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奖《谁使人夜间歌唱?》
文: 廖元美
推开大门,桌上是原封不动的肉碎焖豆腐、清炒豆苗和一大碗用鱼肉熬得浓浓的粥。
那是月兰在凌晨五点出门前为母亲张罗的午餐。
“阿姆,你为什么又不吃东西!”既心疼又无奈,月兰不自觉地提高了声量,望向坐在摇椅上的老妇人。
“我不要吃这些,我要吃咸鱼和榴莲!”仿佛常年被虐待似的,老妇人愤怒地发泄着漫天的怒火和怨气。
怨气,是最令人窒息的空气。
但那是她自己的母亲——难以对外人道出自己母亲在暮年越加严重的挑剔、固执、倔强和任性,即便是自己的大哥也不能完全理解,更何况是外人呢?
没有余暇和心思与苦恼纠结。绕过沙发——真想坐一坐啊——忙不迭地放下手中刚采购回来的菜蔬,煮热水,洗奶瓶,张罗着婴孩的用品。
很快地,月兰的丈夫——为荣放工回来了。回家之前,一如既往地先兜去保姆家,把小外孙接回来。
难怪容不得月兰在沙发坐下。
饥肠辘辘的男人,嗷嗷待哺的婴孩,唠唠叨叨的老妇人。
三岁的男婴,是月兰的外孙。月兰的心肝宝贝女儿——回天家之前留下来的——心肝宝贝。
原来已经过了两年,但悦清仿佛还不曾离去似的——照顾了那么多年,形影不离的闺女,怎会说离去就离去?
至少在月兰的心里,她一直都在。
如果能够给月兰选择,她希望:若主许可——如过去的许多年一样,这唯一的女儿,三不五时地紧急入院的心肝宝贝,若主许可——此时依然用她那铃铛般悦耳的声音,移动着挂着点滴瓶的手,拉着月兰,撒娇着说:“妈,唱诗歌给我听。”
“啊?在……这里唱?”月兰下意识地抬头瞥了瞥政府医院人声嘈杂的病房,一时有点为难。这里有不同的族群,估计没几个基督徒吧!要在这里唱诗?回过神来,抵不住女儿哀求的眼神,月兰的头脑快速地闪过平时在教会唱过的——那首中间歌词记不得,这首开头已经想不起来……
啊!有了。
“哈利路……哈利路……哈利路亚,赞美我主!” 月兰轻启嘴唇。
弥漫着药水气味的空气无法抵挡人们在逆境中发出的歌声。没有盼望入驻的心也无法明白痛苦中的赞美。闺女开心地笑了,她听见了安慰,笑起来是多么美!月兰一句又一句地唱着,闺女也孱弱地应声唱和。唱着,唱着,头上的乌云被一种唤作“信仰”的力量送走了。
有了这个勇敢的开始,月兰和悦清母女俩经常在病床上唱诗歌——越唱越熟练,心里的歌单更丰富了。毕竟,他们是医院的常客呢,诗歌库必须壮大起来,不是吗?
有诗歌伴随,信心,也更壮大了。
与红斑狼疮症候对抗的路,没有一天容易走。从小即需要比别的婴孩更多的照顾,饮食上的细心照料已经不足挂齿,三不五时忽然心悸、呼吸困难、脸色发青——才叫人胆战心惊。立马抓起钱包,启动汽车,紧急送院。
握着驾驶盘的手还在颤抖——可远不及内心的发颤。
心,何尝没有千百遍地问过:“主啊,为何是我?”
为何是我的女儿?
答案还没随风而至,眼泪还未风干,医院大门已经闯入眼帘。
虽是不容易,倒也拉拔长大。女儿认识主,信靠主,自己的丈夫也因女儿治病的过程真实经历主的恩典,也愿意信主了。有几次,如天文数字的医药账单成了梦魇,但总在最需要的时刻,教会摇来一通电话——“有奉献转给你们,给悦清买药打针。” 多少次,在急救走廊徘徊等候,心里莫名响起有主安慰的诗歌。
脱离了紧急情况,回到病房漫长的日子。看见隔壁病床的病人无人照料,顺道为一、两个病友熬汤,送饭,更换尿片,置办点儿日用品。相处久了,病友很是好奇:“为何你们母女俩总是喜欢在医院说说笑笑、哼哼唱唱的?难道生病不苦吗?”
我和女儿对看一眼,笑靥彷如一阵风,吹散了医院大楼外的乌云。有一度,迎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女儿结婚,而后怀孕了。
只是没想到,生子后的女儿病情急转而下,还没来得及抚养独生子长大,就回去了。
回到一个永远没有病痛的家。
这样就过去两年了。晚上,梳洗完毕的月兰和老公商量着:明天放工后,看看上哪儿去买老妈子要吃的榴莲?指定要吃的咸鱼,已经向街口杂货老李订了,估计过两天就有了。后天再去找找吧,最近薪资发得不稳定,手头上有点儿紧。感谢主,孙儿的保姆是敬虔爱主的姐妹,奶粉钱也不介意先垫着……
两口子商量着,不知何时各自沉沉睡去了。
日子再难,靠主也可以熬过去的。
可不是吗,日子如走马灯似的,一晃眼,漫漫的十五年,又在岁月的回廊里匆匆消失——月兰的老母亲已经安息。孙儿已经拉拔长大,读初中了。月兰也跻身可以享受半价火车票优惠的乐龄一族了。
人老了,头脑不好使,总是丢三落四,上了楼又忘记上来是要取些什么——但过去的事总是鲜艳如新。
有一种爱,曾经深深地涌入她的生命里,如今依然。闺女来过这世界。我养育过她。我们一起苦中作乐。我们一起歌唱过。虽然已经安息,但知道她在父神的怀抱里,对她的爱就可以深藏在心里。过去的经历,本来也绝少提起了,惟最近发现老伴信心动摇——啊,要提醒他:我们的主过去怎样恩待我们的女儿;心里不免烦忧,唱一首诗歌吧,告诉我的主吧,祂是真实的呀!
这个信仰是真实的,曾经支撑月兰走过大半个艰辛的人生旅程。
这个信仰之所以是真实的,因为她所信靠的对象是真实的——他曾经道成肉身,认同劳苦的家庭,喂饱饥饿的人群,抚摸乞丐的眼睛,走近病人的身畔,触摸溃烂的皮肤,安慰痛苦的心灵,医治受伤的灵魂,更新破碎的世界。
不啻如此,从现在到将来的全然恢复更新也是真实的——就在这个破碎的世界,神使人夜间歌唱;地上的人不完美,神使人在天上变得完美。地上的家总是少一个人——但神使人在天上团聚,合成一群。
使人夜间歌唱的神,不做成祂的工,总不休歇。
只要祂在,人,就能歌唱。即便在夜里,亦然。
评审点评
郭紫薇老师
- 形象:“怨气,是最令人窒息的空气。…… 头上的乌云被一种唤作’信仰’的力量送走了。”
- 信仰叩问:“主啊,为何是我?”
- 生活现实:答案还每随风而至,眼泪还未风干,医院大门已经闯入眼帘”
- 有余韵的结尾:“使人夜间歌唱的神,不做成祂的工,总不休歇。/只要祂在,人,就能歌唱。即便在夜里,亦然。”
- 题目定的好。故事叙述自然有序,行文真挚,引人共鸣。有文思,有文采。结尾两句尚有余韵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