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婷
虽然没什么贡献或付出,还是觉得自己不错
— — 很容易为自我的不足开脱,
合理化自己不当的行为,自我要求偏低,
一点小成就、小付出就觉得自己真的很不错了……
上一阵子处理了一个个案, 案主——就称他为逸吧——17岁,高中毕业,SPM成绩勉强过关。等成绩期间,两个多月打了3份短期工,也没有很喜欢,就停了。朋友陆续选了他们各自的路,有的上大学先修班,有的去唸STPM,只有一两位仍在打工。而他,选择了呆在家里。问他待在家里多久了?他回答说有两个多月了。我继而问道:“不嫌闷吗?”
他回答说:“不会啊,我又不是没东西做。”
我瞪大了眼睛,一脸好奇:“很好耶!你还有东西做——那你都在做什么啊?”
他回答:“我还是有吃饭、洗澡、睡觉,和朋友出去喝茶、聊天、做做运动啊!我还很好呢——有时会帮妈妈做一下家务。”
哦, 原来如此。也的确是“ 有东西做”。当然,大多的时间都是花在刷手机、打游戏、看抖音,杀时间。
“这样的日子你可能还要过多久啊?”
“不知道。可能再过半年、一年?”
“哦,你有什么打算?如果说是半年,一年之后?”
“不知道,但我觉得不急咯。”
家长之前就告诉我,他们很难与孩子沟通,绝对不能与他来硬的;你硬,他绝对可以比你更凶!他们曾催促逸赶紧选择继续念书或工作时,孩子就大声地说——他用不了多少钱,所以不急着去做工,叫他们若不是想吵架就别管他!虽不是来自大户人家,但十多年来存下的“红包钱”,加上近期打工赚的,也确实够他花好一阵子。而父亲也说他算得上“吝啬”,确实花不多钱。
只是孩子从没想过:吃和住都是家里负责,当然不需要花钱。
逸似乎真的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的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人,纵然不一定正确,但仍然自我感觉良好;虽然没什么贡献或付出,还是觉得自己不错——很容易为自我的不足开脱,合理化自己不当的行为,自我要求偏低,一点小成就、小付出就觉得自己真的很不错了!我会认为这是一种盲目的乐观,错误的自我感觉良好!!!
我想起了常用的比喻:留意并觉察大脑的发霉面包。
我作状递给他一个“面包”,说:“如果今天你饿了,我说要请你吃个面包,你拿过面包,一看,面包长霉了!请问你会要吃吗?”
他斜着眼睛看我,摇摇头。
我接着问:“为什么不吃啊?”
他回答:“发霉的,怎么吃?”
我说:“对啊,没有人会选择吃发霉的面包。人们透过眼睛看到‘发霉’,大脑作了辨识:这个面包发霉了,不能吃,吃下去准没好事。对于眼睛可看见的,我们容易分辨,但对於头脑里的思维呢?可曾想过,我们会疏忽对‘负面思维’的辨识?头脑常出现的错误或负面的想法,往往就可能是思想的‘发霉面包’,如果照吃不误,大脑就会让负面或错误的认知、思维所充塞、填满,把是看为非,把错看为对——这是少了思辨的能力!
感觉逸在思考。我只轻轻道:“是啊!有时候我们‘以为’的正确未必是‘最好’的,而我们是可以更好,对自己要求更高的。”
我尝试引导逸思考——他是不知道该如何做选择,或者是懒惰、逃避,不愿意做选择?他回答说:“都有。”我引他看到沉溺在逃避中所带来的痛苦。
我逐渐了解逸过往学习的历程。他小学的成绩还算不错,到了中学却越来越无心向学,加上国语教课,渐渐就跟不上进度。后来,因着疫情的缘故,要上网课,手机门大开,没有节制,也不愿受约束,课业情况甭多说,就连SPM都是父母苦苦哀求才勉强去考试。言谈中透露了对升学的却步,但又不想马上投身职场。他与我谈及短期工作时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不公平的待遇、身体的劳累、无人理解等。我问他可有向家人倾诉?他说:“没有。讲也是没用的啦!他们一定都说是我的问题——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的。所以我有什么东西都不会跟他们讲。”
我花时间同理逸的感受,同时也与他谈心态上、思维上的调整,引导他思考可在过程中有何可学习的;包括用什么样的语言、态度跟人沟通等等。而这就是自我的成长和进步。
后来,我和他谈谈各行各业,不同的工作性质、需求、环境、所需的技能等等。他对技职学院所知甚少。我抓紧机会和他分享我所知道的,有关技职学院的资料,他不抗拒。我建议他回去找更多相关资料,不蹉跎岁月,尽早做决定,仍然相信行行出状元,就是要为自己多累积些条件罢了!
(数日后,我与他联系,他告诉我已报名,一个半月后开课。听后我心里充满感恩,感谢上帝!但愿这孩子找到属于他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