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真道广场 » 【真道广场】跨越事奉痛点——服事,不是因为我年轻,而是因为我愿意(13.10.2025)

【真道广场】跨越事奉痛点——服事,不是因为我年轻,而是因为我愿意(13.10.2025)

受访:萧武勇(士古来基督教卫理公会大专团契顾问、年会大专事工副指导)
采访、整理:又青
士古来(皇后花园)基督教卫理公会初创于1986年,1987年成立南马首个大专团契,高峰期吸引200多名大专生,却一度回落至十几人。
——“我当时经历了一段burnout,不想再服事了。”萧武勇,当时的大专团契导师、现任顾问,回溯2012年,个人和团契的低潮期。
“你们服事,不累吗……”
萧武勇来自砂拉越卫理公会,2005年入读本地大专UTM,开始在士古来卫理公会聚会。他以为,一切将是新的开始——暂别忙碌服事,专心念书,暗忖:不要叫我做太多,我已经很累了……
但半年后,萧武勇差点被选上副团长,后经大家讨论,认为新生不适合,于是安排他负责其他事工。隔年,萧武勇毫无悬念选上副团长,之后又顺理成章当了团长,而其他服事,接踵而来。
2012年,萧武勇陷入了“耗尽”——“我真的累爆了!当时我一边念Master,一边带领大专团契,还需要参与其它服事,我常听见 ‘做完后请你吃饭’,但我只值得那餐饭吗……这些话只为了让我做事吗?很虚伪……” 越事奉,越挣扎,越累,最终不得不放下所有事奉,包括当时百多人的大专团契。
同年,一位朋友邀他出席台湾青年代表大会,顺道考察众教会和机构。这趟观摩之行,意外成了生命更新之旅。
“台北灵粮堂给我很大冲击,当时我问晏信中牧师:‘你们有1,000个青年,100个小组,你们怎么做?不累吗?’晏牧师一度累倒,进院3个月。我心想,这还是人做的吗?但牧师这样回答:‘不要忘记,当你觉得自己被拉得很紧绷时,其实是神在预备你去承接更大的工作!’”
此时的萧武勇处在属灵低潮,消沉又充塞着怨忿,自认为再没有任何话可以安慰自己,更不想听他人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然而这一刻,他忽然受触动。晏牧师的话不断回响:当你跨过去了,以前遇到的事都不是问题了。
“到底是怎样的爱?”
接着,他们去拜访台北复兴堂;神继续医治。
“我们工作天去拜访,但弟兄姐妹竟特意请假,牺牲时间陪伴我们这些完全不认识,甚至可说对他们毫无意义的人!这使我大受冲击,也深受感动。”
然而,为了合理化自己受伤的情绪和做法,萧武勇还是抛出同样的问题:“你们不忙吗?”
他们的回答,萧武勇从未想过,原来组长不需要时时刻刻陪伴组员,不需要插手全部事情,而是抓住关键时刻,重“精”与“质”。比如台南有个组员失恋,组长竟请假从台北坐巴士南下陪伴——“怎么可能?谁会做这种事啊?”萧武勇心里喊了起来。
“那是什么样的爱?他们带着奶茶到校门口等组员放学,聊几句,祷告,之后离开;他们并没有天天陪他们逛街、唱K……但他们所做的,却真正让人‘被touch到’。这就是生命需要的东西,他们做到了!”
回到士古来,他带回一个梦:我们的教会,是不是也可以被改革、被转变呢?
当时的大专团契一蹶不振,十多个职委和大专生,了无生气、受伤累累。人数从原本的二十多组不断合并,只剩四组。许多人尝试解释:“现代少子化了” “UTM没有收学生了”……
“但这些都是合理化自己的借口,年轻人真的少了吗?为什么街上还有那么多年轻人?我们只找基督徒,不传福音吗?我们在干嘛呢?”

“如果真的想做,就好好做!”
萧武勇和一名执事把改革理念传达给教会,并决定再次回到大专团契,重新出发。
萧武勇与二三十名大专生一起筹备第十一届全国大专营。图为萧武勇(坐者左三)与营员合照
“一回去,团长劈头一句:‘你为什么现在才回来?你知道我有多无助吗?’ 我愣着了,当我不顾一切离开以后,他们经历了多大的困难——无力、无感、无意义……” 情况一团糟,互相推托责怪,走的走;留下的,也勉为其难,服事毫无喜乐。
同年,年议会将全国青专营的筹备重任交给士古来堂大专团契。萧武勇带领十几名职委,加上新生总共才二三十人,着手迎接艰巨任务。报名快截止时,50人报名,但到了最后一周却飙升至三百人。
第十一届全国大专营全体照
台北复兴堂的柳子骏牧师首次受邀来马,担任讲员。子骏牧师证道直击要害,许多大专生开始渴望 “真实地做基督徒,不再虚伪”,包括事奉态度——如果真的想做,就好好地做;不然,就别假装。
柳子骏牧师(右)担任第十一届全国大专营讲员
子骏牧师也提供了榜样。营会期间,他一旦察觉不妥或不够完善之处,会直接指出,请筹委马上调整。这种认真事奉,方向明确的处理方式,正是青年人所需要的。营员也从中学习,认清自己的属灵生命状况,学习如何吃“干粮”,而非总爱吃“人生棒棒糖”——子骏牧师提醒:“棒棒糖很甜,但很幼稚,我们要成熟起来!”
萧武勇在青专营上分享
“我们不厉害,只在乎生命是否真诚”
2025年 SCMC大专团契
复兴的种子悄然落下,营会结束,士古来堂大专团契发生了奇妙的转变。大专选举时,每项提名都有人举手自荐。萧武勇十分诧异,“我以为他们要举荐别人,但他们每个都说:‘我可以试试看吗?’ ”
大专团契人数逐渐回升,从30、60、90、120再到如今近300人,来自周边七所大专院校。2013年至新冠肺炎疫情之前,萧武勇每周二晚与大专生探讨不同课题,坚固他们的信仰,并强调活出真实的生命。
“我们看重生命影响生命,不是嘴巴说,而是真正行动。做得少,是我们的亏欠;做得刚刚好,是责任;做得超过,才叫感动。”
大专团契成员参与敬拜赞美服事
士古来堂大专主日
曾有个男生,每次来团契都无精打采,眼神空洞。一次,萧武勇与他聊起未来志向,男生淡漠地说,毕业后打算回乡当老师,就这样过一辈子,语气充满无奈。萧武勇鼓励他多面向尝试,勇于突破,男生依然无感。当天,萧武勇邀请他到家里,花了许多时间陪伴,谈天,哈拉,并让他看自己正进行的工作、绘制的建筑图。
有天,这名男生兴奋地邀请萧武勇来看他播下的“种子”。他把ipad打开,尽都是有模有样的建筑图样。
“哇,你要做建筑师!?”萧武勇问
“对啊,我想要!”男生回答。
“天啊!那一刻,他整个人是充满活力的,连他朋友都来问我,到底对他做了什么?原本他已经放弃人生了。”
这名男生后来真的进入景观建筑系,获得老师同学的称赞和肯定。不仅如此,他也扛起大专团契小组组长的责任,积极服事,突破、成长。
“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大专团契并不厉害,我们只是强调生命改变。我经常告诉大专生,我不在乎你传了多少福音,也不在乎你做了多少事情,我在乎的是你生命是否真诚。而他们今天也用生命影响生命,继续陪伴他人走下去。”
每年新生入校,他们会到机场接机,替新生打点一切;学校迎新周,新生熬夜,他们会煮糖水送到宿舍门口,附温馨鼓励纸条。一名新生在IG写:“今年做得最对的事情,就是去了SCMC大专团契。因为有了这群人,我忽然觉得人生不再那么累了。” 也有许多大专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士古来堂,因为这里有“家”的感觉。
“事奉不求人,只求神”
萧武勇认为,有效服事青少年,有三项要素:
首先要坚持“爱”,且是恒久的爱。其次,要预备心——你就是为他们挡子弹的人。
“有时,当大专生一些行为态度越界或太超过了,我需要设法抑制;但有时,遇到他人缺乏理解,向大专生要求过多,我也需要站在两者之间,做调和的工作。”
第三,要很积极、有动力地融入他们。萧武勇与大专生差距20年,但无论样貌、说话方式、举止都看不出来,每次说出真实年龄,大家都大呼难以相信。他努力理解青年人——他们的游戏、社交媒体、谈话的内容……现在他连少年群体也可以融入了。
相约去旅行。左三为萧武勇
萧武勇注重团员的心理健康。“如果他们真的很累、不舒服,可以暂时离开服事一阵子,但不能离开教会。通常他们休息了几个月,都会再次投入服事;没有人逃跑,因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的环境,他们知道自己是被接纳的。”
他也提醒,面对事奉要求,衡量后若真的无法承接,必须say no——带着不正确的心态继续服事,只会造成伤害。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自己是真的没有能力,还是故意推托?
“领袖不能只喊口号,要下去做。” 萧武勇为义卖会亲自下厨煮酸梅汤
事奉本是甘甜喜乐,为何变相成充满控告、信仰上的道德捆绑、恶性循环,最后大家都不愿意服事?“因此我不求,也不强迫人事奉,只求上帝预备。宁可聚会时清唱,也不勉强人司琴。教会常常有一种文化,因为‘没有人了,只剩下你了’,而把人推上事奉岗位,之后甩锅走人……剩下这个事奉者独自扛着,很累。”
服事的高潮低谷,拓宽了萧武勇的视野,也领会了事奉真义——不是因为我年轻、有能力、没有别人了,甚或机械式维持教会运作……而是真诚、甘心喜乐、讨神喜悦的生命服事。无论是正在探索的基督徒,或是信徒领袖,都当深思。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