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婷
女儿准备与男友搬到外头住,
催促她放下“没用”“没贡献”的爸爸,
跟她一起搬走……她该怎么办?

“老师,你真的要好好跟我妈谈谈, 她就是这样, 总想不开。我说人生是要往前走,她就是不肯。你跟她聊聊哈,跟她聊聊……”20来岁年轻貌美的女儿,见我从辅导室走出,准备接下一个个案(她母亲)时,就暂停讲电话,客套地丢下这么一句后,继续讲她的电话。
恐惧不安折磨
那妈妈,看上去像60多岁,比实际年龄老10年,满头蓬松白发,脸比苦瓜苦……这里就称她林妈妈吧。林妈妈告诉我她一直都有不安和害怕的感觉,有时候“它”一来,就会感觉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有时还会发抖、冒汗……偶尔老板只是日常交代,工作了快20年的她还是会感到非常紧张。近来,她常觉得头痛,晚上也睡不安宁,同胞妹妹建议她向我们求助。
印象深刻——刚坐下来,她就捂着胸口跟我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一直觉得很害怕,感觉什么都怕。”“你知道你怕什么吗?”“不知道,就是觉得很不舒服,很怕罢了。”我缓缓点头说:“没事,你可以慢慢说,你想告诉我什么你就说……”
我问她害怕的感觉打从什么时候开始?林妈妈告诉我,小时候她很爱读书,成绩也相当好。中三那年,好赌的爸爸欠了一屁股债,结果在某个晚上,她们连夜逃去阿姨家暂住。谁知大耳窿在不久后还是找上门,爸爸被打得好惨,姨丈也受连累。她们又再次搬家,接下来的日子都是不好过的。好不容易熬到高中毕业,她就出来工作了。
正如一般人所理解的,为了逃避麻烦的家,她很快就把自己嫁了出去。婚后5年,大她4岁的丈夫精神分裂症病发。无奈,为了女儿,她咬紧牙关撑下去。丈夫的病情反复,情绪极不稳定,发病时的模样历历在目,女儿是在恐惧中成长的。林妈妈的生命就像过山车般,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而,关关难过关关过,日子再不容易,还是过去了。如今,女儿已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原以为好日子即将到来,谁知却不然。女儿准备与男友搬到外头住,并催促林妈妈放下“没用”“没贡献”的爸爸,搬来与她同住。原来,这就是女儿在一见到我的时候,说她妈妈需要“往前走”的原因了。
引导面对问题
我尝试引导林妈妈去感受她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她告诉我,其实她很怕看到女儿。她的心情很矛盾,自认为接下来的日子需要依赖女儿——自己在这世上唯一的依靠。但心底里着实很怕她,女儿一不高兴,那神情、那眼神是与爸爸一样的。我引她思考,脑海中出现了什么?她说就算丈夫再不堪,他始终还是女儿的爸爸啊!自己哪能忍心抛下他呢?况且不顾也顾了那么多年,而丈夫自己也不希望自己是个病患,偶尔情况稳定的时候会做一些散工,但如今也一把年纪,能做的工作就越来越少。现在的丈夫,沉默寡言,在家是绝对没有地位的。
听了林妈妈一番话,我说:“这是你很真实的想法,虽然丈夫没扮演好他的角色,但你始终不忍心放下或丢下他不理。”林妈妈猛点头,说:“对啊对啊,难道看着他睡街?看着他死咩?”她说她不晓得如何面对女儿?女儿常问她:“怎样,你想清楚了吗?”她最怕就是这问题,总是逃避回答。之后,等着她的就是女儿一连串的大发脾气。她很害怕——拒绝了女儿的安排,以后再也得不到她的支持和帮助了。我表达了深度的同理,她大哭。
待她情绪平稳后,我帮助她看见想法对情绪的影响。林妈妈无法接受女儿对父亲的无情。这是令她经常感到焦虑的原因。我帮助她思考如何接纳女儿。女儿与自己是不同的个体,虽然不认同女儿的想法,但可以试着接受这就是她!我鼓励林妈妈先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她还是可以向女儿表达自己内在的想法,女儿接不接受是一回事,自己不需要总纠结。我也建议她学当自己的心理辅导师。当感受到焦虑的时候,正视它。可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现在正担心的是什么?最糟糕的情况又是什么呢?我可以改变自己的认知与想法,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吗?我和她谈,她也是可以尊重自己的想法,纵然女儿不同意,自己还是可以温和地表达内在想法、感受和期待。仔细探讨后,她清楚说出内在深层的想法是:在她能走、能动的时候,她一定做不到丢下老伴;但她希望女儿即使搬出去,还是可以常回家,与她保持好的关系。
我建议她持续接受心理辅导,梳理内心的混乱,同时观察自己的焦虑症状。也建议她可从精神医生那里得到正确的诊断,依从医生指示是否需要用药。与此同时,也鼓励她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多和朋友相聚、聊天,定时运动等,随时把自己的焦虑情绪宣泄出来,皆有利于消除焦虑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