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婷

孩子的词汇、语言能力不足……
发脾气是他们表达挫折、沮丧的方式。
哈喽!婷婷姐,有个关于育儿的问题想问问:
我家儿子差不多三岁,很有主见。例如:开水瓶要自己开,上下楼梯要自己走。如果不顺他意,就会发脾气或哭闹。在学校也会出现一些小状况,如:走楼梯要自己慢慢走,曾经老师为赶时间要抱他,他就哭闹。
又有一次,他要喝水,由于水瓶比较难开,一位同学跑来帮忙,他却哭闹起来,坚持要自己开。最后,老师只能把水瓶关上,重新让他自己打开,才结束那场闹剧。
我的问题是:孩子坚持不是错误,但那个牛脾气就很不应该啊!想请问这类事情再发生时,身为父母有什么比较好的应对方式吗?
Marcus
Marcus,平安。
不同的孩子的确会有不同的个性特质,你的孩子挺有主见。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探索期,常会要表现自主性、独立性,凡事都想自己尝试,不愿假手于人,一旦无法如愿,就会以“发脾气”来表达,毕竟他们的词汇、语言能力不足。从某个角度而言,孩童之所以发脾气,也是他们表达挫折、沮丧的方式。你的孩子在无法自己打开水瓶盖子就发脾气,相当明显是一个因挫折、沮丧而发脾气的例子。
以耐心引导
管教中,最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就是耐心了。下回如果他在你面前发脾气,可以先尝试理解他的情绪、想法和期待,耐心地舒缓他的情绪,帮他说出他的想法,同时让他知道他可以怎么做等等。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当下,可以这么跟孩子说:“爸爸知道你想自己打开水瓶,不希望别人帮你,对不对?儿子,你就学习好好说,‘xxx,我想要自己打开水瓶,你不要帮我,谢谢你!’你不说,别人可能真的不知道哦!而发脾气是不对的。”
另外,拿上楼梯的例子来说,我们也是可以温和地帮助他表达内心的想法,对孩子说:“哇,我知道你非常生气。你想要自己上楼梯,但老师却因为赶时间要抱你,你就不能自己慢慢上楼梯了。爸爸想告诉你,你可以生气,但就是要学习不大喊大叫,更不可以打人哦!(如果他有打人,则需明确设定界限与规则,以减少他的错误行为)”父母可以慢慢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反应过于强烈,其实可以“选择”用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情绪。
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来减缓孩子的情绪。如:拿一本他喜欢的绘本给他看,找一个他喜欢的玩具给他玩,又或是打开冰箱让他拿想吃想喝的。我曾经见过一位母亲拿葱头、蒜米给孩子玩来转移情绪呢!如果都无法起作用的话,我们也是可以接受孩子用哭闹、发脾气的方式把情绪发泄出来。
三岁的孩子没有能力分轻重对错,不知道什么是该,什么是不该。他们的感觉都是很直接的,一旦被拒绝,又或是不能如愿,就可能会大发脾气。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也不高,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父母与师长可以以身作则(不常发脾气),并且持续以稳定的情绪来教导,孩子自控能力则会逐渐提高,发脾气的情况一般都会相对减少。
所以啊,别太心急,孩子需要耐心教,努力维持健康友好的亲子关系,等待孩子长大和逐渐成熟吧!
祝福你,靠着上帝的恩典,在育儿过程中有智慧、有喜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