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
去过教会,看到大家打招呼时,都称呼“XX兄”“XX姐”,为什么会有这种文化?这有什么意义吗?
答:
在《圣经》中,信徒之间常被称为“弟兄”和“姐妹”,这代表着我们因认识耶稣基督,相信耶稣是唯一的救主和生命的主,而成为神的儿女。你是神的儿女,我也是神的儿女,我们之间就有弟兄姐妹的关系。
首先,基督信仰是很看重人际关系的。
《马太福音》12章50节,耶稣说:“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这表明了信徒之间的关系,就像家人一样。
说到家,教会就是神的家,谁住在里面呢?就是一群凭信心相信耶稣是救主的人,他们组成的一个信仰团体。而教会里弟兄姐妹的关系就像家人一样。
神的家,谁是一家之主呢?就是主耶稣。
其次,基督信仰加深了我们的关系,就是加深你看待家人的眼光。家有家规,信仰就会有一套信仰的规则,教导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家,如何看待彼此,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如何看待人生,到底我为谁而活?
因此我们从《圣经》里记载耶稣的故事,看见:
当时,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19:26-27)
因着耶稣要他们学习如何看待彼此,母亲马利亚和门徒约翰就因此成为彼此的家人,他们的关系体现出如亲生母子之间的忠诚。
《圣经》记载保罗这位伟大的使徒,当保罗要罗马教会欢迎和帮助腓比时,他称她为“我们的姐妹”(罗16:1);当彼得要表扬西拉时,他称他为“忠心的兄弟”(彼前5:12)。当作为作者的使徒想对全体会众讲话时,他们经常称他们为“弟兄们”(或作“弟兄姊妹们”)。事实上,我们身边的教会成员就是我们的家人。
最后,基督信仰教导我们要彼此体谅与尊敬,因为我们是神家中的人,所以我们会放下自己的喜好和优先事项(徒4:32[1];腓2:3-4[2])。我们会敞开心扉,打开大门;我们会在饭桌前再加一把椅子,在祷告名单上再加一个名字。我们会鼓励人、教导人和把微笑送给他们。我们会分享他们的悲伤、试炼和失望。我们会寻找表达爱的方式。
因此,我们应当预备好,加入教会后,我们留给自己的金钱和自由时间会更少,预备好迎接更多的忧伤和担心,也预备好迎接巨大的喜乐。因为你作在一位弟兄身上就是作在主的身上(太25:40)。
当然,信徒在教会里称呼彼此为弟兄姐妹,并不表示我们就真的明白其真正内涵,真正的重点乃是——我们是否活出耶稣的爱、彼此体谅、感同身受别人的痛苦;少有自己,多有耶稣,预备自己去听见周围朋友的心声,设身处地,进到他的内心,这已经超越口头上的称呼,而是活出耶稣的生命了。
陈文晖牧师 解答
[1]《使徒行传》4章32节:“许多信徒都一心一意,没有一人说他的任何东西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
[2]《腓立比书》2章3-4节:“凡事不可自私自利,不可贪图虚荣;只要心存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