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福祥

最近从四面环海的长洲搬迁到繁华的闹市,正式结束了约莫三年幽静的岛民生活。
从岛上搬迁出去,再到一個地方重新落腳,家当再简陋,总是要大费周章的。庆幸的是,整个搬遷过程多亏有教会弟兄姐妹多方出力出钱出时间的相助,让我免了许多的辛劳。同时,也让我深感过意不去。
想到自己曾经对教会的弟兄姐妹信誓旦旦地说:“作为牧者,主耶稣为门徒洗脚是我服事的榜样。在教会,我就是要为弟兄姐妹卷起袖子弯腰洗脚的,如果我洗不干净,请一定要告诉我。”可如今却刚好相反,更多的時候,是他们服事了我,让我这从大马来的异乡人宾至如归,令我不禁汗颜不已!
我想起《约翰福音》13 章,彼得曾经尴尬的情况。在主耶稣与门徒共进最后晚餐那一夜,當耶稣要为彼得洗脚时,彼得立时的反应是拒绝接受。(约13:8)或许我们马上会想到,耶稣是彼得的老师,所以拒绝了,这很正常。
然而,除了这个可能性,其实,接受别人服事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我记得过去教会曾经好几次在受难节前夕,举办过洗脚的仪式;我自己就有好几次为教会执事洗脚,也让人洗脚的经历。实际经验告诉我,在一个强调要服事他人的教会文化里面,替人洗脚是没有心理障碍的,反倒是被人洗脚的那一位更难为情。
真的,受人服事是很困难的!能夠在教会服事人,会让人有种错觉和快感,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属灵、更谦卑,因此,带着这样的观念,若倒转过来换作要受别人服事时,就会觉得自己是弱者,心中总有疙瘩。
可是,事实上,我们就是很软弱的呀!我们很难接受让人洗脚,因为脚沾满的尘土和污秽,代表着人的软弱和不光彩,是令人羞愧的所在。被洗脚,意味着我们要在人前揭露自己丑陋的本相,这是令人感到不安和不配的事。从耶稣为彼得洗脚的记载来看,祂要彼得体会到的是,被服事很不容易,但无论他的生命多么软弱不堪,祂都愿意接纳,而门徒也唯有经历过自己的弱点被神的恩手触摸和洗濯,他们才能学晓真正的谦卑。
在服事路上,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们,要有能力去爱和接纳他们,除了自己先经历神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别无他法。(约一4:19)同时,真谦卑不仅是服事人,而是要先承认自己有不足、有软弱,需要他人的服事,最后你才能学会谦卑的服事。
感恩我领受了弟兄姐妹的服事,蝸居也觉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