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古来华人基督教卫理公会
受访:陈文晖牧师、郑建福、吴田明、黄桂芳
采访:又青

“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启3:16)一间教会,最怕如老底嘉教会,主对她说:“……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启3:15),此番评价,非同小可。
一间教会初创,经历开荒拓地,筚路蓝缕,从无到有,总是满怀热忱,火热事主;最怕安稳下来,渐入顺境,则安于现状,忘记成长。
“教会存在的意义,不是仅仅为了活着,而是要不断成长;不是活在虚假的宗教外袍内,而是要表里一致。然而,真正成长的生命不只是固定参加聚会,而是在散会后——在点燃生命、点燃社区、点燃爱的时候……”陈文晖牧师说。

士古来(皇后花园)基督教卫理公会初创于1986年,之后三次迁堂、两次植堂;1987年成立南马首个大专团契,高峰期吸引200多名大专生。另有海外宣教如泰北、印度、本地难民事工、社区关怀如信望爱物资派发、巩固信仰基础课程等——多方面迅速发展,成为一间充满活力与动力的教会。
10多年前,陈文晖牧师以信徒身份在士古来基督教卫理公会聚会;10多年后,在士古来堂牧会。他认为,这间教会很特别,有理念,不仅清楚知道要做什么及怎么做;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认同——教会不是经营一家公司,而是建立一个家庭。

咖啡店楼上聚会
这大家庭的故事,要从八〇年代一间咖啡店说起。
一开始是由新加坡卫理公会,差派陈明君老弟兄和陈金宝老姐妹为首的开荒布道团,1984年,林才文弟兄远从东马来新山创业,在士古来皇后花园开了一家“富荣快餐室”。第二年,在快餐室楼上开始聚会,逐渐形成固定团契,并由当时的倪元增牧师与周文辉牧师负责会务。再隔年,就由江贞钦牧师夫妇主持会务。

1986年7月份,由当时(已故)方中南会督正式接纳并于1986年10月19日成立布道所,首任教牧为江贞钦牧师兼任。
同年,这间只有35人聚会的会所正式移交马来西亚卫理公会年议会,到如今逐步发展成三百多人的士古来基督教卫理公会。
吴田明夫妇是最早一批聚会者,24岁时从东马迁居新山。他们回忆:“当时只要听见有人说福州话,就邀请他参加聚会;而快餐室老板娘也很会招呼人,常常跟顾客说:‘我们楼上有聚会哦!’就这样,教会人数越来越多。”
当时聚会所简陋,没有讲台和音响设备,连椅子都是大家一张一张,从咖啡店搬到楼上;散会后,又物归原位。
建堂与植堂并行

1987年正月,士古来皇后花园卫理布道所成立不久,即在新山圣淘沙开设布道所。隔年,两间布道所同时成立牧区(会友超过35人),此乃当时西马首创。
1989年,士古来卫理公会空间不敷使用,以9.5万令吉购得双层店屋,能容纳百人。1999年,再次购堂,短短三个月筹足资金,以56万令吉买下两间店铺作为会所。这是意想不到的恩典——当年9.5万令吉的店屋,约10年后以30多万出售,大大减轻第二次购堂负担。
2004年,教会在古来设立第一间布道所;2013年,在依斯干达成立第二间布道所。
有人问:为何不断植堂?
因为信仰如果不走出舒适圈,不可能成长;而建立布道所、不断开拓,是不想停滞不前。
2011年,教会空间又不敷,物色了胡姬花园一排三间店铺作为新会所。莫泽川牧师(时任会长)前往巡视,他站在一根电灯柱底下,说:“你们就从那里(第一间店铺)一直买到这里吧!”众人无不惊奇——那总共是一排五间店铺!
与其将来空间不敷不断购堂,倒不如做长远打算?再说,购买三间店屋的资金教会是有了,但那原本就是属于上帝的,难不成弟兄姐妹就不必再奉献?——莫会长问。
凭信心筹款经历神迹
凭信心以150万令吉买了下那五间双层店屋,装修160万,弟兄姐妹奉献、牧者积极筹款,分期付款,过程也经历了“神迹”。财政吴田明就很清楚,这些年教会得以扩展,进行许多事工,非因教会“有钱”,他直白地说:“钱,一定有问题,但它会自动来!上帝会供应。”

某次,分期付款期限已到,但钱还未有着落,发展商来电:“明天再不付款,就要罚款了!”
当时的建筑委员会主席林松生执事,独自走到店屋后方的河边,双膝一跪,向神呼求——神啊!这是你的殿,但我们如今筹不了这么多钱……
翌日聚会台上一报告,大家纷纷奉献,有的散会后回家拿钱,有的说要无息借给教会……筹到的数额远超预期,而那些“借来”的钱,至今还有2万多块,无人来领回。
服事大专生,避免流失
经历任牧者带领,教堂硬体设施完善,而属灵生命成长不能停滞。2002年起,士古来堂开始举办“门徒”系列基础信仰课程,包括:红本门徒、绿本门徒、紫本门徒、金本门徒。2024年共有83人参加课程。教会亦设立神学基金,凡报读神学者,皆可申请一年最多16千令吉;牧者进修、少年报读以赛亚学校等,教会也全力支持。
而来自士古来堂周边七所大专院校的学生,占了教会人数约半,是教会主力军。每逢华人新年,教会都邀请无法回乡的游子一同庆新年,这是从杨爱祥牧师开始的——大约是1991年,他亲自下厨,把几个大专生请来家中,一同分享主爱。以后每一年,弟兄姐妹主动参与,延续至今。

种种关怀,不限于饮食,使大专生在士古来堂感受到别有一般的温暖。多年后,逢年过节,他们有的还会从外地寄来感谢卡——家的感觉,使他们惦念。
前会友领袖郑建福说:“他们从外地来念书,父母不在身边,当地教会就要照顾他们。我们最单纯的想法,就是希望他们不会流失。”
扎根教会,领袖辈出
许多大专生在此扎根,毕业后主动留下服事。郑建发牧师担任主理时,成立教会圣工委员会,成员几乎都是大专生;而如今担任执事的,也有半数曾是大专生。有人以为,教会不必太注重学生事工——反正毕业了迟早要离开。然而,士古来堂所见并非如此,他们反倒视大专生为重点栽培对象。
郑建福说:“大专生不仅在教会享受供应,其实他们更愿意奉献自己,服事教会。”许多曾在士古来堂聚会的大专生,如今已是出色传道人或教会领袖,包括:龚紫阳牧师(纽西兰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会长)、张碧全牧师、汤鹏翔牧师、曾德祥传道、阮文顺牧师(英国)、黄敬盛牧师等。
物资援助到生命更新
除了对内栽培,士古来堂也看重福音事工。教堂底楼有个储物兼办公室,专为“信望爱事工”所用。信望爱事工乃2019年朱传文牧师所提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社区家庭急需援助。当地慈善组织“448”(2015年成立,由几名基督徒青年组织的非营利组织),不分种族、宗教,派发紧急物资给需要的家庭,士古来堂几名领袖也参与其中。除此,教会也免费提供场地,存放大量物资。
448的疫情救援行动,带动了士古来堂全体教会,进一步关心居民需要,并会友的需求。因此,士古来堂随即成立“信望爱”,更系统化、更具深度地关怀人的需要;五年来,由各小组和团契认领的关怀对象,有不少已经踏入教会,认识主耶稣。
五大目标引领教会成长
教会多元事工,一直以五大属灵目标为方向及依循,这是2004年万富奇牧师主持会务时订立,传承至今——团契:引领居民进入健康的小组;门训:训练他们成为健康的门徒;事工:装备他们成为健康的服事者;宣教:差遣他们成为健康的宣教士;敬拜:敬拜神,从今时直到永远。
除了五大核心理念,士古来堂秉持一种更为普遍的核心价值——积极、正面和热忱;几名教会领袖受访时,都表现出这一点。比如,开荒期的田明和桂芳,谈起教会初创时种种挑战,仿若十分轻省,异口同声:“从来没有想放弃,只要大家决定要做,去做就对了。”而会友之间关系密切,也可从散会后大家不约而同到附近的熟食档拼桌宵夜,可见一斑。
恢复教会本质,合一前进
当然,教会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意见不合、理念不同、企图分裂,都曾遇过。于是,教会领袖一致决定,遵循“少数服从多数”规矩——议决任何事,只要非真理明确规定的,都投票决定;一旦有了结果,大家就同心执行。郑建福强调,唯有信徒彼此相爱,喜乐服事,否则,不但事奉失去意义,也做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