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生

麦道卫 著
福音证主协会出版
读完此书,深有感触。
我们的传统文化看重辈份,以长为尊;对于情爱话题较感羞涩,更不会深入解说、教导。但本书作者的分享却截然不同,让我们看见代代相连,关系亲近必能促进沟通。越是亲近的关系,许多课题或话题都可无禁忌地开放交流,这就能成功开通整个谈话的起点。就如作者与女儿和她的同学,在车内无忌讳地探讨性课题,令女儿的同学感到不可思议。而作者女儿深信他们父女间并没有任何话题界限,更是让读者——如我,深思检讨。
作者说到“肯定”的连结点,我想也是。谁不愿得到肯定?不管任何年龄层——就连退休人士也需要他人的认可。我们就如作者所说的——也许让愤怒遥控了我们,使我们失去了说话的艺术与技巧;当发现青少年失误,或所交托的工作不按我们所期盼的完成,就会破口责骂。作者的教导恰好相反,他会先肯定青少年的付出(不管事情做得如何);更以基督为榜样,用慈爱来教育。让我更觉有趣的是,作者使用“谁是我的邻舍”的比喻,强调撒玛利亚人没有过问或责备受伤至半死的人是否活该,是否他自己的错失导致如此状况。作者还提醒我们要慢慢地动怒,先感受后发问。
不只是要给予肯定,同时还要接纳。他引用经文“……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12:3)我们不要看自己过高过大的同时,也不需把自己看得过小或过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为何不能接纳他人与我们不一样呢?
另外,“欣赏”也很重要。谁不喜欢别人的欣赏呢?如作者所说,欣赏带给人一种重要且有意义的感觉。正面赞美、欣赏的话语也不花钱,为何吝于付出?非常欣赏作者的生活文化,他分享了一个生活例子:孩子把洗衣粉幻想成魔法施放的闪光,把洗衣粉洒满遍地。母亲并没怒骂,而是肯定她、接纳她、欣赏她,并与她一起了解她的故事狂想。我想——无话不谈、无忌讳的沟通,就是由此而来的。
当然,“爱”这连结在作者眼里看为重要。《圣经》里也多有强调爱的重要。有爱,就会有真切的关怀,帮助我们乐于接近,与青少年人建立关系。若在孤单的、“正规”的环境里找不着爱,青少年就会迫切地往其他地方,尝试寻觅些什么来填补这一方的缺乏。
“开放”也是一种连结。在繁忙生活里,我们需要懂得分配时间给家人,尤其是孩子。作者分享他在赶着完成一堆堆永无止境的工作项目和计划时,总是忽略了给孩子们一些相处的时间。当他忙于写作,小儿子却前来“炫耀”他的足球时,便以“没时间”来打发他。但智慧的妻子在旁提醒——再多的时间也无法应付不断增生的工作量;但孩子岁月里的成长却不会停留,错过了再也不会回头。这提醒我们,在紧密、忙碌的计划表里,必需要开放时间给我们所爱的人。
最后的提醒是——青少年人需要学习承担,与其如我们上一辈的错误引导:孩子跌倒是地板的错、怕孩子伤着而处处维护……不如放手让他们学习承担错误的后果,好使他们可以更有成熟的思考与智慧,成长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