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观凤
编按:由第45届联合国大会议决,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为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并多方寻求应对方案——长者,本是当受关顾与奉养的一群,基督信仰对此课题的观点是什么?
老年人处在美德与智慧的生命高峰,是基督徒社群一个非常珍贵的礼物。因为他们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经验若能传承给年轻人,为他们指引方向,将使他们妥善解决困难少走弯路。教会要为老年人搭建能充分发挥这能量的平台,让他们传递爱心,分享智慧,为家庭、教会与社会带来无限的光和热。面对身体与心理软弱退化,他们有时无法自理,身为儿女有义务给予父母支持与照顾,这不但是作儿女的责任,这也是基督徒的任务。教会与社会当关顾老年人,不歧视孤立他们,尽量让他们有贡献的机会,使他们感到生命的经验、智慧与恩赐仍有所用。活着对别人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份礼物。
“当孝敬父母”十诫中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以弗所书》6:2-3),这是上帝藉摩西所颁给以色列人的十条诫命,是刻在两块石版上(《申命记》4:13)。前面四条有关神上帝的诫命,后面六条是人际关系的诫命。“当孝敬父母”十诫中的第五条,是人际关系的第一条诫命,也是人际关系中惟一带着应许的诫命。
“孝敬”原文的意思只有“敬”而无“孝”;“孝”是听从、顺从父母,“敬”是尊敬父母,上帝注重尊敬,因为“尊”里包括孝。我们要孝敬父母因我们出于父母,这象征我们是属于上帝。“使你得福,在世长寿”,尊敬父母是带进祝福的路,使我们在今世有福且长寿。“得福”不单在指物质上的祝福,它也是指使人能活在一个平安的光景里,不但在新约时代继承以色列的这项孝道精神,对老年人的关顾奉养更是华人的重要孝道精神。耶稣在世曾经指责那些藉口对父母说: “我所当供奉你的已经做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奉献的意思),就逃避奉养父母责任的犹太人。”
耶稣被钉十字架时,示意使徒约翰带马利亚到家中照顾,就对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翰福音》19:26-27)耶稣本身展现出孝敬奉养母亲的榜样,作为世代的典范。
被钉十字架,面临临终极之痛苦的耶稣,竟然还顾念到自己母亲日后的奉养和照顾问题。耶稣当时在十字架上所说的,是一个重大责任的交托。那个交代对耶稣的母亲以及那个受托的门徒来说,不仅是一个照顾和奉养的问题,也是耶稣的母亲与“那门徒”今后要建立起来的那种密切 “母子”关系的开始。那就是说,耶稣的母亲从今以后应当把“那门徒”看作是自己的“儿子”;与此同时,“那门徒”也照样要把耶稣的母亲看作为自己的“母亲”。新马知名学者钟志邦教授提到Barrett把耶稣的母亲和“那门徒”新建立起来的“母子”关系看成是一个正规的“领养方式”(Formulas of adoption)。为什么耶稣的“兄弟们”没有负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呢?根据《约翰福音7:5》的记载,耶稣的弟弟们至少在较早时是“不信”耶稣的。耶稣被钉时,祂的弟弟们是否仍旧不信就不得而知,当时他们也不可能在耶路撒冷,耶稣就把母亲委托给祂“所爱的那门徒”去奉养和照顾。
关顾寡妇在犹太人的传统是重要的,在旧约与新约圣经都有提到:“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出埃及记》22:22)“在上帝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书》1:27)早期教会也强调儿孙要奉养寡妇生活的需要——“要尊敬那真为寡妇的,若寡妇有儿女,或有孙子、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因为这在上帝面前是可悦纳的。”(《提摩太前书》5:3-4)保罗提示提摩太“要尊敬那真为寡妇的”,表示要首先肯定他们是一群孤单没有家人照顾的人。此外,他们必须信靠上帝,不是那些好宴乐的寡妇,社群必须认真地负起责任去尊敬和支持寡妇。当时保罗也把受资助的条件提供较具体的细节(如:具体的岁数)“记在册子上”,把有资格领取经济援助者甄选和登记(《提摩太前书》3:9)。早期关顾寡妇事工,逐渐发展为关顾老年人的事工。