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近期文章 » 刊物 » 先读为快 » 是负担还是祝福?——生儿育女的挑战(15.05.2024)

是负担还是祝福?——生儿育女的挑战(15.05.2024)

受访者:方孝锋牧师、杨玉燕师母
采访、整理:锦燕
世代的观念会改变。
直至上个世纪,结婚生子还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必经之路,是理所当然的。或有种种因素导致少数人错失这个过程,也多感无奈,甚至遗憾!而时至今日,许多人却不再视其为理所当然,而只是一项“选择”。
与方孝锋牧师夫妇谈起这课题,师母说:“在我们那一辈,只知道有人婚后不孕,没得生;而不曾听过有‘不想生、不要生’的。”他们在1985年结婚,第二年就生下第一胎,到了1993年,陆续生了5个孩子(4女1男)。在那年代,多数家庭都只生两三个,5个算是“多产”。
方孝锋牧师全家福
在教会事奉,即使师母也是神学毕业,但一般在教会的情况都是“买一送一”(经济许可的教会,也会给师母、孩子一些爱心津贴)。一个单薪家庭要养一家七口,着实不简单,他们哪来的信心与勇气生5个?
生养众多 经历恩典
师母坦然笑说:“其实我们原先没想要生这么多,计划止于三胎。谁知第三胎却是双胞!后来又意外怀上了第四胎……我当时很排斥,但有位姐妹提醒我:‘这是上帝给你们的,如果你心里排斥,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于是我向神认罪,并调整自己的心态。”
师母是独生女,方牧师的原生家庭则有七个弟兄姐妹;对他而言,孩子多少都不是问题,但考虑到生养方面,师母的负担更重,因此他说:“要生多少都看师母的,由她决定。结果意外地生到5个。最小的是儿子,爷爷奶奶特别高兴,整个大家庭都觉得满意,教会也认为是一个祝福;因为以我们福州群体的观念,没有儿子总是不够完满。”
孩子是负担还是祝福?其实是绑在一起的“配套”,而不是二之一。现在回头看,这几个孩子是来自神的祝福;但在养育过程当中,确实是很大的负担——不光是经济上,心理上也是。传道人孩子太多,会有人投以不以为然的眼光,甚至可能觉得他们不自量力。但师母说:“上帝已经把孩子给了我们,我们不可能不要,也不舍得给别人,无论如何都要亲自抚养他们长大!”
“虽然负担重,但在过程中却看到神的恩典同在。有位姐妹注意到当有人问起我有几个孩子的时候,我会表现得很尴尬。我起先否认自己有这样的情绪,但后来自我反省,是否把养育孩子看成是很大的负担,以致不自觉地表露出来?”在不安之际,她读到一节经文:“人多的,你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你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要照被数的人数,把产业分给各人。”(民26:54)她深受触动,感觉是上帝给她的应许——他们家里人多,上帝的恩典也会更多!从那时起,她不再以孩子多为重担,整个人得着释放,轻松了。
往后,他们确实经历神的诸多恩典——孩子们长进,成绩都够好,不需要补习,只要买参考书就够;后来也都顺利大学毕业,其中四个拿到政府奖学金,减轻很多负担。
在1996年,大女儿4年级,小儿子3岁时,他们由砂拉越诗巫转来彭亨州的淡马鲁福音堂事奉,开始了新的生活,无论衣食住行、孩子上学等都方便很多。孩子小学时还需载送,中学就可步行上学了。孩子越长大,他们就越轻松,直至孩子可以融入父母的生活,一起在教会配搭事奉。
钱财分配 简朴生活
虽然是单薪家庭(加上不定时的爱心奉献),但蒙上帝保守一家平安,基本没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方牧师说:“我们对物质没有太多要求,孩子小时就七口人七口饭;住处、车子是教会物业,生病就去政府医院,没什么大花费。到了淡马鲁,教会待遇足够所需,不多要求的话,过日子没问题。有时有额外需要,也会有额外的奉献。比如每年新年,会收到怡保以琳福音堂给各处弟兄会牧者的爱心红包,得以应付孩子买新衣和其他的新年开销。”
另外,钱财的分配也需要智慧和节制。到手的钱财很容易用掉,方牧师就与教会协议——年终花红分开年中与年尾支付,这样,就可以应付孩子学期开学的费用了。教会很有恩典和体恤,为他们支付一半每月购屋贷款,买下隔壁的房子。
“我们一家都很享受教会的群体生活,有很好的团契,参与教会的家庭营;我偶而也带青少年到KL逛书展——这样的群体生活,孩子也不觉得有缺乏。我觉得,只要能好好计划分配,加上知足的心,钱财不是大问题。”方牧师满心感恩地数算上帝的恩典。
“我们相信上帝,一直祷告信靠神,让祂为我们分担;从未计算什么成本、牺牲、多少付出、多少辛苦的,就顺其自然地走过来了。”师母也爽朗地笑说:“如果要这样想,真的就不敢生孩子啦!别说我们,即使收入很高的,也未必会觉得轻松。”
如果要说牺牲,牺牲一些生活上的享受,换来为上帝养好几个孩子,他们觉得十分有价值!当中四个孩子都在不同的教会参与事奉,只有一个从事电子游牧的,在不同的国家工作旅行,走遍70多个国家也仍未想安定下来。
曾经的痛 成长的路
“在孩子的成长中,只有一个曾经有过‘叛逆期’。那几年是我最痛苦的日子,我们的相处就像火星撞地球!”师母说:“现在回想却是感恩,因为这让我学习做一个面对叛逆孩子的母亲。当时教会也有几个家庭面对类似的状况,我们彼此感同身受,也让我学习谦卑,跟其他姐妹一同面对,一起走过那段日子。”不能规避,只能学习去适应这样的阶段,学习接纳,直到母女关系好转,就发现彼此更容易沟通了。“她还对我说过一句话:‘你是上帝为我量身定做的妈妈!’这让我深感安慰。但关系好转,并不等于我会全然认同她的生活方式——她是比较外向、崇尚自由的,让我多担心,但不能掌控她,只能为她祷告。”
一般来说,教会对牧师的孩子要求较高,当牧师的孩子出现“问题”,就会很“大件事”。方牧师说:“其实从孩子小时开始,我自己就清楚清明白,也如此教导会友:上帝把孩子交在我们手中,做父母的最多能够教养他们到18岁;成年后,他们得为自己负责,父母无需把一切都揽在自己身上,为他们的行为而内疚。”
他们到淡马鲁时,会友和孩子的年龄与他们相仿,得以彼此学习如何教养孩子。“我的看法是,小学毕业之前要严管;12岁之后,我看他们为律法之子——要学会判断是非、分对错、做正确选择,并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到了中三,我就盼望并鼓励他们做人生一个重要的决定——受洗归入教会;到了中四、中五,便可以更多参与教会的事奉。中五之后,淡马鲁很多学生都会出去升学,思想受到冲击,可能会有很多改变,但那已经不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因为他们已经迈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须得自己向上帝负责。我们能做的,只是为他们祷告,给他们劝告。”
生与不生,各有选择
谈到现下许多年轻人不婚、不生,导致人口下降的问题,方牧师说最近在小红书和tik tok 都有看到相关的讨论,谈起‘丁克’族(DINK-double income no kid)到老年会如何,听起来感觉还蛮惨的。但这些都是各人的选择,不管将来如何,都得自己承担。他说:“我们会尽力教导、鼓励,但若信徒——包括我自己的孩子,选择不生甚至不婚,我们也不会勉强或以负面眼光看待,只要劝导他们好好策划自己的事奉与人生。”
上帝给他们的几个孩子都有不同性格,对人生也有不同的选择。儿女30岁之后决定婚与不婚,生与不生,他们都不干涉,也不勉强。“我只要求他们在心中持守三个意念:1)要有家庭观念——即使自己没有成家,也要联系着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孩子这个大家庭,而不是孤身一人;2)要有自己的理想; 3)一定要参与信仰的活动。”
方牧师夫妇都认同生养众多是上帝的应许和祝福,也鼓励人早婚、早生,因为年纪越大,教养孩子就越吃力,宁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已经退休的他们,目前在诗巫与孩子同住,含饴弄孙,也自由参与教会事奉。方牧师很感欣慰:“到了60岁以后,我们的日子确是蛮‘甜’的!”
方孝锋牧师夫妇与两外孙

受访者:包克威弟兄
包克威弟兄今年44岁,于2008年结婚,两年后生下大女儿,目前育有二女一男,最小的儿子才6岁。
包克威弟兄全家福
“我身边的人,已婚的都希望有小孩,没有不想生的,只有不能生的。当然,也不敢生太多;一个太少,怕孩子会孤单,两个就刚刚好。”
婚前,他与妻子并未商议好生几个,而是“看情况而定”。妻子怀第一胎时,他很盼望有个男儿,但生了第二个女儿之后,却不那么在意了,觉得有两个女儿已经很满足,不是非有儿子不可。但上帝却给了他们第三个孩子,虽是意外,也欣然接受,并为养育孩子努力储蓄、计划将来。
“我总觉得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才比较完整。虽然孩子性格不同,但每一个都让我喜乐感恩,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学习到新的事物,就觉得很有满足感,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夫妇俩都上班,孩子谁看顾呢?包弟兄说:“他们白天在托儿所,下班后我们一同照顾孩子、做家事。现在孩子比较大了,有时我们晚上出门,大女儿也可以照顾弟妹。”托儿所,是许多双薪家庭在权衡下的选择。
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孩子
论到做父母的挑战,包弟兄侃侃而谈:“现在孩子跟我们的年代很不一样,他们透过网路学到很多东西,好的坏的都有,防不胜防。但我不会去压制他们,这样反弹会更大。我选择跟他们做朋友,在各方面引导他们,他们也会跟我分享所见所闻。”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亲子相处模式,上一代的父母缺乏这样的教导。
包弟兄很感恩,在自己年青的时候,教会的属灵长辈就给予很多正面的教导,使他早早学会做一个“像朋友”的父亲,而不是像上一代那种高压式的“领导”。他明白小孩总是好奇,所以要先得着他们的信任,使他们可以从父母寻求正确的知识,而不会全盘接受网上错误信息的误导。
“我的原生家庭有五个弟兄姐妹,虽然父母的经济能力也不是很好,却也顺利地把我们都养大了——那时每个家庭都这样。但就因为小时候有过缺乏和不满足,做了父亲之后,多少有些补偿心理,总想要给他们最好的。”
在以前的年代,大多数家庭都一样穷,孩子也都很多,父母多少有点“天生天养”的心态;但今天很多家庭只有一两个小孩,都看为矜贵,要好好“栽培”成才,而不只是“养大”就够。因而,包弟兄认为孩子很重要,也很宝贵,但他不会劝人多生,因为每个家庭的状况不同,当各自量力而为。如果只为了人口比率而多生,却没能力把孩子教养好,不但不能改善现况,反而会带来更多家庭和社会问题。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