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星洲日报·生命树 » 走出哀伤——健康地面对生命中的伤痛(09.05.2024)

走出哀伤——健康地面对生命中的伤痛(09.05.2024)

文:温仪彬
图源:unsplash@reinhart
一对年轻夫妇在大儿子三岁的时候,欢喜快乐地预备迎接二女儿的诞生,满以为可以有一男一女就满足了,没想到女儿在七个多月的时候就不治去世了。从女儿出生的期间,他们就知道不能抱太大的希望,虽然艰辛,还是没有放弃,但到头来他们也只有接受这个事实。但也让他们不敢再生另一个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他们没办法挪去要一个孩子的意念,就鼓起勇气怀第三胎;整个的怀孕过程都是战战兢兢的, 因为宝宝同样有复杂的情况出现,结果婴儿早产,放在保温箱两三天后就去世了。
这对年轻的夫妇完全崩溃了。但是看起来这次的恢复期比起第一次好像来得短——比起第一个孩子去世时所经过的起起伏伏,这一次他们很快就回到细胞小组,却很少谈失去孩子的事情。一切看起来还算正常,但是一年之后,这对夫妇就决定离开小组,甚至也不参加教会了。小组的弟兄姐妹想继续关心他们,却无从着手,因为他们完全封闭自己。
但我们在关心他们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现象,当危机发生时,这对夫妇没有让对方谈起心中的伤痛,就把自己的苦闷埋下去,甚至到一个地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冷漠的。在平常的日子,他们看起来还很正常,但是一到孩子去世的纪念周期,他们的情绪就大大起伏,好像随时有一个计时炸弹会被引爆。他们的这个现象,很明显告诉我们,在失去孩子的期间,他们没有真正地去面对心的哀伤,因为找不到他们想要的答案;他们以为帮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伤口盖起来,不要再胡思乱想。
正如大卫.席蒙得David Seamands,《伤愈》的作者如此描述现代人 :“我看见一群人,他们对神的能力丧失信心,因而软弱,无法自拔。他们无助地祷告时,那些为私人祷告的问题似乎没有蒙垂听。试遍了所有基督教的教导,也毫无结果。像是在播放着以往失败的那张失声老唱片,唱针总是在重复的几种情绪里卡住——尽管他们在表面上一样祷告,奉献,宣告,却愈来愈深陷在幻灭和失望之中。我看见另外一群人则趋于伪装。这些人压抑他们内在的感受,拒绝承认事态严重,因为‘基督徒’不能有这样的问题。他们不但不面对问题,反而用圣经的话语,神学的字眼和不实在的成见来粉饰自己。这些‘不被承认’的问题潜伏着,以后再现时,会徒然导致各种反常的疾病和极不愉快的婚姻,甚至使得他们的孩子受到感情上的伤害。”
大卫很彻底地描述,许多人对于潜在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反应。在面对问题所带来的伤痛或压力时,人们通常的两种极端的反应,一是渗透在自哀自怜当中,或带上一副假面具,极力避免面对或碰触心中的伤痛。
请问你有没有一些未处理的伤痛呢?看看周遭的亲友,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在我们的周遭,有不少人意识到在自己的生命里头,有一些难言之隐的伤痛,他们常常带着这些的伤痛过日子,进行日常生活作息——希望因这些活动可以挪去伤痛。却没有真实意识到,那只是为了逃避。
有一位姐妹选择到危险度极高的地方宣教。许多人佩服她的勇气,认为她是一位很有信心又全然奉献生命的好榜样。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位姐妹和相爱多年的男朋友分手了,导致她伤心欲绝。因此并非因为她的舍己精神,或因认识神的爱而推动着她,乃是心头那挥之不去的伤痛,让她对死没有任何的恐惧。
在这里无意提倡,我们必须100%没有问题,才可以过正常的生活。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完全没有问题或伤痛的。事实上,如果我们正视生命中的软弱和伤痛,容许上帝帮助我们在软弱和伤痛中站立起来,那么,我们的生命将更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果效。因此我们要学习正视我们里头的哀伤——只有当我们拥抱及正视这些伤痛时,才能真正从中康复过来。
当别人帮我们按摩的时候,如果我们绷紧神经,就会痛得不得了,但是如果学习放松,就可以享受整个按摩的过程,虽然会有一点痛,但是过后就很舒服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面对伤痛时,愿意放松,学习自然地接纳内里忧伤的情绪,就好像我们拥抱愉快的情绪那样,就能够给自己一个机会,正视心里头的哀伤。  一位著名的家庭治疗师说:“哀哭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你做适当的改变,以至于你可以很健康地来面对生命当中的伤痛。”  在面对伤痛时,给自己时间去整理,而哀哭是一个自然及必须的过程。
走出哀伤的管道
1. 找适合的人分享(有些人情愿写日记)
把伤痛说出来,可以给当事人一个机会去看清所发生的事情,并把心里的情绪(焦虑、罪恶感或怒气)发泄出来。这个过程常会伴随着眼泪,眼泪能舒缓当事人的情绪,并且使忧伤的心灵得医治。在这个过程中,要给自己自由的空间,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表达情绪——想要骂人的话、自杀的念头、心里的无助等等,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当然,若有伤人或伤害自己的行为,就要寻求帮助。)
当我们愿意透过言语或文字,把头脑里乱七八糟的意念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能够帮助自己理出一个头绪,不必让这些乱糟糟的意念在脑海里重复盘旋,成为梦魇。
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当事人可能来不及反应,过后就常常会出现不必要的焦虑和罪恶感,因此,把事情摊开来讲,就可以帮助当事人减轻心中的无力感和挫折感。他们会发现,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并不一定会增加自己的压力,反而能越来越舒缓——在思想、认知、行为及身体上出现的各种症状。
2. 做一些自己想完成的事
记得当我的第二个孩子流产时,我花了好长的一段时间哀哭。那一段时间我一直问上帝,为什么这件事发生在我的身上?我读圣经、祷告、看书,可是都没能找到答案。直到有一天,一个姐妹约我见面时告诉我,她也同样经历流产之痛,虽然她没有答案,但是这个痛苦的经历,让她可以明白,并了解经历同样伤痛的人。她也建议我,如果我还放不开,可以做一些自己认为对宝宝有意义的事。於是我回到家之后,就把宝宝装在瓶子里“零碎的遗体”——医生清理后把它交给我的,在院子里埋葬起来,并祈求上帝迎接他回去。那天,经过好几个月的哀痛之后,我第一次学习把宝宝放开。当天我们有细胞小组的聚会,我发现那一天晚上是我流产的几个月以来,第一次那么释放地赞美神。
3. 寻找意义
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常常想要知道原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困难的发生是无迹可寻的,人们也往往找不到答案。因此与其找答案,不如学习找出“这个事件给我个人带来什么意义”。
有一位父亲,孩子生来有地中海贫血症,当时他们也想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十多年来都没有答案,但是他们却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这位父亲,为了孩子的缘故,四处找解决的方法,找人捐血。根据医生的意见,这类的孩子都不会活过十多岁。 但是这位父亲没有放弃,即使活不长久,也要在他活着的年日好好照顾他。结果这孩子不但活超过十岁,还很健康的活到三十多岁,并在各个学校,医院分享照顾这类孩子的方法,也提高公众人士对地中海贫血症的认识和预防。
你呢?你觉得在生命中最痛的部分,你可以做些什么?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