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主同行, 进退有据
整理报道:吴兆慧
45年前,几人因参加第一届新马基督徒写作班后受感动,成立马来西亚基督徒写作团契,并从什么都“无”开始——无全职同工、无办公室、无薪金,创办了《文桥》刊物。他们相信,神恩典将带领他们走这“坎坷路”,却未料,“以文载道”的事工有朝一日会多元化……
2023年10月8日,马来西亚基督徒写作团契(大家所熟悉的“文桥”),顺利于尊孔独立中学举行45周年感恩庆典。
相隔5年后再举办感恩庆典,期间经历了冠病疫情,让人不禁担心,受邀者是否愿意出席?出乎意料,报名出席人数在近截止时激增,甚至超出估算。在巴生谷外,还有从各地而来的,包括东马、柔佛、马六甲、森美兰、槟城,霹雳、彭亨等,毫不在乎辛劳和旅途之苦,齐心来数算主恩。
▌ 第一场:感恩崇拜
感恩崇拜于下午4时30分,在尊孔独中礼堂举行。卢锦燕传道带领会众敬拜赞美,以诗歌《感谢神》掀开序幕——45年,文桥历经千帆,穿越高山低谷,若不是神的引领,何以走至今日?感谢神!随后,大家又以《坐在宝座上圣洁羔羊》及《美哉主耶稣》歌颂赞美主。
廖春煌医生为崇拜作开始祷告,并由黄子总干事致欢迎词。他说,文字事工是教会最冷门的一项事工——文桥的开始,是一个神迹。“以色列人出埃及,进入旷野漂流四十年,两百多万人得以生存,是历史上无以伦比的神迹——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信;读者也只有圣灵引导,才能信。”
神带领文桥开疆拓土,文桥也紧抓机会,出版《文桥》、丛书、《青春路》、供稿予各华文报福音版、办超过百人的生活营、公开讲座等,也获得许多义工“拔刀相助”。此外,神打开许多原对基督教紧闭的门,让文桥事工得以多元发展,从纸媒,到电台、电视;从中小学到华社;行动管制令后,各部门事工转向线上,从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开设社媒专页,脸书、小红书、Instagram等。
“45年来,是上帝天天降吗哪,许多教会、同工、弟兄姐妹的爱心扶持、奉献,使文桥得以继续走下去!”
随后,黄满兴会督以《谨慎行事,爱惜光阴》主题证道,他透过《以弗所书》5:15-17,提醒大家当像智慧人,在邪恶的世代爱惜光阴,遵行大使命——使万民作主的门徒。“保罗说:‘不要做糊涂人’,我们要明白主的旨意是什么!”
黄会督提醒,许多基督徒觉得传福音艰难,因只想“收割”;惟若不栽种,怎么收割?基督徒首先应栽种、浇水,好好地陪伴、照顾。他鼓励会众,认定一个传福音对象,每天为其祷告,再求神指教,可以如何感动他、接触他?最后一步才是“收割”。
他分享,早前踏上宣教路时,毫无经验与资源。“我不会马来语、未接触过原住民、没资金、没人力、没计划,怎么办?”但他发现,只要有上帝便足矣。这宣教路一走,就走了28年。他说,如今许多外籍人来到大马,我们可以主动接触他们,传福音。过程不容易,甚至辛苦、耗时间,但为何要这么做?——因为耶稣也如此。“时间不多了,把握时机,不要让它失去。”
理事蔡庆文弟兄带领奉献祷告后,由马来西亚基督徒写作团契主席陈业宏教授致词。他引用黄会督的证道主题说,“谨慎行事,爱惜光阴”是文桥多年来的方针。文桥同工秉持这态度,得以扩展事工,迈向多元,增设辅导、儿童、校园、书房、聊书会、视频制作等。2020年,政府落实行动管制令,实体活动被迫停止,文桥活动也未能幸免,同工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抓住机会转向线上发展,将危机变转机。
随后,黄满兴会督为感恩崇拜祝福祷告后,出席感恩晚宴的弟兄姊妹一同移步到宴会厅。
▌ 第二场:感恩晚宴
傍晚6时30分,感恩晚宴开始。黄群枫姐妹担任晚宴司仪,并由廖春煌医生谢饭祷告。当晚,总干事黄子致欢迎词,他娓娓道来,诉说神的恩典。
疫情后,教会重新开放,参加实体聚会的人数下滑,如此光景让人担忧,会否有人愿意出席感恩庆典?同工发出请柬后,初时反应不佳,感恩庆典会否落得冷清?感谢主!现在感恩崇拜礼堂近乎满座,宴席也超过所估计的80桌,共开85桌。
他说,进入数码化时代,所有传统媒体备受冲击,文桥事工也不例外。虽文桥多年前开始尝试转型,但手头工作忙不过来,谈何容易?同工一直在“困境”中奋斗,直到疫情爆发,被困在家中,反而能暂时放下实体工作,专注在线上事工。如今,几乎所有文桥事工能以双轨——线上、线下方式进行。
45年了,有些同工从青年“升级”中年,有些“再升级”乐龄,主也带领许多年轻新血加入。如今,文桥团队有青年、中年、乐龄,不同年龄层的同工,服侍各年龄层的人,这是主浩大的恩典!
陈业宏教授致词时说,2020年,文桥受疫情影响收入剧减,该怎么熬过去?怎么支付超过20位同工的薪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文桥竟收到“破纪录”的爱心奉献,丛书赞助者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文桥不但因此收支平衡,甚至有余!这意想不到的“灾难”,让文桥同工与写作团契理事再次经历神。
晚宴继播放文桥45周年特制短片,回顾上帝的恩典,诉说文桥从创立至今所走过的路。随后,吉隆坡卫理公会福建堂凯声诗歌小组献唱《唯独祢配》及《感恩》,充满温馨与感动,让在场宾客都陶醉其中。大会也播放义工视频,一些过去曾参与文桥不同事工的义工,分享参加文桥事奉的经历。
另一方面,晚宴也设有颁发“马华基督教文字薪火奖”环节。此薪火奖创立宗旨是“为马来西亚基督教塑造世代薪火相传的文学/文字产业”,肯定、褒奖及鼓励有心耕耘的马来西亚华人基督教福音文字事奉者。过去历届得奖者为杨百合弟兄、黎美容姐妹、黄孟礼弟兄、杨钟禄牧师及黄伟恩弟兄。
▌ 薪火奖与同工奖励
2023年马华基督教文字薪火奖得主为廖克民牧师,由马华基督教文字薪火奖遴选委员会的胡维明家属代表——胡美兰博士颁奖。廖牧师是现任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会长,也是博物馆馆长、历史研究学者、社会工作者、写作人、出版人、社团领袖、杂志主编等。
拉曼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许文荣博士评述——廖牧师非但服事教会,也影响文化与社会。他以历史研究与写作的成果纠正了实兆远垦场的开垦年、设立实兆远垦场博物馆,成功争取举办每年一度的“双九节”(开垦纪念日),及把 Jalan Besar 大街街名改为林称美路等。廖牧师的评论文章范畴极广,包括文化、教育、宗教、历史、社会关怀等。此外,他也主导举办了三届历史研讨会,研讨会论文后来编成论文集,留给后人一份极珍贵的历史文献。
接着, 晚宴进入“ 颁发同工奖励”环节,由何文平弟兄代表文桥同工,从刘辉生弟兄手中接过奖励。随后,文桥所有理事与同工上台献唱诗歌《你的恩典够我用》——坚信神每时刻与我们同在,祂的爱永不改变;及《我愿跟随我救主》,立定心志——“无论何处主领我,我愿跟随!”
晚上9时许,晚宴在陈业宏教授的祝福祷告后,圆满结束。文桥衷心感谢所有出席者,及为此庆典义务帮忙的义工和弟兄姐妹,使周年庆典顺利进行。
文桥,意即“文字为沟通桥梁”。感谢主,这道“桥”经久不衰,同工更齐心“建筑”许多“文”以外的桥梁,让“过桥”之人领受神的恩典与祝福。这路着实崎岖不易,但有主同行,结出累累甘甜硕果——是恩典之路,是蒙恩之路。
45年了,文字与否,文桥依然秉持最初信念,未忘最初感动——谁为你为我造一道桥,让我沿桥走入你心,让你沿桥走入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