,往往会为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无法达到目标时,内心可能会充满挫折,最终导致痛苦。除此之外,有的人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规划完美的计划。随着计划越来越完美,实现的难度越来越高;最终,导致一个人因害怕失败而失去开始的勇气。
第三,思维模式,例:否定自己、自我批评。
精神内耗与思维模式密切相关。简而言之,当某种情境发生,我们的思维模式会直接影响情绪和行为。如果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已扭曲,或经常倾向于负面思考,那么就可能导致精神内耗。例如:当你失败时,是否会自我批评或产生消极的想法?你会否怀疑自己、自责、自认失败者,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当我们陷入负面思维循环,就是精神内耗,这不但影响情绪,还会降低自我价值感。

选择困难导致疲累

除了“累 ”,我们还常听到别人说:“我有选择困难症” 或“我害怕做选择”,这多少源于人对未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担心。例如:明天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呢?而每个决定所带来的后果,都可能影响自己及身边的人,就如齿轮,牵一发动全身。
有个经典故事这么说:某士兵接受入营训练,被派去厨房打杂。他的工作是把马铃薯分类——好的马铃薯放到一箱,坏的放到另一箱。但是,库房里的马铃薯堆积如山啊!两小时后,士官长回来,发现两个箱子都是空的,而那名士兵仍然盯着第一个马铃薯。士官长问道:“怎么回事,你不喜欢这份工作吗?”士兵回答说:“问题不在工作,是我做不了决定。”
其实,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我也陷入了精神内耗的循环。我在电脑打开了几个档案,写了几行字,不断思考该写什么主题、如何下笔。如果写了,能清楚传达信息吗?写错了怎么办?直到某早晨参加灵修聚会,才从当天的信息被提醒:我就像一只迷失的羊,不断乱撞,我忘了——我需要的其实是安静下来,回到上帝的话语中,顺服祂的指引。
每个人几乎从醒来那刻,就需要做许多选择和决定,小至:我要先挤牙膏,还是先开水龙头?大至:职业、结婚对象等等。日复一日,无数抉择,如果我们总是内耗、为未来焦虑、为不确定而害怕,最终,我们就跟故事中的士兵一样,什么也做不到。

如何摆脱内耗?

基督徒可以如何摆脱内耗,又怎么确定方向,知道自己走在上帝要我们走的路呢?——我们需要一个好牧人,一个熟悉路径,而又信得过的领导。耶稣基督——我们的主,认得那道路。在上帝面前,我们可以承认自己的软弱、不足和不完美;承认自己在人生旷野中也会迷失,并立志全心全意地顺服上帝的带领。
跟随祂,使我们平静安稳;依靠祂,心中得享平安。我们也可以透过灵修、祷告、读经,明白神的旨意——上帝会告诉我们,当如何做。
《诗篇》23篇1-6节:
1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2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3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4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5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但愿《诗篇》23篇成为你我在生活中做选择、陷入内耗时、缺乏信心时,一个提醒、安慰和勉励。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