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的教会和机构都很容易观察到一个现象
——这些寄居者身在异地,
比在故土时更容易接受福音,
这绝对是大好的机会!
2008年,《文桥双月刊》119期的专辑主题是:“外劳事工——寄居者的福音”。时隔十多年,这片禾场目前光景如何?会是一片青葱,结实累累;或是已成荒场,弃置一旁?
投入“寄居者福音事工”的教会或弟兄姐妹,多半对宣教有负担——无需远涉重洋,在自家门前就有“跨文化、跨种族宣教”的机会,反应是兴奋和雀跃的!然而,也有教会的态度是踌躇、观望、冷淡的。119期专辑受访的黄仲守弟兄很直接地指出一些现实的原因:① 寄居者穷困,无能力增加教会的奉献,反成负担;② 流动性大,不能成为教会的固定会友;③ 文化、语言隔阂大,教会对“外劳”存有戒心。虽然如此,对于个别信徒有负担参与此事工,大部分教会牧者、领袖还是开放,或喜闻乐见的。
在马来西亚的寄居者,除了持工作准证前来的合法劳工,还有更弱势的一群:因种种因素逃离家国,拖家带口来此寄居的难民。不论是客工还是难民,他们的灵魂也都是神所看重的;耶稣的救恩不单給我们,也给他们。可喜的是,投入此禾场的教会和机构都很容易观察到一个现象——这些寄居者(其中不乏原本排斥甚至敌视基督信仰者)身在异地,比在故土时更容易接受福音,这绝对是大好的机会!我们为此感恩,也感谢神为他们预备了愿意接待、帮助他们的教会、机构及个别的弟兄姐妹,成为他们的“保罗”和“巴拿巴”。
除了感恩,我们也为他们祷告——当中信主的,不论是回乡的客工还是成功移民国外的难民;仍能持守信仰,在所归之处开枝散叶、开花结果,成为福音的使者,就如曾经传福音给他们的“宣教士”。仍在此地寄居的,也蒙神供应他们日常所需的“吗哪”,让他们得以在神的恩典中度日。
我们更要为投入这禾场上的教会、信徒、机构祷告——他们的投入,即使经济上有所亏损,神也必把更大更美的福分赐给他们——教会兴旺、机构蒙恩、个人的灵命长进……继续为主所托付的使命坚持不懈、不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