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南洋商报·牧羊人 » 给家常年“保温”(10.05.2020)

给家常年“保温”(10.05.2020)

受访:李凌利传道
采访、整理:又青

【母亲节特备】
世上的母亲都不一样,养儿教女,或慈或严,但对他们——无论是小孩,或长大成人,“孩是孩子”。在5月里,我们为大家介绍几个身份不同的妈妈,她们有的是护士,有的是清洁工,有的是师母传道人……
让我们像小时那样,再一次听妈妈说故事,不同的是,这次是关于“妈妈的故事”。

图1:李凌利
图2:幼儿园上课情景
图3:单亲幼童学习乌克丽丽;右为李凌利

五六月是暖和的。“爸爸妈妈,父亲、母亲节快乐!我爱你。”


但是,“家”一颠倒,就变成一把耙子,那排铁齿——恶毒的言语、暴力、冷战、怨恨……刮人伤人叫整个家,人仰马翻。所以,有人恨回家。


“其实,父母亲节最好的礼物是‘亲子关系和谐’”,李凌利总结16年青少年事工心得。李凌利是新山“城市关怀中心”(服事边缘青少年的机构,提供辅导、技职培训、补习、食宿)创办人。她说,现在的青少年问题一箩箩:自残、叛逆、自卑、逃学、赌博、滥交……父母无力管教。中心里现在五六十名孩子,十个里面便有六个来自单亲家庭,而单亲家庭出现问题少年的几率,较双亲家庭高出几倍。


她解释:“孩子自小就有反叛心理,小时候听从父母,凡事顺服,但长大有了想法,就开始抗拒。父母和孩子脱轨,孩子要自由,要快乐,要朋友;但父母要孩子成龙成凤……这些摩擦和碰撞,叫拉锯战里的人两败俱伤。”


单亲家长的挑战更艰巨,赚钱养家、管教孩子,加上不愉快的经历(争执、离婚、感情受骗、家暴等等),情绪波动,聚成压力,容易爆发。李凌利说,当一个家庭结构破坏,伤害就造成了,整个人格、价值观、性格都被影响。


李凌利在破碎家庭长大,成长经历不愉快。长大以后,她就叛逆,直至上帝把她找到,靠信仰的力量,与父母亲和好了。她说:“只有神能真正改变人,青少年在中心,我们可以引导和指正他。但离开以后呢?唯有神能继续陪伴他。”因此,要摆脱家庭伤害带来的困扰,就要依靠基督,透过祷告、饶恕去解决。


2019年末,李凌利决定“转换跑道”——从青少年事工,到专注服事单亲家庭。她说:“中心里的青少年,有时乖得像群天使,对老师们也很好。但他们一回家,差点没‘打回原形’。父亲或母亲一看到他们,又用过往的方式,念、骂孩子,孩子受不了顶嘴……结果,家长投诉孩子根本没改变。”李凌利一脸无奈。


因此,修复一段关系,双方都得调整、改变。“很多父母以为赚钱供养,甚至用物质满足孩子就好,但孩子需要的,可能只是一起吃饭、陪伴、问候。至于送礼、买好东西,可以消除父母的一些愧疚感,也让孩子暂时高兴,但始终不能取代孩子真实的需求——父母的爱。”


“另方面,父母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如果家长成天对孩子叫喊,家里氛围不好,亲子关系琴弦般根根紧绷。反之,家长笑容多一点,关系好一点,孩子较顺服听话。”李凌利继续解释:“但大多家长一直有个错误观点,他们错置焦点,只关心‘读书读到怎样了?考试几分?’……事实上,家庭氛围和谐的孩子,成绩相对来说是更好的。”因此,想改变孩子,从父母亲调整自己开始。


现在,李凌利和新山Agape幼儿园合作。刚收容的单亲家庭幼童,大约10名,白天到幼儿园上学、托管,晚上回收容中心。如此一来,帮助了因情绪不定、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无法照顾孩子的单亲家长。


李凌利坦言,服事青少年的确让人身心俱疲,他们的思想已渐成型,要改变不容易。反之,如果从小教育,塑造良好的品格态度,予以爱和关心,长大后行为偏差、心理扭曲的案例就会减少。


李凌利列举单亲孩子常见问题:缺爱导致性格孤僻、常被唠叨说教而思想不集中厌学、为引起注意而自残、恨父母、因负面评语自我放弃、内心愁苦无处纾解而饮酒吸毒、伪装和说谎、误交损友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及时发现,就能预防。


“中心里一个单亲少女,缺乏父母的爱,极度渴望和追求爱情。出走三次,认识男性一天便交往发生性关系……”;另一个案例,“妻子红杏出墙,无奈离婚,其中一名女儿跟着父亲。父亲忙碌事业没时间陪伴孩子,加上情感背叛心里不平衡,精神状态紧张。父亲为证明能力,把伤害变成工作驱动力,却屡屡事业失败——家庭、工作、情感皆失意。一次醉酒看见女儿,亭亭玉立,像极前妻,便侵犯女儿。女儿反抗没酿成强奸,但父女俩从此有了隔阂。”


单亲父母如果经济独立,心态健康,李凌利鼓励他们把孩子带在身边。但许多时候,单亲父母不愉快的经历,让他们压抑、暴躁、自卑、溺爱孩子,又或把对另一半的不满转移宣泄给孩子。


因此,李凌利积极开办亲子辅导讲座,邀请父母参加;也给中小型企业公司主讲情绪管理——塑造良好工作氛围、人际关系,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她又著书,把多年帮助青少年的经验化为文字,区分主题:单亲妈妈、单亲爸爸、叛逆、家庭创伤、家暴、手机、霸凌、性、沟通、情绪管理、叛逆、自杀、自残等等,逐一分析。她说,这些内容符合时代需求,也本土化,贴近马来西亚的家庭。藉着这些内容,父母可以理解青少年问题成因和需求;而青少年又可以了解父母的期待、要求,双方互换了位置,看事的眼光就不同。


亲子关系修复,家里温馨和谐,这是给家常年“保温”最好的礼物。


* 预购/询问《21世纪抢救青少年大作战》(李凌利著),请联络城市关怀中心06-7223750 / 016-7223750;或电邮citycarejb@gmail.com;脸书@citycarejb

分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